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4千個禮拜》讀後心得:關於時間的5個啟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不要心算 猜猜看 一般人可以活多久?

假設可以活到八十歲,大約有4千個禮拜。當下有心驚了一下,心想有那麼少嗎?再算一下自己大概還剩幾個禮拜,心臟又抽搐了一大下。

《人生4千個禮拜》,光從書名看,我以為是告訴我們人生時間有限,我們應該要學會如何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事實上剛好相反。作者奧利佛.柏克曼透過這本書試圖告訴人們:面對短暫的生命,我們必需接受人生的有限性,拋開「做完每一件事」的想法,全心全意體驗你的當下生活,才能過上更有意義的人生。

你有每天把待辦事項列出來的習慣嗎?我有。每做完一件事,我就用紅筆豪邁地劃上一槓,心滿意足極了。有時候多做了一件不在清單中的事,我還會事後補上這條,然後再用紅筆畫一槓,是不是有點好笑了! 因為我想要看到我今天完成了好多事,我不僅想要完成待辦事項之外,我還嘗試做更多。

不要輸送帶人生 只要專注當下體驗

想像一下,你去costoco買完東西等著排隊結帳時,無聊的你,注意力是不是會一直盯著輸送帶上面的商品跑,看著店員一件接著一件的掃條碼,彷彿是永無止境的循環。作者形容我們的人生就像這條輸送帶,一送出完成的工作,就會冒出新工作。

我們經常焦躁著待辦清單上的事情無法一一完成,於是我們加把勁鞭策自己,可能是閱讀更多時間管理的書、努力學習更有效率的技巧、或是提早起床等等。

面對這樣的窘境,作者要我們做的就是接受人有其局限,只專注於做好少數幾件重要的事。不僅如此,也不要想要體驗更多事物,這樣的渴望,只會讓你感到有太多活動還沒體驗過,試著了解,錯過世上絕大多數的體驗是必然的結果。你只需要全心享受現有時間的體驗,也更能在每一刻做最重要的選擇。

這句「錯過世上,絕大多數的體驗是必然的結果」,讓人大大鬆了一口氣。現今社群媒體上充滿著這樣的氛圍,你認識的或不認識的人,生活彷彿都是美妙的多彩多姿,但我們不可能每一項都能去體驗。作者形容這是「錯過的喜悅」,以婚姻的例子,結了婚的兩人,因為承諾鍾愛彼此,必需放棄其他選項,全心投入某個有限制的做法後,就比較不可能把時間花在渴望夢中情人。因為再也無法回頭的時候,焦慮會消失,因為只有一個方向可走:你要前進,走向你的選擇帶來的結果。

我們就是時間 活著就是幸運

 從瑞典哲學家海德格的角度來看,說「我們的一生是有限的時間」,還不如說「我們是一段有限的時間」,也就是「我們是時間」。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海德格把焦點集中在「存有」這個議題上,他認為存有是指在「出生」與「死亡」之間的那段時間暫時存在。我們確知生命終點將會來臨,但無從得知是什麼時候。海德格稱這種不確定的存在模式叫做「向死存在」。

因此,我們帶著這樣的認識,盡一切力量活出自己的人生。度過每一天的時候,「假裝」這是你人生的最後一天。把注意力放在你仍活著,有幸碰上煩人的事,事情立刻看起來很不一樣,比起你仍活著,那些小事一點也不算什麼。

你沒有任何權利要求能夠活著,卻得以選擇要如何利用這段時間。這不是很幸運嗎?

事實上,要做到作者所說的,非常不容易。我的父親6年前因為腹主動脈剝離在鬼門關徘徊,在活過來後,個性上也有很大的轉變,很多事對他而言已是雲淡風輕,沒有健康什麼都別談了。這樣的例子,你身邊也有嗎?

