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書寫】影子仍面向潛伏|無數的啟程與停留:後記「影子仍面向潛伏」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記憶是一條潛伏的路,人們以相近或者殊異的交通方式,迂迴其上。
有時,人們的目光一路順向、筆直前往,猶如細長管線中遵從著物理原則的液體;有時,是難以預測和捉摸的粒子,形成許多條貌似逸散、迂迴的路徑。
在某個時刻、某個位置、某個事物的交會之際,人們再次意識到記憶的痕跡,或者曾經熟記的路徑,以一種陌生的型態安靜地寫在視野所及之處。
沙沙作響,在尚未成形的地圖上,縈繞成了另一條路。

紅路

《紅路》(Red Road)是系列的最後一場,但也可以說是我思考這次電影書寫的起點。影片以一座我生活過的蘇格蘭城市Glasgow為版圖,劇中主角們在其中窺探、藏匿、潛行、搜索。這版圖既指涉確切的物理空間(街道、住宅、路牌),予人視覺的重複與變異,也涉及情感層面,伴隨時間軸度而變化。有時感到昏黃、霓虹、金屬綠般奇詭,有時卻忽地向晚,或大塊蔚藍。
隨著劇情前進,角色漸漸立體,但那些在電影正片之前、暗藏心思與謀劃的夾層,似未鬆脫......
女主角賈姬的身份,教人聯想到電影觀眾。城市的影像,透過一座座閉路攝影機,傳送到他眼前的多格螢幕。透過手指和槓桿,視線得以調校,目光與即時影像的距離保持警戒與動態,一連串步驟決定了賈姬如何判斷遠方人們的安危,是否拿起電話,通報警政系統介入。
直到一夜,男主角克萊德意外地從她的凝視中現身,成為螢幕上閃動晃移的光影。
面對電影銀幕(或各種電子螢幕),看似安坐的觀眾,或許也想像自己能召喚、能存取、能感受某些神秘,或對應一些普遍的人類經驗,因而調整自己沉浸或抽離的程度。在工作坊時,我時常向大家提問,試著從各自的回應中,察覺同一片底下彼此思考的路徑。
片名「紅路」的指涉究竟為何?片尾是好的、或合適的嗎?你希望故事一開始,賈姬發現了克萊德嗎?兩人剛出場的時候,你覺得他們是怎樣的人?並在書寫練習時,一)邀請大家用自己的方式敘述、或想像其他的故事版本;二)撿拾片中閃現的、四散的線索,描繪這座城市。

明天,最後一天

相較於《紅路》的生死懸念與謎題,復仇的迴旋與猶疑,泰國導演納瓦波坦榮瓜塔納利改編自回憶錄的《明天,最後一天》,則提供了明朗的設定:觀眾已知你的死亡將至,但主角卻不知道。
每秒的死亡數字跳動,自殺致死的排行榜圖表,與黑底白字的字卡,給人冷硬冷冽的距離感。然而,與此相對應的數個生活短篇或切片,引領我們十分靠近一個個私密的、公眾的尋常場景,構圖緊密但速度悠然的鏡頭,彷彿生活就要這樣綿延下去,使得隨後(隱藏在畫面之外)死亡降臨的靜止、無聲、空缺、退後,悄然洩露了異樣的感受與質地。
片中的異樣和異質,還包括窄寬不一的景框比例,以及揉合了真人訪談和實景演出、廣告棚拍、肖像靜照與新聞檔案等媒材,而組合成一部帶有「散文電影」(essay film)(亦稱論文電影、日記電影)氣味的作品。
其中,一場流淚的戲,開啟了我們對於「女演員此刻必須哭嗎?」的正反討論。彷彿發生在遠方的一場車禍、在她身旁的化妝師與經紀人、背後的絮絮人言,以及手機彼岸的通話對象,甚至攝影棚的鏡頭,皆強化了我們對她的凝視與推測。此刻的她的臉猶如一張畫布,或一張即可拍的顯影,甚至一則故事的註解。
我覺得很好的是,她暫時遠離了面向鏡頭的位置,走向視野的深處,旁有一尊靜定且突兀的獅王(還是獅后?)坐像,有如護衛。有學員覺得那像是她的化身,因為她取代了過世的女明星,獲得了通告的角色。也有學員察覺她整個段落持續吃著零食的姿態,彷彿努力向內壓抑、消化著這樁驚人的意外,很能詮釋此刻她複雜的感受。
如果你是這些段落之中,一位倖存的人物(或死者),你會對當時的自己或旁人寫下/訴說些什麼?如果你是編導,你想怎樣編排、重現這些「今日場景」......

