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人生4千個禮拜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游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

Oliver Burkeman 2022 大塊文化
分類;論說--理論

★★★☆☆

一句話:

以「人的生命有限」為核心探討時間管理,認為現下流行追求效率和生產力的時間管理概念太過狹隘,沒有承認人的時間有限且能掌控的事少之又少。

重要字:

  • 「你會無法忍受,原因出在誤以為能夠解決。」-- 禪師夏洛特.淨香.貝克
  • 「我們想也不想就一股腦投入日常生活的力道,超越維持生活所需的程度,一定要讓自己沒時間停下來思考。匆忙度日是共通現象的原因在於,每個人都想逃離自己。」-- 尼采
  • 忙碌的常態:你"應該"做的事好像非得超過你"能做"的事。
  • 效率陷阱:讓自己更有效率的結果,不是感到有足夠的時間,因為加諸在身上的要求只會增多。ex. 有了家電家庭主婦沒有省下時間,因為社會對於整潔的標準就提高了。
  • 注意力:注意力就是生活。你活著的體驗,就是你付出注意力的每一件事的總和。
  • 分心:分心的問題不在於外在的干擾,而是內心號稱自己最重視某件事,卻永遠不把時間用在那上面。ex. 工作本身可能就是一種分心。
  • 結果論陷阱:人生都在為未來的結果努力。ex. 某種養育孩子的方法是否正確要看孩子長成什麼樣的大人。但如此一來童年將不再具備任何內在價值。
  • 偷懶:按照上面的定義,做某件事只要無法替未來創造某種形式的價值,全都算是偷懶。
  • 中年危機:人到中年才開始感受到死亡終將來臨,所以只為未來而活、把事情不斷延遲到以後的某一刻,究竟有甚麼意義?

摘要:

【接受人生有限】

  • 我們現代思考時間的方式是一套有問題的想法,我們想像時間是某種獨立於我們的東西,一種可以利用的資源。就像一條永遠不會停的輸送帶,而我們一直把事情塞到輸送帶傳送的紙箱上,如果塞滿紙箱就覺得一切在掌握之中,沒有浪費人生。
  • 於是我們判斷某個時刻的價值,依據是看有沒有幫上某個「未來目標」的忙。我們覺得掌握了時間,就掌控了人生。資本主義的壓力也是原因之一。
  • 我們逃避面對自己能力有限的痛苦現實和責任 ─ 我們必須決定如何運用手上有限的時間。

【選擇去選擇】

  • 錯過反而讓我們的選擇有了意義:我們做某件事,都代表犧牲了其他所有可用那段時間來做但沒做的事。如果你自認有足夠時間做每一件事而不自問這個犧牲是否值得,你的日子會被自動填滿更多瑣碎的小事。
  • 我們很多時候是自願分心,不想把人生花在自認最重視的事物上。我們想逃離當下體驗所帶來的痛苦,所以屈服於分心。
  • 為什麼我們想要分心?當你試著專心做你認為重要的事,是在被迫面對自身的極限:面對有限性。我們被迫面對自己的力量有限,無法控制人生,所以選擇分心到網路來逃避痛苦和無聊。

【人力所不能及】

  • 沒有人能真正擁有時間,焦慮來自於試圖影響或掌控未來,但我們真正有的只有當下這一刻。
  • 「利用時間」是把時間當成達成目標(未來)的工具和手段,反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當下。把現在當成手段為了抵達未來更美好的狀態,當下這一刻本身則永遠不會令人滿足。但我們自己選擇用這種方式來看待時間,相信人生真正的意義存在於未來某處,為的是感到全面掌控自己的人生,
  • 我們開始有壓力,就連休閒時間也要以更有生產力的方式運用。休閒為的是能繼續做更多工作。
  • 我們「沒時間閱讀」,問題不在於太忙或分心,而是我們不願接受閱讀活動有著自己的節奏,所以不耐煩。我們希望掌控時間如何開展,但閱讀拒絕配合。我們必須接受現實的不受掌控,才能逃離焦慮和速度成癮。
  • 你的時間對比宇宙有如滄海一粟,你拿人生來做什麼,其實根本沒那麼重要。如果你能接受這一切,才得以真正把握生命,用有限的時間專注投入在重視的少數幾件事情上。
  • 唯有以清醒的頭腦,勇敢面對死亡的必然性,以及人終有一死帶來的各種結論,我們才會真正活在人生當下。