活著的體驗,就是你付出注意力在每一件事的總和

在羅振宇《你的座標有多大,見識就有多高》一書中講了個現象。這個年代,人們是如何被數位媒體奪走我們注意力,YouTube廣告有個五秒倒數計時,五秒鐘一到,你可以點擊略過選擇不看廣告。為什麼是5秒鐘?這個5秒鐘可是精心設計出來的。畢竟只有短短5秒,所以你不會去喝水、上廁所,或者做點別的事,你大概會盯著螢幕看,這樣的五秒鐘完全吸引了你的注意力,而你卻感覺到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但事實上是它控制了你的注意力。

這個例子,徹底完美利用了人性想要控制的慾望,輕鬆的奪走了我們的注意力。因此,我們該如何把注意力拿回來呢?或者說,要如何保持不分心。

我總結了作者書中觀點:

1.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擺在唯一屬於我們的那段時間,也就是這一刻,或者說當下的體驗。

  1. 要找出造成分心的主要原因。「造成分心的事物」其實不是我們分心的根源,它只是我們紓解情緒的工具。例如,你總是沒辦法專心聽另一半好好說話,不是因為你忙著手上的工作,其實「手上的工作」是你紓解情緒的工具。
  2. 避免把時間當成某種能擁有與掌控的事物,也就是勿把時間當「工具。因為這樣會太 專注於要對未來有所幫助。
大女兒人生第一次上台表演

大女兒人生第一次上台表演

有幾次這樣的經驗,女兒在舞台上表演,我拿著手機錄影,為了讓鏡頭對準舞台上的女兒,我只能透過手機螢幕看表演。我明明就在現場,卻好像不在現場。只為了讓往後能夠拿來回憶,我卻忽略了當下能即刻享有的體驗。現在,我會放下手機,專心地看著她的手足舞蹈,有時候慢半拍的節奏,加上臉上有點緊張表情。把這一刻都深深的存入心底,我想這才是我們活著的體驗,也是作者所說的「存有」。

試著浪費時間,用在單純享受體驗帶來的樂趣

作者自身的例子,他喜歡玩電子琴,他說玩電子琴之所以會讓他非常興奮和全神投入,然而,玩電子琴絕對不可能為他帶來金錢上的報酬或評論家的讚賞。相較之下,對他而言,寫作則是壓力大上許多的工作,很難維持全神貫注,因為會忍不住希望寫出精彩的作品,想要獲得高度讚賞及商業成功,或者至少要過得了自己這一關。

作者建議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納入更多沒有特殊目標的事情。換句話說,就是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我們單純為做而做的活動。做一件你不可能出類拔萃之事。

人生只有短短4千個禮拜,那為什麼要試著浪費時間呢?因為唯有用浪費時間的心態去做一件你喜歡的事,才能體驗單純事物帶來的美好感受。即便可能不是你計畫中的事,也許是旅遊途中迷路或是淋了一場大雨,但能與你最愛的人共度,卻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

耐心,事情需要花多少時間,就需要花多少時間

現在家家戶戶都有洗衣機、吸塵器、甚至洗碗機。這些新科技都讓完成事情的速度加快。但人們似乎對所有省下的時間沒有感到滿足,反而是越來越焦慮無法再快一點。微波加熱食物要3分鐘,卻覺得這3分鐘好漫長。紅燈轉綠燈,油門稍微踩慢了點,後面喇叭聲就傳來了。

作者提醒我們必須接受現實,事情需要花多少時間,就需要花多少時間。一旦面對現實,接受你無法要求事情進行的速度,你才能不再試著逃避焦慮。

目前的我,因為有太多好書、好文章想要閱讀,內心充滿閱讀的渴望,但我認為這對我是好的,因為我享受閱讀的過程。就像作者所說的,不急著讀完難懂的書,需要多少時間就花多少時間,讓閱讀成為一種享受。