第六十九信

捕捉空缺、凸顯影音媒體的存在,以及著重姿態與動作等特點,也見於林欣怡的短片作品。《第六十九信》以實驗的手法,結合書信文件、人物訪談和戲劇表演,描繪一段白色恐怖歷史與政治犯/受害人的主題。
寫下信件的施水環與胞弟施至成,在片中曾短暫以黑白影像的大頭照閃現而過,成像在膠卷底片形成的「影像流」之中,但他們並不是影片唯二的主角。他們既是他們自己,也意味著其他人。留存在六張犁的墓碑姓名、判決紙上的「犯人」,不僅一層層拼湊白色恐怖集體記憶的局部,也牽引觀眾面向一個個狹長的、始終未明的歷史通道。
歷史能否再現重訴?記憶為何隱沒噤聲?這些叩問在片中並不以平鋪直敘的方式處理和提出,反而是透過詩抄和家書的字跡轉印、反覆敲打鐵扣的動作、布料與衣物的鋪排或包覆、演員遞送便當盒至屋內天花板夾層的描繪特寫、人物行走在建築物和林間的姿態,以及在聽覺上持續放送的放映機械運轉聲響,共同施作一個個影音現場,織出往往多重的內在面貌和隱密難言的感受。
有學員直言這部作品「草率、不夠全面」,也有人困惑於當時收發信件的具體實情,「第六十九信有沒有內容?」。對於人物/演員身份的未知和某些物件所代表的指涉對象不明,激發了大家許多猜想。來回檢閱影像片段的過程中,即使有些答案彷彿呼之欲出,但仍留下一座同樣也似無止盡的密林待考掘;背影與灰髮、鐵盒與皺紋,雨滴墜下而遺留的水紋,繼續迴盪。

千日千夜

搭建場景、沒有終點,用來形容《千日千夜》也同樣適合。相較於《明天,最後一天》,這裡由更多個段落組成,有的人物靜默不語地凝視,有的人物對談卻彼此難以招架。有的人物十分容易略過遺忘。
「都已經九月了」。一對老夫妻在市郊的山坡長椅上,背向鏡頭,遠眺整座城市,上方的雲層極厚。城市景觀是在導演的專屬片廠製作合成的。
「看得出來你們有很多事要談。」一對夫妻,一左一右隱沒在市場人群中,兩人一靠近,先生就醋意大發,戰力滿點。魚攤販的檯面上,結凍的魚頭也張大了口。「你知道我是愛著你的吧?」
書寫練習時,我邀請大家想像,一)若你是其中一個「沈默的」角色,你在腦海裡如何回應旁人,或這個世界;或者二)選定或創造一個角色,描繪一下你如何來到這一幕,此前你的經歷?以及你的下一步......
在低彩度的世界,年輕人與愛情歌舞的故事,似乎容許淺色和日光的穿透與蔓延。而在一個青春洋溢、相近的坡道構圖之中,換成了一位失去信仰的神父,嚴密的牆面和灰窗取代了大塊天空、路燈與樹林;站立旁觀的人群,取代了餐館戶外座位區的隨興眼光。他在自己的夢中走來,走向即將被釘上十字架的厄運。
一支敗軍在雪地走去,情侶在廢墟上空漂浮,氣惱的牙醫在酒吧聽著聖誕歌曲。片末,男子停下他拋錨的汽車,在無人的荒野路邊打開車門和引擎蓋,天空的鳥群飛遠。仍是老夫妻的同一個九月。
關於電影書寫工作坊的問與答
Q1:你提到《紅路》是思考這次電影書寫系列的起點。你是透過真實生活經驗,邀請大家一起進入記憶之城......或者,基於過去書寫引導的經驗,或者選片經驗,影響你選擇這四部片?或許,這是以一部片為起點,連結記憶、調閱資料庫的過程?
王冠人:結尾都是看不到正面、或看不清楚角色人物臉孔的片。人物在電影末尾,處於「準備離開」或「再次回歸」的狀態的電影。
Q2:電影書寫工作坊的流程,是在放映後,先講述對電影的印象,再來是你的整體分析與對觀眾提問,最後半個小時才進行書寫。這個順序是如何決定的?你享受實際在高雄文學館舉辦的過程嗎?有沒有發生什麼不妥當的情況,覺得可惜和後悔,甚至,你有沒有感覺到遺憾?
王冠人:讓大家可以結束在各自的書寫。蠻享受的,沒有不妥與可惜。此外,期待大家可以搜尋、建立自己的主題片單。
2021年11月12-13、19-20日,「影子仍面向潛伏」電影書寫工作坊,主持人王冠人。

