FIRE運動的緣起與邏輯(二)

FIRE運動的緣起與邏輯(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首先要講清楚的是,FIRE運動的退休概念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令自己有選擇的自由,可以繼續做或做一些自己有滿足感的工作。

當中,主要分為2大門派:

Fat FIRE:退休後要維持生活水準,就是我們提倡的財富自由。因此需要更多的本金。

Lean FIRE:急於儘快退休,不惜降低生活水準。

那麼,他們是如何做到在35歲前左右完成的呢?答案就是高儲蓄率。我們常常說,時間就是金錢。FIRE運動把這個概念數字化,變成了一套可計算的公式。如果不計算通脹及回報,儲蓄率10%,我們需要9年的工作時間來儲蓄1年的生活開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計算出來?(不喜歡數學的可以直接跳到結論)

假設維持生活水準,以Fat FIRE的標準,退休後1年的生活開支等於現時生活開支。

現時生活開支=收入x(1-儲蓄率)

退休後1年的生活開支=儲蓄x年期

儲蓄=收入x儲蓄率

儲蓄x年期=收入x(1-儲蓄率)

年期=收入x(1-儲蓄率)/收入x儲蓄率

=(1-儲蓄率)/儲蓄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需要多少年工作才能儲蓄1年的退休後生活開支?公式如下:

=(1-儲蓄率)/儲蓄率


A)如果儲蓄率達10%,代入算式:

=(1-0.1)/ 0.1 = 9年

代表需要工作9年來儲蓄1年的生活開支


B)如果儲蓄率達50%,代入算式:

=(1-0.5)/ 0.5 = 1年

代表需要工作1年來儲蓄1年的生活開支


C)如果儲蓄率達80%,代入算式:

=(1-0.8)/ 0.8 = 0.25年

代表需要工作3個月來儲蓄1年的生活開支,換句話說,也就是每工作1年,就儲蓄到4年的生活開支。

因此,假如一個FIRE族25歲出來工作,10年時間便可以儲蓄到40年的生活開支。你可能會問,這樣足夠退休嗎?

還不夠,當然還要妥善理財,只不過由於本金充沛,他們已經具備廟算先勝的強大基礎,只有不犯嚴重理財錯誤,基本上就已經贏在起跑綫,先勝而後戰。

如何做到?下一次再分享。

avatar-img
程俊昌 Gifford的沙龍
6會員
22內容數
這個是不少華人社會的迷思,今日為大家客觀分析,究竟這句說話,是對是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Retire Early)是一種以財務獨立和提前退休為目標的一種生活方式,自2010年代開始於全球範圍流行,我認為香港的朋友是時候作出認真選擇,因為有很多行業的員工很有可能在未來10年,無可避免地被提早退休。 財務自由的概念
一般人聽到信託,第一印象已經是富有階層的工具,然後就關掉耳朵不再聆聽下去。其實,這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在日常生活中,構成信託的例子也不少見,例如: 1)父母出錢給子女買物業,有機會構成歸復信託(resulting trust),意義等於是儘管物業是子女的名字,但只是代父母持有物業,父母依然是實益擁有
陳小姐年約30歲,尚未結婚,是一間大型企業的普通職員。她與父母同住,為已經供滿的自住物業,價值約600萬,但是父母即將退休。因此,她希望透過財務策劃,能夠更加有效運用資源,維持父母退休後的生活水準,以及減少自己的供養負擔。 A)在財務策劃的過程中,我發現她的父親已經達到65歲退休年齡,而母親只做兼職
對不少人來說,2020是體驗退休的一年。減少出行,沒有旅行,限制活動範圍,在家工作,甚至某些行業因為抗疫而暫停工作,沒有收入等等,樂觀正面的朋友笑說,好像在過退休生活一樣。亦正因為如此,對年輕奮鬥一族以至尚在職場叱咤風雲的成熟穩重派來說,退休的心理距離,從來沒有這麼近,亦提升了對退休規劃的意識。因為
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Retire Early)是一種以財務獨立和提前退休為目標的一種生活方式,自2010年代開始於全球範圍流行,我認為香港的朋友是時候作出認真選擇,因為有很多行業的員工很有可能在未來10年,無可避免地被提早退休。 財務自由的概念
一般人聽到信託,第一印象已經是富有階層的工具,然後就關掉耳朵不再聆聽下去。其實,這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在日常生活中,構成信託的例子也不少見,例如: 1)父母出錢給子女買物業,有機會構成歸復信託(resulting trust),意義等於是儘管物業是子女的名字,但只是代父母持有物業,父母依然是實益擁有
陳小姐年約30歲,尚未結婚,是一間大型企業的普通職員。她與父母同住,為已經供滿的自住物業,價值約600萬,但是父母即將退休。因此,她希望透過財務策劃,能夠更加有效運用資源,維持父母退休後的生活水準,以及減少自己的供養負擔。 A)在財務策劃的過程中,我發現她的父親已經達到65歲退休年齡,而母親只做兼職
對不少人來說,2020是體驗退休的一年。減少出行,沒有旅行,限制活動範圍,在家工作,甚至某些行業因為抗疫而暫停工作,沒有收入等等,樂觀正面的朋友笑說,好像在過退休生活一樣。亦正因為如此,對年輕奮鬥一族以至尚在職場叱咤風雲的成熟穩重派來說,退休的心理距離,從來沒有這麼近,亦提升了對退休規劃的意識。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