【作者提出需要思考的五個問題】

  • 在生活或工作中的哪一個部分,你目前追求的是安逸,但其實需要稍微走出舒適圈?(因為現實就是難以掌控,所以可以勇敢走出舒適圈)
  • 你是否要求自己達成不可能的生產力與績效,或是用那種標準來評判自己?
  • 你在哪些方面必須接受你就是你,你當不來你心中認為該當的那種人?
  • 在人生的哪些領域你依舊不敢出擊,想等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之後再說?(從來沒有人能真正等到準備好才跨出腳步,想做就開始)
  • 如果不必管某件事有沒有用,你會如何改變度過一天的方式?

短評:

時間管理、效率、和增加生產力之類的書籍是現代顯學,這本書的觀點自然十分標新立異,雖然有些論點我不完全認同(比方說我還是認為未來的目標對現在的時間利用有一定的重要性),但也提供了一個反思的機會。書中提到「嗜好」現在被當做一件無益的事,因為它花了時間卻沒有任何產值。就像我現在在上羽毛球課,一開始是單純覺得好玩,但在決定要不要繼續上的時候,不免會想學羽球對我人生有什麼幫助,比如好好學會了才能教小孩打之類的,練起來就開始有壓力。看完這本書以後我的觀點改變了,雖然我還是打得不怎樣、就算學會了也找不到人對打,但我花了這些時間就沒有用處了嗎?如果拋開評估「成效」的想法,我反而能打得更快樂。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8會員
111Content count
看完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後,決定開始將每本書整理起來,成立這個部落格強迫自己練習維持寫作的習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孝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林佳樺 2020 有鹿文化 ★★★☆☆ 分類:散文
Mortimer J. Adler, Charles Van Doren 2016 臺灣商務印書館 分類;論說--實用 ★★★★★★★ 一句話: 學習「如何閱讀」,運用基本規則來閱讀不同類型的書。作者的話:這本書是為那些想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作是增進理解能力的人而寫。
A technique for Producing Ideas 楊傑美 2015 經濟新潮社 分類:論說--實用 ★★★★☆ 一句話:解構創意生產的過程和方法。How do you get ideas?
陳美齡 2018 三聯書店 分類;論說--實用 ★★☆☆☆ 一句話:作者為教育學博士,她利用自己的經驗告訴讀者如何培養孩子成為未來人,儲備面對未來社會快速變遷的適應能力。
Jay Heinrichs 2018 天下雜誌 分類;論說--實用 ★★★★★ 一句話:運用「修辭學」的技巧說服聽眾,達成共識和影響他們的行為
幫孩子找到自信的成長型數學思維 Jo Boaler 2018 臉譜出版社 分類;論說--實用 ★★★★☆ 一句話:以成長型思維幫助孩子學習數學,從教學、思考、答題、評量著手,破解僵固型思維的數學迷思。
林佳樺 2020 有鹿文化 ★★★☆☆ 分類:散文
Mortimer J. Adler, Charles Van Doren 2016 臺灣商務印書館 分類;論說--實用 ★★★★★★★ 一句話: 學習「如何閱讀」,運用基本規則來閱讀不同類型的書。作者的話:這本書是為那些想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作是增進理解能力的人而寫。
