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談物候之"化"

寒露談物候之"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2022/10/08申時寒露節氣

陳培桂修《淡水廳志》也記載:「重陽前後,童子製風箏,如鳶、如魚、如八卦、如四角雙連環,放之於高原曠野,以達雲霄者為樂。」方爭是改變平時視角的好運動,特別是大家都習慣低頭的時代。隨風飆揚,冉冉上升,忘卻煩憂與人間比較!回到秋日「容平」之心!

詩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農曆九月相當於陽曆的十月,是準備寒衣的時候了。此時,七月代表盛夏的大火星此時一已經西沉,星空都在換季,「大火西流」不僅意味著秋天,也讓人明白冬天不遠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寒露的物候分爲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爲蛤,三候菊有黃華。在此節氣期間,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而海邊突然出現了很多蛤蜊,貝殼的條紋及顏色都跟雀鳥相似,所以古人以爲是雀鳥變成的;第三候「菊始黃華」,是指這時節 菊花已普遍開放了。

在這三候中,鴻雁再度出現,後至者爲賓,與白露期間的鴻雁南飛相比,此時相隔一個月之久,說明這是最後一批南飛的鴻雁了。鴻雁在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中是出現最多次的物候。至於鳥雀入大海化爲蛤蜊,這是飛物化爲潛物,是古人對物候的觀察和用心。陽氣十足的雀化爲水中的蛤,說明天地間的陰氣重了。 而草木皆因陽氣開花,獨有菊花因陰氣而開花,菊有黃華,顏色也相應了晚秋的土旺時節。菊花是秋天的象徵,九月又稱菊月,菊花還象徵長壽長久。菊花在重陽節之後逐漸凋謝,成爲過時或無意義之物。成語「明日黃花」比喻為過氣事情。明日是指重陽節後;「黃花」即菊花。 明日黃花是說在重陽節後賞菊。

我國古代黃河流域的物候曆,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一年分二十四氣,共七十二候。每侯以一個物候現象相應,叫“候應”,表示一年中物候和氣候變化的一般情況。七十二候的候應有兩類:一類是生物候,其中有動物的,如鴻雁來、寒蟬鳴、蚯蚓出等。也有植物的,如桃始華、萍始生、禾乃登等。另一類是非生物候,如水始涸、雷乃發聲、土潤溽暑等,內容非常廣泛。但是其中也有觀察錯誤,不合於科學事實的情況,如鷹化為鳩、雀入水為蛤等。

二十四節氣有幾個是目前被批評為不科學的有以下

驚蟄:鷹化為鳩。清明:田鼠化鴽(注音為ㄖㄨˊ,鵪鶉之類的小鳥。)。寒露:雀入大水為蛤。立冬:雉入大水為蜃(注音為ㄕㄣˋ,一種大的蛤蜊。)。

「化」是性質或形態改變。變化就是說不再是原來的樣子。物候是非常直觀的觀察,無望遠鏡也無顯微鏡,更無生物科學的時代,說物候不科學有點苛求了,是古人注意到有些東西不見了消失在空中,水中卻有新的東西出現了,可能外型花紋相似便用了”化”。常開玩笑,若以前人看到一妙齡女子進電梯後,沒看見同一人在三樓下電梯,五樓出電梯的是另一老媼,一定說電梯能化人致老。

在眼見為憑的時代,談不上對真理的觀察,只能說注意到時節變化的不同,至少告訴後人,這時候有哪些動植物不見了,又該那些主角登場了。在同一時代的時空,我想是很科學的!


avatar-img
王怡然的沙龍
26會員
17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怡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3/07/23巳時大暑節氣   曾有一個題目:“用一句話形容你那裡的天氣有多熱?” 網友們詼諧並略帶誇張的回復中,透露出暑熱的煎熬 我這條命,是空調給的!   在路上摔倒了,90%的面積燙傷! 我和烤肉之間,只差一把孜然! 我一直都是七分熟的! 整座城市就是一個露天燒烤攤
《駱駝祥子》中對於暑熱的描述 ​ 他拉上了個買賣,把車拉起來,他才曉得天氣的厲害已經到了不允許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過氣來,而且嘴唇發焦,明如心裡不渴、也見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陽把手和脊背都要曬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褲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搧搧,沒用。風是熱的。他已經不知
2023/07/07申時小暑節氣 暑者,《說文》曰:“熱也。”《釋名》曰:“熱如煮物也”暑近濕如蒸,熱近燥如烘。 ​ 《池亭納涼》 明 朱高熾(明世宗) 夏日多炎熱,臨池憩午涼。雨滋槐葉翠,風過藕花香。 舞燕來青瑣,流鶯出建章。援琴彈雅操,民物樂時康。 ​ 皇帝消暑方,除了體感的炎熱,午間最熱時找個
2023/07/23巳時大暑節氣   曾有一個題目:“用一句話形容你那裡的天氣有多熱?” 網友們詼諧並略帶誇張的回復中,透露出暑熱的煎熬 我這條命,是空調給的!   在路上摔倒了,90%的面積燙傷! 我和烤肉之間,只差一把孜然! 我一直都是七分熟的! 整座城市就是一個露天燒烤攤
《駱駝祥子》中對於暑熱的描述 ​ 他拉上了個買賣,把車拉起來,他才曉得天氣的厲害已經到了不允許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過氣來,而且嘴唇發焦,明如心裡不渴、也見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陽把手和脊背都要曬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褲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搧搧,沒用。風是熱的。他已經不知
2023/07/07申時小暑節氣 暑者,《說文》曰:“熱也。”《釋名》曰:“熱如煮物也”暑近濕如蒸,熱近燥如烘。 ​ 《池亭納涼》 明 朱高熾(明世宗) 夏日多炎熱,臨池憩午涼。雨滋槐葉翠,風過藕花香。 舞燕來青瑣,流鶯出建章。援琴彈雅操,民物樂時康。 ​ 皇帝消暑方,除了體感的炎熱,午間最熱時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