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和平共存,你得學習斯多葛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終究,台灣還是得接軌國際,踏出「與病毒共存」這一步。然而,共存並非只是用嘴巴說說那麼輕鬆,而是得進行許多準備工作。除了政府相關單位的政策制訂、資源分配,每個人也有不少「課題」需要修習。本文將從「斯多葛哲學」(Stoicism)切入,和大家分享如何做到「與病毒和平共存」。
正文開始前有幾點重要說明:
首先,千萬別看到「哲學」兩個字就皺眉頭,更別跳過本文不讀。因為,與其他哲學體系相較,斯多葛哲學著重的是「實際運用於生活中」,而非只是思考、辯證。
其次,我也得鄭重提醒,正由於斯多葛哲學講求的是「入世」,因此相較於其他形而上、甚至玄之又玄的哲學,就會顯得格外「現實」、甚至「殘酷」。在本文中你將會看到不少實例,如果心臟受得了,必定能從中得到許多體悟與收穫。
補充聲明:本文列出的四大心理技巧,其架構主要來自《善用悲觀的力量》(A Guide to the Good Life:The Ancient Art of Stoic Joy)一書。雖然已經出版四年,卻是闡述斯多葛哲學最平易近人、卻又極具實用性的一本書。

※ 消極想像 ※


「凡事都先想像最壞的結果」是斯多葛哲學的重要心理技巧,它能帶來三大好處:
  1. 避免壞事真的發生

    這是最容易理解的好處,因為事先想到最壞的可能性,所以能採取預防措施盡量避免。
    比如:設想自己可能被感染,所以會戴口罩、減少群聚;設想染疫後可能成為重症,所以接受疫苗施打;設想被隔離、住院會影響收入,所以投保疫苗險。

  2. 減輕壞事發生時的衝擊

    斯多葛派哲學家塞內卡曾說過:霉運對「只盼望好運」的人打擊最大,因為「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若已經想過可能發生的最糟糕場景,就如同事先接受「心靈預防針」,即使壞事真的發生,也能降低對心理造成的衝擊程度。

    就以染疫死亡率為例,即使以台大公衛學院所提供的台灣至今(低得誇張的)資料「0.4‰」估算,目前預估染疫總人口350萬,表示會有1.4萬人死亡。
    也就是說,雖然專家們表示目前流行的「Omicron變異株」死亡率較低,更只比每年全球固定出現的「季節性流感」增加40%,但實際「共存」數個月後,全國會有超過一萬個家庭面臨至親過世,至少數十萬人面臨同事、好友病逝的哀痛。
    更殘酷的說,你我都極可能遇到,差別只是「人數多寡」與「數字高低」。
    若是你不瞭解上述數據,也沒有事先做好「失去」的心理準備,驟然面對時的打擊必然會十分巨大。

  3. 知足並珍惜擁有的事物

    斯多葛哲學家建議我們花時間進行「消極想像」,想像當自己失去珍愛的人、事、物時的場景與心理狀態。

    人性總傾向於期待、追求「尚未擁有」的,而把「已經擁有」的視為理所當然。面對財富、地位時如此(所以不管再富有、再有權勢,仍持續不斷追求更多金錢、更高地位),面對時常能見面的至親、好友更是如此(所以很容易心生不耐、厭煩,甚至喜新厭舊)。

    進行「消極想像」這項心理訓練,並非只有消極效果,還能帶來一個重要的「積極意義」:使人更加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因為,你的至親、摯友,也有可能是1.4萬人的其中之一。

    這也能衍申到「自己」身上:沒有人能永生不死,即使你年紀尚輕、也沒有重大疾病、還完整接種過三劑疫苗,仍然可能極其倒楣的成為染疫死亡者(雖罕見但也並非不可能發生)。
    而進行「消極想像」心理訓練,當然會讓你更加珍惜還活著的每一天。

※三分法 ※


美國神學家尼布爾在1934年寫下了一篇20世紀最著名的禱告文「寧靜禱文」:
請賜我寧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請賜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請賜我智慧,以分辨二者的不同。
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斯多葛哲學家們就提過這個觀念,它更是斯多葛哲學浩瀚內容中最具體、最實用的精髓。
斯多噶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曾說過:有些事物由我們決定,有些事物不由我們決定。這就是所謂的「控制二分法」。《善用悲觀的力量》一書中,則將上述概念擴大為「三分法」:
  • 我們完全不能控制的事物:比如明天的太陽是否會升起。不論我們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改變。
  • 我們能控制一部份的事物:比如能否升職加薪,比賽能否獲勝。我們可以透過努力「提高成功的機會」,但最終結果仍會受許多外在因素影響。
  • 我們能完全控制的事物:比如自己所設定的目標、對事件的想法。這是完全在自己腦中運作,由自己所決定、控制。