電影書寫工作坊/選片 _ 主持
生於1982年,高雄人,電療聚樂部成員。格拉斯哥大學電影新聞碩士,曾任大學兼職講師,參與多屆高雄電影節工作,擔任2020年人權影展聚落工作坊講師,近年多帶著各式影片與高中生工作。現為自由接案的影視書寫工作者,文章散見個人部落格、《放映週報》、《電影欣賞》、《關鍵評論網》等。
活動紀實/高雄文學館企劃專員_F編
1988年出生,高雄人,現為高雄文學館企劃專員。2014年以「現代詩的語言問題」研究,畢業於成功大學中文所,長期進行手繪、記錄、跨領域藝術與聯覺的解讀和互譯,嘗試將文本分析的技術轉化成藝文參與的基礎,現正於高雄文學館從事文學跨藝人體實驗。
跨藝實驗線:電影書寫系列
「跨藝實驗線」是高雄文學館結合不同藝術領域與文學連結的推廣形式。電影書寫系列是以工作坊的形式規劃,邀請不同專業影評人,以其觀影理念為策展基礎,設定播映主題、選片,再搭配相應的書寫方法。
電影本身已是一種文學載體,它可以在最初即是詩影像,也可以進行文學改編,影像也可以乘載文學特質和詩意。因此,當文學與電影結合,除了「書寫」,更期待讓原本不熟悉影像識讀的學員們,透過細讀影像,無論是解讀影像語言、析辨影像語言的詩意,甚至嘗試解讀影像敘事語言比較繁複的電影,來習得文學的跨藝思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6會員
45Content cou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第四座島:瑟琳.席安瑪《燃燒女子的畫像》 「最後一個鏡頭停留的時間,為什麼那麼長?」 「這部電影中印象深刻的聲音?」 「為什麼會出現金髮女孩的幽靈?」 這一天我們幾乎沒有留下時間給康明斯〈有一處我從未去過〉這首詩,不過,我們已經懂得聽見:「你眼睛的聲音比所有的玫瑰還豐厚」。 影詩策畫/主持
……他劃掉「黑夜」,改成「月亮」。 生活在山洞之中,無聲無息,山洞之外,我沒有生活。妳代替我生活。
有時候,我們的坑疤星球不在外頭,而在裏頭,裏頭,有我們的整個道路,不畫出切面,不知道那些歇息的亭角,都是窩居轉動滾出來的路。
在一片流動之中,此刻,正要召喚我們關注那塊比熔岩更高出一截的立足點,描述是什麼日常的積累,才使我們沒有被吞沒?
我就不再是原來的我了――畫面暗去的那一瞬間,我知道劫難來了。
學生們不僅鑽研戲劇表演,也常在「橋」副刊發表戲劇評論。後來便有社員提議另行自製刊物,《龍安文藝》因此誕生。
第四座島:瑟琳.席安瑪《燃燒女子的畫像》 「最後一個鏡頭停留的時間,為什麼那麼長?」 「這部電影中印象深刻的聲音?」 「為什麼會出現金髮女孩的幽靈?」 這一天我們幾乎沒有留下時間給康明斯〈有一處我從未去過〉這首詩,不過,我們已經懂得聽見:「你眼睛的聲音比所有的玫瑰還豐厚」。 影詩策畫/主持
……他劃掉「黑夜」,改成「月亮」。 生活在山洞之中,無聲無息,山洞之外,我沒有生活。妳代替我生活。
有時候,我們的坑疤星球不在外頭,而在裏頭,裏頭,有我們的整個道路,不畫出切面,不知道那些歇息的亭角,都是窩居轉動滾出來的路。
在一片流動之中,此刻,正要召喚我們關注那塊比熔岩更高出一截的立足點,描述是什麼日常的積累,才使我們沒有被吞沒?
我就不再是原來的我了――畫面暗去的那一瞬間,我知道劫難來了。
學生們不僅鑽研戲劇表演,也常在「橋」副刊發表戲劇評論。後來便有社員提議另行自製刊物,《龍安文藝》因此誕生。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講者:史惟筑(中央法文系助理教授、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文學與藝術博士) 時間:2021.6.15 1. 問題意識:當代電影如何思考電影?電影經驗?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2. 起源:一般電影史認為電影的起源是1895.12.28盧米埃兄弟在晚上9點的巴黎大咖啡廳放映付費的電影─火車進站