後記

人生有許多我們無法掌控的事,有時候是時空環境因素,有時候是關乎於他人的自由意志,以前我會用「無奈人生」來形容它,看完這本書我學會用「體驗生命」去感受它。

另外,我稱讚自己耐心地閱讀完這本書。原因是其實前面有點快看不下去了,也許是翻譯的關係,讀起來不流暢,真的有些焦躁。但讀完後感覺一夜長大,書中有許多人生哲理,提醒著我們在有限的人生裡,要如何幸福圓滿地過完一生。

這是一本值得你慢讀、細讀的一本好書。

 

 

 

 

    35會員
    20內容數
    喜歡閱讀之後,無意間來到這裡,就從這裡開始練習寫作,學習分享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個人的上班日子 的其他內容
    這本 《不便利的便利店》在2022年出版,作者金浩然為韓國作家,曾任電影編劇、小說編輯,目前是全職作家。擅長撰寫長篇小說。《不便利的便利店》,成為韓國最受歡迎且年度暢銷冠軍,已售出多國版權,並且影視改編也正進行中。
    我的閱讀之旅程 說直白的,因為離婚後獨自生活,沒有了老公、沒有了小孩、沒有了公婆,於是多了好多自己的時間。在離婚前,忙完小孩跟家事,我就已疲累不堪,當時兩個女兒都是嬰兒和幼幼班這樣的年紀,晚上要拿起書本真的會打瞌睡。 我有掙扎過一段日子,想了個辦法來培養閱讀習慣,當時還自製了一張月曆表格,有完成
    去年已閱讀了《底層邏輯》,整本書也是貼滿了標籤貼,值得閱讀的一本。 底層邏輯2,用了很多數學計算公式來讓我們知道萬物運作的本質,並運用於商業模式上,讓創業者在創業的路上提高成功的機率。我覺得這本書需慢慢細讀,作者劉潤的舉例也盡量很淺白易懂,因為大部分的人對數學總是害怕。雖然不需要懂其中計算方式,但
    作者是羅振宇,為對岸作家,在2016推出知識服務APP「得到」。選讀這本書主要是對書中講述了許多世界知名企業的發展歷程感到興趣,例如Amazone、LEGO、NETFLIX、IKEA、APPLE、YouTube,這些企業的創始人與一般人想法有什麼不同,他們主要能成功的關鍵在哪裡?有什麼是
    會選擇這本書來讀是因為歐陽立中老師的『歐陽Talk書秀』中選讀的其中一本。老師很大方的分享給粉絲。這是一本思辯類書,作者為安宇敬,是一位韓國女性,任教於耶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2022年,她因「思考」課程的卓越教學,而獲得耶魯大學頒發萊克斯·希克森獎(Lex Hixon Prize),該獎項由耶魯學生
    作者:愛瑞克 一開始書中就明確告訴我們,成就分為兩種:外在成就和內在成就。 所謂外在成就是來自於外界對我們的評價和物質獎賞所引發的成就感,例如:財富、名氣、頭銜、社會地位等。 而內在成就則是一個人對於自我價值的認同和成就感,當達成某些目標時,發自內心會感受到愉悅及滿足感,是個人自我肯定的重要
    這本 《不便利的便利店》在2022年出版,作者金浩然為韓國作家,曾任電影編劇、小說編輯,目前是全職作家。擅長撰寫長篇小說。《不便利的便利店》,成為韓國最受歡迎且年度暢銷冠軍,已售出多國版權,並且影視改編也正進行中。
    我的閱讀之旅程 說直白的,因為離婚後獨自生活,沒有了老公、沒有了小孩、沒有了公婆,於是多了好多自己的時間。在離婚前,忙完小孩跟家事,我就已疲累不堪,當時兩個女兒都是嬰兒和幼幼班這樣的年紀,晚上要拿起書本真的會打瞌睡。 我有掙扎過一段日子,想了個辦法來培養閱讀習慣,當時還自製了一張月曆表格,有完成
    去年已閱讀了《底層邏輯》,整本書也是貼滿了標籤貼,值得閱讀的一本。 底層邏輯2,用了很多數學計算公式來讓我們知道萬物運作的本質,並運用於商業模式上,讓創業者在創業的路上提高成功的機率。我覺得這本書需慢慢細讀,作者劉潤的舉例也盡量很淺白易懂,因為大部分的人對數學總是害怕。雖然不需要懂其中計算方式,但