A technique for Producing Ideas 楊傑美 2015 經濟新潮社 分類:論說--實用 ★★★★☆ 一句話:解構創意生產的過程和方法。How do you get ideas?
陳美齡 2018 三聯書店 分類;論說--實用 ★★☆☆☆ 一句話:作者為教育學博士,她利用自己的經驗告訴讀者如何培養孩子成為未來人,儲備面對未來社會快速變遷的適應能力。
Jay Heinrichs 2018 天下雜誌 分類;論說--實用 ★★★★★ 一句話:運用「修辭學」的技巧說服聽眾,達成共識和影響他們的行為
幫孩子找到自信的成長型數學思維 Jo Boaler 2018 臉譜出版社 分類;論說--實用 ★★★★☆ 一句話:以成長型思維幫助孩子學習數學,從教學、思考、答題、評量著手,破解僵固型思維的數學迷思。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奧利佛.柏克曼(Oliver Burkeman)的《人生4千個禮拜》深入探討時間管理和人生意義。書名中的「4千個禮拜」象徵一個人若能活到80歲,將擁有約4千個禮拜的時間。柏克曼的《人生4千個禮拜》吸引了我,因為它不僅提供了重新審視時間的方式,更讓我反思生活的真正意義。
一個悠閒的假日,我走進圖書館想找點心靈雞湯激勵一下自己。我巡梭在各個書架之間,只一眼就被封面是兩顆茂綠大樹的書本給吸引。依據我飽覽雞湯的經驗,只要背景是植物,然後書名有人生兩個字的,百分之百不會錯,一定是一本濃郁的心靈雞湯文學。 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時,我發現我錯了! 這本書的作者居然是柏克曼
Thumbnail
不要心算 猜猜看 一般人可以活多久? 假設可以活到八十歲,大約有4千個禮拜。當下有心驚了一下,心想有那麼少嗎?再算一下自己大概還剩幾個禮拜,心臟又抽搐了一大下。 《人生4千個禮拜》,光從書名看,我以為是告訴我們人生時間有限,我們應該要學會如何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事實上剛好相反。作者奧利佛.柏克
Thumbnail
《人生4千個禮拜》的作者奧利佛.柏克曼在書中提到一個「據說」是關於巴菲特的趣聞:有一次,巴菲特的私人駕駛請教他,一個人要處理那麼多事務,怎樣才能排定它們的優先順序?巴菲特請駕駛先找出人生中最重要的二十五件事,將他們按重要性依序排列。在規劃時間時,首先應該好好安排清單上的前五件事。
Thumbnail
《人生4千個禮拜》這本書推翻了提升生產力、追求效率等掌握時間運用的觀念,提出了要享受時間、體驗人生的新觀點,該花多少時間就花多少時間,更深地活在當下。
Thumbnail
采采說書介紹了三十幾本書以來,其中不乏增加專注力、增加生產力的書籍,因為上班幾年來,「高生產力=好的人生」的想法已經根深蒂固到腦海中,相信很多人也跟我一樣,覺得我們的人生應該要再應用的更有效率、要完成更多事情、把行事曆塞爆、假日也要用來進修、斜槓,如果不小心看劇看太久,內心會暗自產生罪惡感甚至覺得焦
Thumbnail
一年有五十二個禮拜,過去的五十二個禮拜你過得如何呢?接下來的五十二個禮拜你有什麼期待與計畫呢?暢想未來的可能性讓人興奮又緊張,但事情總有出乎意料、無法照著計劃走的時候,這時候你會怎麼看待這個情況呢?可能會自我懷疑?覺得時間不夠用?或是想盡快找到新的更適合的時間管理方式?
Thumbnail
因為要正視沉沒的成本與歲月、要承認自己一點都不特別,實在太難。
Thumbnail
「世上最難的事,就是甚麼都不做。」 ⠀⠀ ⠀⠀ 18世紀工業革命開始,鐘錶時間逐漸成為精準測量的工具。工廠需要規劃工人何時上班、何時下班、工作時間多久,並以此作為基準來推估產能和經濟效益。 ⠀⠀ ⠀⠀ 也就是從這時候起鐘錶時間上的刻度,經由各種數學公式,可以換算成各種資源。通常是金錢。 ⠀⠀ ⠀⠀
