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力》:分心時代的超能力!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你常覺得時間不夠用嗎?會不會覺得工作常被郵件淹沒、私訊干擾,一陣收發來回後,才猛然發現又要加班?又或回家想讀點書、學些新東西,卻總在 FB、IG上晃轉,轉眼就到睡覺時分呢?在這個容易分心的時代,你需要「深度工作力」。
《深度工作力》的作者卡爾.紐波特是喬治城大學電腦科學副教授,同時也是名暢銷作家。此書已被翻譯成 30 多國語言。我手上這本是 2022 年底出的暢銷新裝版,足見其受歡迎程度。
在泰國看到的《深度工作力》
以下會分 3 段來介紹這本書。首先會解釋什麼是深度工作,並與淺薄工作對比;接著說明這樣的深度工作工作有什麼優點,為什麼我們應該擁抱如此的工作模式;最後則會分享要怎麼去實踐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是什麼】

首先說明一下到底什麼是深度工作。書中定義如下:
在免於分心的專注狀態下進行職業活動。這種專注可以把你的認知推向極限,而這種努力可以創造新的價值、改進你的技術,並且是他人所難以模仿的。
簡單說,深度工作就是一種高專注狀態的工作模式。與之相對的則是淺薄工作
非高認知需求、偏向後勤的工作,往往在注意力分散的狀態中執行。這類工作通常無法創造多少新價值,而且很容易模仿。
像是開頭提到的收發郵件就是典型的淺薄工作,而執行一項專案就比較接近深度工作。書中引用道明會修士塞季翁吉的這段話來形容深度工作:
藉由聚集注意力之光,讓你的心智變成一片透鏡,讓你的靈魂灌注在心智全然投入和吸收的思想上。
簡言之,深度工作指的是需要專注於其中,並創造出一定價值的工作。以我為例,像寫文章、錄 Podcast 等項目都會被我歸類在深度工作範疇中。
深度工作是種高專注的工作型態

【為什麼要深度工作】

聊完了深度工作的定義,接著來說說它的好處。最顯而易見的理由便是它能幫我們提高生產力。書中用一條簡單的式子說明這概念:
高品質的生產工作 = 花費的時間 X 專注的程度
也就是說,高專注力的深度工作能使我們更有品質地去完成工作,創造更多價值。在這個極容易分心的時代,這樣的能力可說越來越稀有。如果你能善用這樣的專注模式,就更有機會脫穎而出。
你可能會覺得人生有需要那麼累嗎?一定要採取這樣嚴格的專注模式嗎?
事實上,「專注」的生活反而能讓你更快樂。研究發現,當人自發性地發揮身體或心智的極限,完成困難且有價值的事情時,反而更快樂。發現這點的契克森米哈伊將這種狀態稱之為「心流」。
科學作家葛拉格也說,我們的大腦是根據我們專注什麼來建構我們的世界觀。如果任由淺薄工作支配我們的每一天,很多時候反而更是種消耗。
這點我相當有感。像我每天下班都固定寫文章、錄 Podcast,有時還得作社群圖文。別人常問說這樣不累嗎?的確這些工作的執行過程都不輕鬆(甚至有些痛苦),但完成後卻是非常快樂。比過去滑手機、晃網頁的夜晚都更加滿足。很認同書中引用葛拉格的這段話:
我將過專注的生活,因為那是最好的生活。
在這分心時代,專注是種可貴的資產

【深度工作怎麼實踐】

書中鉅細靡遺地提供許多實踐深度工作的方法。這個段落中,我整理了其中 6 個要點和大家分享。

〔1. 專注最重要的事〕

很多時候想做的事越多,完成的就越少。作者認為,要實踐深度工作就必須鎖定少數幾個你要追求的遠大成果,才不會失焦。簡單說,只要選擇夠少、夠重要的事來進行深度工作就好。
比如以現在的我來說,寫作、做 Podcast 就是目前最值得投入深度工作的項目。其他像是學語言、學樂器等項目就會先被我暫時擱置。

〔2. 建立儀式感〕

想要維持深度工作,建立「儀式感」會是個好辦法。可以用下面的 3 個問題來建立你的深度工作系統:
  1. 你在何處工作、工作多久?
    找到能專注的地方工作,並設定具體工作時段,避免意外的干擾。
  2. 一旦開始工作你怎麼做?
    建立工作的規範和程序(如禁用網際網路)。
  3. 你如何支持深度工作?
    確保你的大腦有足夠的支持(如透過喝咖啡或散步等方式來保持頭腦清晰)。
一樣拿我當例子。我的工作地點就是書桌前,工作時段就是下班時間。回家後,我會先吃晚餐後,接著小睡 20 分鐘,然後將中午買的手搖茶作成鮮奶茶,當作深度工作的儲糧。一切就緒後,就會開始寫作和錄 Podcast 等深度工作項目。

〔3. 設置深度工作記分板〕

想要更穩定地進行深度工作,書中建議可以用「記分板」來記錄深度工作的時數。當你有明確的指標能追蹤自己的表現,就會讓你更有動機去實踐深度工作。
作者說他曾在紙上記錄深度工作的時數,並將其貼在電腦螢幕旁時時提醒、激勵自己。簡單但是有效。當然,你想用什麼方式記分都可以。重點是要方便記錄,且能隨時追蹤檢視。