之所以要學會「三分法」,是因為如果將時間、心力花在自己無法控制的事物上,不但註定徒勞無功,更會在目的無法達成時帶來極大的心理傷害。



至於在「與病毒共存」這個議題上,又該如何運用「三分法」?


  • 我們完全不能控制的事物:外出時會不會接觸到病毒(因為你無法得知遇到的人、前往的地點是否「乾淨」);施打疫苗後會不會發生後遺症、甚至死亡(基本上這是機率、運氣問題)。
  • 我們能控制一部份的事物:會不會染疫(減少外出與聚會可降低染疫機率,就算接觸到病毒也不必然就會感染、發病);染疫後會不會成為重症、甚至死亡(目前研究很確定,完整接種疫苗可以大大降低重症率與死亡率)。
  • 我們能完全控制的事物:面對疫情的「心態」與「作為」。心態包括不過度恐懼(萬一感染我就完蛋了),避免不切實際的期待(疫情很快就會奇蹟似的緩解)。作為則包括避免過度頻繁接觸疫情消息(只關注官方與專家提供之訊息),保持飲食均衡、規律運動、睡眠足夠等健康生活習慣。

其實愛比克泰德還說過:人生中最重大的選擇,是要關注、追求「外在世界」(不由我們決定),或是「內心世界」(由我們決定)。這與「控制二分法」息息相關,若讀者有興趣進一步瞭解,日後再找機會詳細討論。

※宿命論 ※


斯多葛哲學家認為:保持心靈平靜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對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採取「宿命論」的態度。
這聽起來似乎有些消極,也帶著強烈的宗教色彩。《善用悲觀的力量》的作者則認為,應該將之區分為「針對過去的宿命論」以及「針對未來的宿命論」。
若是對「未來」抱持宿命論的觀點,則意謂著「將來的一切都已經注定,不管怎麼決定、怎麼努力都不會改變」。這與斯多葛哲學積極入世、鼓勵運用各種心理技巧以改善人生之理念顯然相衝突。
對「過去」抱持宿命論觀點,強調的則是「逝者不可追」:已經發生的一切,不管再怎麼後悔、再怎麼努力,都絕對不可能改變。從中汲取教訓、進而避免未來重蹈覆轍固然有其必要性,但若是持續沈浸在「早知道XXX」、「如果當初XXX」這類念頭,則必然是有害無益。


說穿了,「針對過去的宿命論」觀點其實就是「接受」的藝術。


接受COVID-19已經造成全人類生活的重大改變,接受自己的工作、收入大受影響。甚至,還得接受你和親友都可能染疫、都可能死亡,接受每次見面都可能是此生最後一次見面,還得接受自己打疫苗可能不明原因猝死(接下來會有一段不短的時間必須每年接種數次COVID-19疫苗)。
關於「接受」這個議題的深入討論,歡迎參考我的免費電子書《冰島教我的7堂課 ─ 賴仕涵醫師的孤僻之旅》第四課。