    作者是羅振宇,為對岸作家,在2016推出知識服務APP「得到」。選讀這本書主要是對書中講述了許多世界知名企業的發展歷程感到興趣,例如Amazone、LEGO、NETFLIX、IKEA、APPLE、YouTube,這些企業的創始人與一般人想法有什麼不同,他們主要能成功的關鍵在哪裡?有什麼是
    會選擇這本書來讀是因為歐陽立中老師的『歐陽Talk書秀』中選讀的其中一本。老師很大方的分享給粉絲。這是一本思辯類書,作者為安宇敬,是一位韓國女性,任教於耶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2022年,她因「思考」課程的卓越教學,而獲得耶魯大學頒發萊克斯·希克森獎(Lex Hixon Prize),該獎項由耶魯學生
    作者:愛瑞克 一開始書中就明確告訴我們,成就分為兩種:外在成就和內在成就。 所謂外在成就是來自於外界對我們的評價和物質獎賞所引發的成就感,例如:財富、名氣、頭銜、社會地位等。 而內在成就則是一個人對於自我價值的認同和成就感,當達成某些目標時,發自內心會感受到愉悅及滿足感,是個人自我肯定的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Heibon近期讀了一本書《人生4千個禮拜》,對於曾有大段時間執著「效率」、「產出」、「成本」等等社會科學用詞的Heibon給出很棒的思考方向。作者在書中提出一種獨特的時間管理哲學,深刻探討人類對時間的使用以及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本書《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 這幾年,書局中的暢銷書,似乎主軸已經從「用最少時間做最多事情」漸漸轉變到「休息室最重要的財富」,這中間的思考轉折點在哪裡?對於生活的反思有在哪裡?
    Thumbnail
    《人生4千個禮拜》這本書推翻了提升生產力、追求效率等掌握時間運用的觀念,提出了要享受時間、體驗人生的新觀點,該花多少時間就花多少時間,更深地活在當下。
    Thumbnail
    人生假設活到80歲,會是幾個禮拜呢? 這是一本在談時間管理的書──當然不是市面上常看到那種教你怎麼利用時間把事情做完的書,反而是作者提出他的想法:人生有限 (只有四千個禮拜),那你到底要怎麼過? 這本書真的是近期我讀到非常有意思的書,相當推薦閱讀。
    Thumbnail
    前幾天最令人震撼與婉惜的新聞,7月5日晚間,華語樂壇天后李玟被親姐證實離世,享年48歲,而我的年紀跟天后年紀也差幾歲而已,更是令我感觸良多,人生不過短短幾十年,除非你是名人,你的生命的重要性也只有對你家人、朋友才有意義,那麼你活在世界的時間,你會想要如何過你自已的人生呢?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你生命中
    Thumbnail
    ★時間是我們最大的煩惱,因為我們感到不夠用。 ●對現代人來說,忙碌好像是很好的事。我們從會說話以來就開始擔心自己將來無法把時間換成錢,對於一些人來說,出社會之後你忙碌,代表你成功把很多時間換成錢,出社會之前你忙碌,代表你正在為上面那件事進行充足的準備。總之,讓關心你的人知道你「很忙」,比起讓他們認為
    上次聊到關於「還剩下多少時間?」這個話題,那樣的概念雖然提醒了我們「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之外,尚未讓我們更進一步理解「時間」的本質。 於是最近讀到一本《人生4千個禮拜》之後,讓我重新認識「時間」這個概念。我覺得理解時間的本質與不確定性之後,可以讓我們更專注在當下。
    Thumbnail
    一年有五十二個禮拜,過去的五十二個禮拜你過得如何呢?接下來的五十二個禮拜你有什麼期待與計畫呢?暢想未來的可能性讓人興奮又緊張,但事情總有出乎意料、無法照著計劃走的時候,這時候你會怎麼看待這個情況呢?可能會自我懷疑?覺得時間不夠用?或是想盡快找到新的更適合的時間管理方式?