Thumbnail
編劇書中討論了影集、電影的情節設計,以情節為主的觀點。 本文則偷渡了作者的一些觀影心得,以及對編劇技巧應用於寫作上的思考。 本文可能適合文字寫作者參考,對編劇則比較沒用。
Thumbnail
2014年,為紀念金馬50,由楊力州執導推出的紀錄片《 我們的那時此刻 》(與書同名)。 剪接多部經典華語電影、訪談多達十人以上的影人,為華語電影留下半世紀的見證。 這是一本屬於我們的書,關於「那時」電影的榮光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篇內容為 vocus 成長學院邀請 Kat 撰稿。Kat 是攝影與文字創作者,今年甫出版他的第一本數位攝影寫真書《禁錮・自愉》,以下便是 Kat 分享他打造這本攝影書的歷程。從起心動念、靈感來源,到推出前的思考:除了影像,還能給予讀者什麼等,相信能讓每個創作者,產生共鳴、獲得啟發,一起來看看!
Thumbnail
上一篇寫了怎樣先用ROA寫作術列出大綱,然後在大綱的基礎上透過像限圖簡單找出能夠捉住讀者注意力的主題。接著在主題上找出重點,做出文章最基礎構件。現在來看如何有條理地把構件排好組成精彩情節,再為外框填入精彩觀點令文章更豐富。
Thumbnail
法國文學家羅蘭・巴特在《戀人絮語》中說過,每個沉浸在愛情的人,都有如一部熱情的機器,拚命地製造符號。而約會正是戀人製造符號,定義愛情的私密儀式。有趣的是,不管在世界的哪個角落,「看電影約會」都成了約定俗成的必要符號。我們約會時看電影,那麼,有沒有想過,電影裡的人又是怎樣約會,拚命製造屬於自己的符號呢
Thumbnail
《書情話慾》摘選自菲利浦羅斯的《欺騙》一書,書中的文字萌發成情感的果樹,蕾雅瑟杜如散發著芬芳的花,長在了老作家多情的枝椏上,富含靈性的對話滋養著愛意,卻擺脫不了語畢沈默中想起偷情的罪惡感,書桌上夾著煙相依、透白色的床單下相吻,急得敞開大衣的裸身,雙腿夾著頭頸的親密,設計的問卷題目創造了直擊對方的機智
Thumbnail
經過漫長的等待,戴托羅終於能在哥德羅曼史類型發揮他獨到的眼光,在他個人(也可說是每位電影人)的電影生涯最了不起的場景裡,填入狂熱情感和華麗服裝,以及悲劇的飄蕩鬼魂。不斷遊走在恐怖、童話、科幻、羅曼史、黑色電影等類型,把觀眾熟悉的傳統加以變化、重新詮釋——「我喜歡的,是用最美的方式呈現絕對恐怖的事。」
Thumbnail
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樣,小時候爸媽忙生計,家附近有剛好有一家錄影帶店,我的童年家青少年看完了500支錄影帶裡的人生。不論是我弟,或是一樣有寂寞童年的同學,不約而同會有一個電影夢,想要有一天也拍出自己想說的故事。 電影只發展了一百年,被叫做“第八藝術”,不但融合了前七種藝術,還提高了門檻,需要學習影音技術
Thumbnail
最近曾有朋友問起,每年春節不能缺少的年菜是什麼?我的答案是烏魚子和蘿蔔糕;不知怎麼的,想起2020年底停辦跨年演唱會的陳昇,漸漸變成了一道長年菜,演唱會是他掌廚的澎湃尾牙,是跨年不可缺少的存在。 重新翻出他談旅行寫作的專訪,好希望2021,我們依然有陳昇的跨年演唱會,也能夠自由的去遠方。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講者:史惟筑(中央法文系助理教授、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文學與藝術博士) 時間:2021.6.15 1. 問題意識:當代電影如何思考電影?電影經驗?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2. 起源:一般電影史認為電影的起源是1895.12.28盧米埃兄弟在晚上9點的巴黎大咖啡廳放映付費的電影─火車進站