※ 自找麻煩 ※


最後這個技巧是最重要的。因為即使明白、接受了前三個技巧,也不表示你立刻就有辦法將之派上用場。唯有透過反覆訓練、學習,才有可能實際運用於生活中。
至於為什麼要「自找麻煩」而不是「且戰且走」,原因則是:
除非你天生心理素質很強、靈性層次也很高,否則絕大多數人在面對生活中的逆境、打擊時,往往是身心狀態最差的時刻,想要在此時「學會」上述心理技巧,難度不可謂不高。
若是選擇在平時身心狀態較佳時,「刻意」自找麻煩、訓練自己,就如同在尚未感染、身體狀況較佳時接種疫苗,可以「提前」訓練免疫系統學會面對病毒入侵。
  • 「消極想像」就不用多說了,因為它原本強調的就是在壞事尚未發生時,「強迫自己」想像發生最糟的狀況時,自己會如何反應、又該怎麼面對。而針對疫情,有太多可以想像的「現成素材」供我們訓練。
  • 「三分法」訓練若是熟練,則在面臨逆境挑戰時,就能較快分辨出「能完全控制的事物」,並且將心力投注於此,盡最大的努力改變。
  • 「宿命論」、或者我所謂「接受」的藝術,則需要較多努力才能帶來成效,絕非臨時抱佛腳一蹴可及。不過至少應該先將它牢記在腦中,等到時機恰當時,才記得拿出來進行訓練。
其實,「自找麻煩」正是「踏出舒適圈」的概念。
關於這個議題的深入討論,歡迎參考我的電子書《在格陵蘭學會「事、想、心、成」》第一章。
希望各位讀者能從本文得到收穫,進而學會「與病毒和平共存」,好好調適自己以順利面對「後疫情時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37會員
915Content count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的其他內容
之前租屋處樓下有家小麵攤,幾年下來吃過無數次。從斑駁的店招與定價表就看得出頗有歷史,和老闆、老闆娘攀談確認後,果然已經開店超過30年。 我固定看診20年的牙醫師已經60多歲,工作將近40年,而且都在同一個地點開業。 其實在身心科診間中,也常見到面對「工作」這個重要的人生議題時,兩大類型的極端反應:
雖然「言教不如身教」是句聽到膩的老話,但真要具體實踐,對許多人來說還是頗為抽象、困難。今天就來談談我的想法與建議。 這句話不只在親子、師生、長官部屬等關係中適用,甚至連對同輩、對長輩、對陌生人也適用(「見賢思齊」就是最好的例子)。 然而,總會有不少時刻礙於自身條件、外在限制等因素而無法做到「身教」
「他明明從小都很乖,怎麼會做出這種事?」「他明明一直都很聽話,怎麼會突然變成這麼叛逆?」類似的話語相信大家都常聽到,尤其在近年來許多社會事件發生後。今天,就讓我們從「需求層次理論」切入,試著討論、釐清可能的原因,以及解決之道。
過往年代,人們得花費較多時間從事工作與生活瑣事,能「自由運用」的時間因而不多。隨著科技發展,現代生活的便利性、舒適度都大大提高,但人們能自由運用的時間並未明顯增加,甚至「選擇」反而變少了。 這段話怎會如此矛盾?其實只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就不難理解:
世間人有百百種,面對人生的「心態」也各不相同。 這句話聽來虛無飄渺,實則深深影響我們每一刻的判斷、決定,以及每一天的所作、所為。 本文就從「過」與「不及」兩個極端來闡述,希望能提供各位讀者一些思考的方向。 過:把人生想得太長,把自己想得太無敵、太幸運。
本文第一部分討論了面對天災人禍時的「基本原則」,第二部分會進一步提供「具體執行」準備。 先提供最基本(卻重要)的參考資訊:內政部消防署網站的「地震緊急避難包」。雖然看起來是供地震時使用,但當然也適用於其他緊急災難。以此做為出發點,再視自己(與家人)的需求增加內容物,會有比較清楚的準備方向。
之前租屋處樓下有家小麵攤,幾年下來吃過無數次。從斑駁的店招與定價表就看得出頗有歷史,和老闆、老闆娘攀談確認後,果然已經開店超過30年。 我固定看診20年的牙醫師已經60多歲,工作將近40年,而且都在同一個地點開業。 其實在身心科診間中,也常見到面對「工作」這個重要的人生議題時,兩大類型的極端反應:
雖然「言教不如身教」是句聽到膩的老話,但真要具體實踐,對許多人來說還是頗為抽象、困難。今天就來談談我的想法與建議。 這句話不只在親子、師生、長官部屬等關係中適用,甚至連對同輩、對長輩、對陌生人也適用(「見賢思齊」就是最好的例子)。 然而,總會有不少時刻礙於自身條件、外在限制等因素而無法做到「身教」
「他明明從小都很乖,怎麼會做出這種事?」「他明明一直都很聽話,怎麼會突然變成這麼叛逆?」類似的話語相信大家都常聽到,尤其在近年來許多社會事件發生後。今天,就讓我們從「需求層次理論」切入,試著討論、釐清可能的原因,以及解決之道。