Thumbnail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人生四千個禮拜 作者: 奧利佛‧柏克曼 聽說在西方國家,往往在朋友閒聊間,都會問問對方的心理醫師有沒有給新的建議或是妙方釋放壓力如華人在交換菜單般的頻繁,我想這也是現代資本主義延伸的通俗病症 焦慮所導致,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奧利佛.柏克曼(Oliver Burkeman)的《人生4千個禮拜》深入探討時間管理和人生意義。書名中的「4千個禮拜」象徵一個人若能活到80歲,將擁有約4千個禮拜的時間。柏克曼的《人生4千個禮拜》吸引了我,因為它不僅提供了重新審視時間的方式,更讓我反思生活的真正意義。
一個悠閒的假日,我走進圖書館想找點心靈雞湯激勵一下自己。我巡梭在各個書架之間,只一眼就被封面是兩顆茂綠大樹的書本給吸引。依據我飽覽雞湯的經驗,只要背景是植物,然後書名有人生兩個字的,百分之百不會錯,一定是一本濃郁的心靈雞湯文學。 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時,我發現我錯了! 這本書的作者居然是柏克曼
Thumbnail
不要心算 猜猜看 一般人可以活多久? 假設可以活到八十歲,大約有4千個禮拜。當下有心驚了一下,心想有那麼少嗎?再算一下自己大概還剩幾個禮拜,心臟又抽搐了一大下。 《人生4千個禮拜》,光從書名看,我以為是告訴我們人生時間有限,我們應該要學會如何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事實上剛好相反。作者奧利佛.柏克
Thumbnail
《人生4千個禮拜》的作者奧利佛.柏克曼在書中提到一個「據說」是關於巴菲特的趣聞:有一次,巴菲特的私人駕駛請教他,一個人要處理那麼多事務,怎樣才能排定它們的優先順序?巴菲特請駕駛先找出人生中最重要的二十五件事,將他們按重要性依序排列。在規劃時間時,首先應該好好安排清單上的前五件事。
Thumbnail
《人生4千個禮拜》這本書推翻了提升生產力、追求效率等掌握時間運用的觀念,提出了要享受時間、體驗人生的新觀點,該花多少時間就花多少時間,更深地活在當下。
Thumbnail
采采說書介紹了三十幾本書以來,其中不乏增加專注力、增加生產力的書籍,因為上班幾年來,「高生產力=好的人生」的想法已經根深蒂固到腦海中,相信很多人也跟我一樣,覺得我們的人生應該要再應用的更有效率、要完成更多事情、把行事曆塞爆、假日也要用來進修、斜槓,如果不小心看劇看太久,內心會暗自產生罪惡感甚至覺得焦
Thumbnail
一年有五十二個禮拜,過去的五十二個禮拜你過得如何呢?接下來的五十二個禮拜你有什麼期待與計畫呢?暢想未來的可能性讓人興奮又緊張,但事情總有出乎意料、無法照著計劃走的時候,這時候你會怎麼看待這個情況呢?可能會自我懷疑?覺得時間不夠用?或是想盡快找到新的更適合的時間管理方式?
Thumbnail
因為要正視沉沒的成本與歲月、要承認自己一點都不特別,實在太難。
Thumbnail
「世上最難的事,就是甚麼都不做。」 ⠀⠀ ⠀⠀ 18世紀工業革命開始,鐘錶時間逐漸成為精準測量的工具。工廠需要規劃工人何時上班、何時下班、工作時間多久,並以此作為基準來推估產能和經濟效益。 ⠀⠀ ⠀⠀ 也就是從這時候起鐘錶時間上的刻度,經由各種數學公式,可以換算成各種資源。通常是金錢。 ⠀⠀ ⠀⠀
Thumbnail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人生四千個禮拜 作者: 奧利佛‧柏克曼 聽說在西方國家,往往在朋友閒聊間,都會問問對方的心理醫師有沒有給新的建議或是妙方釋放壓力如華人在交換菜單般的頻繁,我想這也是現代資本主義延伸的通俗病症 焦慮所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