Thumbnail
編劇書中討論了影集、電影的情節設計,以情節為主的觀點。 本文則偷渡了作者的一些觀影心得,以及對編劇技巧應用於寫作上的思考。 本文可能適合文字寫作者參考,對編劇則比較沒用。
Thumbnail
2014年,為紀念金馬50,由楊力州執導推出的紀錄片《 我們的那時此刻 》(與書同名)。 剪接多部經典華語電影、訪談多達十人以上的影人,為華語電影留下半世紀的見證。 這是一本屬於我們的書,關於「那時」電影的榮光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篇內容為 vocus 成長學院邀請 Kat 撰稿。Kat 是攝影與文字創作者,今年甫出版他的第一本數位攝影寫真書《禁錮・自愉》,以下便是 Kat 分享他打造這本攝影書的歷程。從起心動念、靈感來源,到推出前的思考:除了影像,還能給予讀者什麼等,相信能讓每個創作者,產生共鳴、獲得啟發,一起來看看!
Thumbnail
上一篇寫了怎樣先用ROA寫作術列出大綱,然後在大綱的基礎上透過像限圖簡單找出能夠捉住讀者注意力的主題。接著在主題上找出重點,做出文章最基礎構件。現在來看如何有條理地把構件排好組成精彩情節,再為外框填入精彩觀點令文章更豐富。
Thumbnail
法國文學家羅蘭・巴特在《戀人絮語》中說過,每個沉浸在愛情的人,都有如一部熱情的機器,拚命地製造符號。而約會正是戀人製造符號,定義愛情的私密儀式。有趣的是,不管在世界的哪個角落,「看電影約會」都成了約定俗成的必要符號。我們約會時看電影,那麼,有沒有想過,電影裡的人又是怎樣約會,拚命製造屬於自己的符號呢
Thumbnail
《書情話慾》摘選自菲利浦羅斯的《欺騙》一書,書中的文字萌發成情感的果樹,蕾雅瑟杜如散發著芬芳的花,長在了老作家多情的枝椏上,富含靈性的對話滋養著愛意,卻擺脫不了語畢沈默中想起偷情的罪惡感,書桌上夾著煙相依、透白色的床單下相吻,急得敞開大衣的裸身,雙腿夾著頭頸的親密,設計的問卷題目創造了直擊對方的機智
Thumbnail
經過漫長的等待,戴托羅終於能在哥德羅曼史類型發揮他獨到的眼光,在他個人(也可說是每位電影人)的電影生涯最了不起的場景裡,填入狂熱情感和華麗服裝,以及悲劇的飄蕩鬼魂。不斷遊走在恐怖、童話、科幻、羅曼史、黑色電影等類型,把觀眾熟悉的傳統加以變化、重新詮釋——「我喜歡的,是用最美的方式呈現絕對恐怖的事。」
Thumbnail
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樣,小時候爸媽忙生計,家附近有剛好有一家錄影帶店,我的童年家青少年看完了500支錄影帶裡的人生。不論是我弟,或是一樣有寂寞童年的同學,不約而同會有一個電影夢,想要有一天也拍出自己想說的故事。 電影只發展了一百年,被叫做“第八藝術”,不但融合了前七種藝術,還提高了門檻,需要學習影音技術
Thumbnail
最近曾有朋友問起,每年春節不能缺少的年菜是什麼?我的答案是烏魚子和蘿蔔糕;不知怎麼的,想起2020年底停辦跨年演唱會的陳昇,漸漸變成了一道長年菜,演唱會是他掌廚的澎湃尾牙,是跨年不可缺少的存在。 重新翻出他談旅行寫作的專訪,好希望2021,我們依然有陳昇的跨年演唱會,也能夠自由的去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