過往年代,人們得花費較多時間從事工作與生活瑣事,能「自由運用」的時間因而不多。隨著科技發展,現代生活的便利性、舒適度都大大提高,但人們能自由運用的時間並未明顯增加,甚至「選擇」反而變少了。 這段話怎會如此矛盾?其實只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就不難理解:
世間人有百百種,面對人生的「心態」也各不相同。 這句話聽來虛無飄渺,實則深深影響我們每一刻的判斷、決定,以及每一天的所作、所為。 本文就從「過」與「不及」兩個極端來闡述,希望能提供各位讀者一些思考的方向。 過:把人生想得太長,把自己想得太無敵、太幸運。
本文第一部分討論了面對天災人禍時的「基本原則」,第二部分會進一步提供「具體執行」準備。 先提供最基本(卻重要)的參考資訊:內政部消防署網站的「地震緊急避難包」。雖然看起來是供地震時使用,但當然也適用於其他緊急災難。以此做為出發點,再視自己(與家人)的需求增加內容物,會有比較清楚的準備方向。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在1976年非洲薩伊(現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河附近村落曾經爆發過一種可怕的傳染病,受到感染的人會引發全身出血、發燒、心肌梗塞、多重器官衰竭等症狀。首位個案紀錄為一位名叫Mabalo Lokela的教師,起初誤以為是瘧疾感染,並使用奎寧注射治療,然而之後病情急轉直下,全身開始滲血,感染後在短
Thumbnail
🍏諾羅病毒主要常見症狀包括: 噁心、嘔吐、腹瀉、腹痛,少數患者會有輕微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腹部痙攣、胃痛、倦怠感、頸部僵硬等表現,感染後 1-3 天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 🍏諾羅病毒是怎麼傳染的? 諾羅病毒的傳染途徑為「糞口接觸」,且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 常見的諾羅病毒傳染途徑
Thumbnail
 2022/7/18-2022/7/24 (高雄-廈門) 週四清晨,從高雄飛廈門。乘計程車到達小港機場,正從後車廂取行李,發現後面停的那台私家車的車牌是「TDK 1991」,1991.cc是我廿年前架設的收藏網站,1991年是我退伍開始工作的那一年。後來我又註冊了另一個網址1991.
Thumbnail
2022/4/25-2022/5/1 (大丰)  週一,台灣新增陽性5,108例,政府宣佈縮短居家隔離天數為3+4,後四天只要快篩陰性即可出門,這代表著台灣正式進入了「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而中國大陸,仍堅持清零。 週二,台灣新增陽性6,295例,大陸內蒙古因
Thumbnail
2022/4/4-2022/4/10 (廣州)  大陸國家衞健委公布清明節的疫情:本土新增确診1,383例、無症狀感染者19,089例,也就是保守估計,單日染疫人數突破二萬人。台灣地區,突破二百人。 一人一世界,一場流感,就像經歷一年四季的循環,從温到燥,經過一番
Thumbnail
難道耶穌與神明真的不能共存嗎!?一定要爭出誰比較厲害嗎?坐下來好好的溝通或者各退一步很難嗎? 我相信家裡有兩種信仰的朋友,一定跟我一樣處在一個兩難的處境,對吧~ 其實我想說的是信仰是非常自由的,誰也不能強迫誰。信仰也沒有所謂的好與壞、對與錯,我覺得最好的方式適和睦相處,互相尊重。
回憶起我的感情歷史,似乎.......只有一位是和平分手,其實就是不愛了。 在一起的時間不長不短,有5年,從青澀的青春走到初入社會,入職場後的許多想法會改變,於是漸行漸遠,就走到分離。 他封鎖了所有聯絡方式,直到有一天,他突然解除了封鎖,傳了通訊息給我 : [ 最近過得好嗎 ? ] 我很猶豫要不要回
Thumbnail
不要去管好了沒 怎麼樣才能痊癒不吃藥? 我知道有在看我影片的人少,所以我在這邊再說一次 會不會完全不用吃藥? 藥要吃多久這個問題我也糾結很久, 直到遇到良心的醫師, 我才知道, 很多停藥以為好的人,其實是因為現實狀態開始變好(例如:事業開始順了,找到好的另一半,遇到好事情...等)後來因為開始不順了
Thumbnail