    Thumbnail
    「世上最難的事,就是甚麼都不做。」 ⠀⠀ ⠀⠀ 18世紀工業革命開始,鐘錶時間逐漸成為精準測量的工具。工廠需要規劃工人何時上班、何時下班、工作時間多久,並以此作為基準來推估產能和經濟效益。 ⠀⠀ ⠀⠀ 也就是從這時候起鐘錶時間上的刻度,經由各種數學公式,可以換算成各種資源。通常是金錢。 ⠀⠀ ⠀⠀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Heibon近期讀了一本書《人生4千個禮拜》,對於曾有大段時間執著「效率」、「產出」、「成本」等等社會科學用詞的Heibon給出很棒的思考方向。作者在書中提出一種獨特的時間管理哲學,深刻探討人類對時間的使用以及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本書《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 這幾年,書局中的暢銷書,似乎主軸已經從「用最少時間做最多事情」漸漸轉變到「休息室最重要的財富」,這中間的思考轉折點在哪裡?對於生活的反思有在哪裡?
    Thumbnail
    《人生4千個禮拜》這本書推翻了提升生產力、追求效率等掌握時間運用的觀念,提出了要享受時間、體驗人生的新觀點,該花多少時間就花多少時間,更深地活在當下。
    Thumbnail
    人生假設活到80歲,會是幾個禮拜呢? 這是一本在談時間管理的書──當然不是市面上常看到那種教你怎麼利用時間把事情做完的書,反而是作者提出他的想法:人生有限 (只有四千個禮拜),那你到底要怎麼過? 這本書真的是近期我讀到非常有意思的書,相當推薦閱讀。
    Thumbnail
    前幾天最令人震撼與婉惜的新聞,7月5日晚間,華語樂壇天后李玟被親姐證實離世,享年48歲,而我的年紀跟天后年紀也差幾歲而已,更是令我感觸良多,人生不過短短幾十年,除非你是名人,你的生命的重要性也只有對你家人、朋友才有意義,那麼你活在世界的時間,你會想要如何過你自已的人生呢?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你生命中
    Thumbnail
    ★時間是我們最大的煩惱,因為我們感到不夠用。 ●對現代人來說,忙碌好像是很好的事。我們從會說話以來就開始擔心自己將來無法把時間換成錢,對於一些人來說,出社會之後你忙碌,代表你成功把很多時間換成錢,出社會之前你忙碌,代表你正在為上面那件事進行充足的準備。總之,讓關心你的人知道你「很忙」,比起讓他們認為
    上次聊到關於「還剩下多少時間?」這個話題,那樣的概念雖然提醒了我們「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之外,尚未讓我們更進一步理解「時間」的本質。 於是最近讀到一本《人生4千個禮拜》之後,讓我重新認識「時間」這個概念。我覺得理解時間的本質與不確定性之後,可以讓我們更專注在當下。
    Thumbnail
    一年有五十二個禮拜,過去的五十二個禮拜你過得如何呢?接下來的五十二個禮拜你有什麼期待與計畫呢?暢想未來的可能性讓人興奮又緊張,但事情總有出乎意料、無法照著計劃走的時候,這時候你會怎麼看待這個情況呢?可能會自我懷疑?覺得時間不夠用?或是想盡快找到新的更適合的時間管理方式?
    Thumbnail
    「世上最難的事,就是甚麼都不做。」 ⠀⠀ ⠀⠀ 18世紀工業革命開始,鐘錶時間逐漸成為精準測量的工具。工廠需要規劃工人何時上班、何時下班、工作時間多久,並以此作為基準來推估產能和經濟效益。 ⠀⠀ ⠀⠀ 也就是從這時候起鐘錶時間上的刻度,經由各種數學公式,可以換算成各種資源。通常是金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