我們喜歡維持心靈與生活環境的平靜、整潔,東西要歸位,雜亂要清理,身體上的疾病要治療、解決。但偏偏有些疾病,你沒辦法治癒,只能控制。你只能與它共存。對於我們來講,就像是永遠有個沒被劃掉的待辦事項,一直留在心上,感覺很阿雜。
Thumbnail
數位遊牧生活一年多前因疫情危機被迫停止,我在巴拿馬體驗了六個月封城。一年多後的今天,我剛剛打完疫苗第二劑,此時我沒有興奮,只有鬆一口氣。若你覺得現在未來充滿未知,我想與你分享我和新冠肺炎相處一年多來的總結:「與其等待恢復自由那一天的到來,倒不如現在就開始練習與疫情共存。」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在1976年非洲薩伊(現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河附近村落曾經爆發過一種可怕的傳染病,受到感染的人會引發全身出血、發燒、心肌梗塞、多重器官衰竭等症狀。首位個案紀錄為一位名叫Mabalo Lokela的教師,起初誤以為是瘧疾感染,並使用奎寧注射治療,然而之後病情急轉直下,全身開始滲血,感染後在短
Thumbnail
🍏諾羅病毒主要常見症狀包括: 噁心、嘔吐、腹瀉、腹痛,少數患者會有輕微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腹部痙攣、胃痛、倦怠感、頸部僵硬等表現,感染後 1-3 天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 🍏諾羅病毒是怎麼傳染的? 諾羅病毒的傳染途徑為「糞口接觸」,且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 常見的諾羅病毒傳染途徑
Thumbnail
 2022/7/18-2022/7/24 (高雄-廈門) 週四清晨,從高雄飛廈門。乘計程車到達小港機場,正從後車廂取行李,發現後面停的那台私家車的車牌是「TDK 1991」,1991.cc是我廿年前架設的收藏網站,1991年是我退伍開始工作的那一年。後來我又註冊了另一個網址1991.
Thumbnail
2022/4/25-2022/5/1 (大丰)  週一,台灣新增陽性5,108例,政府宣佈縮短居家隔離天數為3+4,後四天只要快篩陰性即可出門,這代表著台灣正式進入了「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而中國大陸,仍堅持清零。 週二,台灣新增陽性6,295例,大陸內蒙古因
Thumbnail
2022/4/4-2022/4/10 (廣州)  大陸國家衞健委公布清明節的疫情:本土新增确診1,383例、無症狀感染者19,089例,也就是保守估計,單日染疫人數突破二萬人。台灣地區,突破二百人。 一人一世界,一場流感,就像經歷一年四季的循環,從温到燥,經過一番
Thumbnail
難道耶穌與神明真的不能共存嗎!?一定要爭出誰比較厲害嗎?坐下來好好的溝通或者各退一步很難嗎? 我相信家裡有兩種信仰的朋友,一定跟我一樣處在一個兩難的處境,對吧~ 其實我想說的是信仰是非常自由的,誰也不能強迫誰。信仰也沒有所謂的好與壞、對與錯,我覺得最好的方式適和睦相處,互相尊重。
回憶起我的感情歷史,似乎.......只有一位是和平分手,其實就是不愛了。 在一起的時間不長不短,有5年,從青澀的青春走到初入社會,入職場後的許多想法會改變,於是漸行漸遠,就走到分離。 他封鎖了所有聯絡方式,直到有一天,他突然解除了封鎖,傳了通訊息給我 : [ 最近過得好嗎 ? ] 我很猶豫要不要回
Thumbnail
不要去管好了沒 怎麼樣才能痊癒不吃藥? 我知道有在看我影片的人少,所以我在這邊再說一次 會不會完全不用吃藥? 藥要吃多久這個問題我也糾結很久, 直到遇到良心的醫師, 我才知道, 很多停藥以為好的人,其實是因為現實狀態開始變好(例如:事業開始順了,找到好的另一半,遇到好事情...等)後來因為開始不順了
Thumbnail
我們喜歡維持心靈與生活環境的平靜、整潔,東西要歸位,雜亂要清理,身體上的疾病要治療、解決。但偏偏有些疾病,你沒辦法治癒,只能控制。你只能與它共存。對於我們來講,就像是永遠有個沒被劃掉的待辦事項,一直留在心上,感覺很阿雜。
Thumbnail
數位遊牧生活一年多前因疫情危機被迫停止,我在巴拿馬體驗了六個月封城。一年多後的今天,我剛剛打完疫苗第二劑,此時我沒有興奮,只有鬆一口氣。若你覺得現在未來充滿未知,我想與你分享我和新冠肺炎相處一年多來的總結:「與其等待恢復自由那一天的到來,倒不如現在就開始練習與疫情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