〔4. 安排分心時間〕

工作一旦分心,要切回切換回專注狀態就相當困難。作者認為,與其讓各種雜事打亂你的深度工作,不如刻意安排一段「分心時間」。
書中建議可以明確地設定「上線」與「下線」時間。在下線時間,你必須全力在深度工作上衝刺,不看郵件、不回訊息,當然也不要滑FB和IG。等到上線時段來臨,再去耍廢或是做那些淺薄工作。
作者強調,關鍵在於盡可能減少「切換」的次數。寧可設定好一段較長上線的時間,也不要給自己很多機會,一有無聊感就切換到這些分心的活動上。
以我為例,在回家吃完晚餐後,我會給自己半小時的時間滑滑手機,看看YT。一旦開始深度工作,我就會徹底斷絕這些分心事。直到完成當日目標後才重新「上線」。

〔5. 適度暫停〕

這點看似反直覺但相當重要。作者說,為了把深度工作做好,你必須安排足夠的休閒。因為人的注意力其實是有限資源,不可能無止盡地進行深度工作。當專注力被耗盡時,我們就必須停下來,重新補充能量。
書中建議你可以每天設定一個「關機」時間。在關機後就表示當天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你必須清空心思,停止思考工作上的問題,不再檢查電子郵件、也不再籌畫即將面臨的挑戰。
當然對很多工作狂來說,關機並不容易。作者在書中分享了他的關機儀式:
  • 看收件匣最後一眼,確認沒有緊急必須回復的郵件。
  • 轉移工作清單,將未完成的任務移到明天的待辦事項。
藉由這樣的簡單安排,便能讓自己抽離工作,放鬆準備迎接明天。

〔6. 避免低品質網路娛樂〕

在這網路與社群興盛的時代,我們的生活充斥著許多大同小異、令人分心的數位娛樂。但很多時候,我們滑過一則則IG貼文、掃過一篇篇農場文、看過一個個短影片後,得到的卻只有空虛。
作者強調,不樣讓這些「低品質」的娛樂支配我們的生活。書中建議,你可以先想好要怎麼利用空閒時間。這樣就可以避免自動把時間花在那些吸引你注意的東西上。
像作者就說他會利用休閒空檔閱讀。當然你也可以散散步或是種種植物。重點要有意識地休閒。你可能會覺得連休閒也要安排未免太累,但比起漫無目的地讓那些低品質娛樂吸走眼球,這樣的刻意休閒反而能帶來更大滿足。
休息能幫助你更專注

【總結】

總結一下。首先我們解釋了什麼是深度工作力,這是一種將專注推向極限的工作模式;接著我們探討了深度工作的好處,除了能提高效率,還能讓我們更享受生活;最後則介紹 6 個幫助你實踐深度工作的方法論。

【後記:深度工作是種價值觀】

其實久仰此書已久。總算在今年北上台北書展時把它帶回家。讀完有很多啟發。果然名不虛傳。
原本希望看完這本書可以讓延長我的深度工作時間。但看完後才明白深度工作有其極限,不能無止盡延伸。與其去妄想增加深度工作的時數,不如讓自己的休閒時間過得更有品質。目前的規劃是減少休息時漫無目的地逛YB、IG的狀況,看是要拿來運動或追劇,我想都會更有價值。
此外,我過去都用手機當鬧鐘,一起床按掉鬧鐘就會先滑一波。讀完這本書後,我改將手機放在書桌,早上用 Apple Watch 按掉鬧鐘,避免一起床就接觸到手機。現在我一醒來會先讀 The Affairs 報紙。再翻閱敏迪一隅有花的日曆。實行到現在,感受相當不錯。
早上讀報精神好
書的前段花了極大篇幅說明為什麼深度工作值得實踐。初讀有點不耐,想說「我就是想學習深度工作才來看的啊」幹嘛一直解釋。
但讀著讀著卻覺得這樣的安排有其必要。某種程度來說,深度工作是種價值觀的取捨。你必須專注在有限的事物上,並投注大量時間。如果只是單純學習方法,而沒有在觀念上認同這樣的模式,其實很難真正去實行。很喜歡書中葛拉格的這段話:
你是誰,你思考什麼、感覺什麼、做什麼、你愛什麼—就是你專注的總和。
早期學時間管理多半是技術面的東西,像怎麼列待辦、排程、設定目標,但現在的我會覺得時間管理更重要的是「專注完成自己在乎的事」。而這可說相當符合深度工作所提倡的觀念。想來這個時間點讀它似乎正合適。
在這分心時代,專注是可貴的資產。最後就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在乎的事,「深度」地實踐自我吧!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姆斯的閱讀空間 Podcast
186會員
223Content count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姆斯的閱讀空間 的其他內容
你會不會常覺得有各種目標想完成、各種問題想解決,卻總是心想事不成呢?或許,你可以學習試著「整理」想法!今天介紹的這本《改變你人生的想法整理術》,作者福柱煥有個很酷的職稱:想法整理諮詢師。而他正是運用這套想法整理術,幫助無數人實現心中的渴望。
作者在書中提出養成習慣的關鍵就是「彈性」。習慣之所以難以持續是因為我們的目標過於僵硬。因此他發展出了「彈性習慣」,只要用這方法設計行動,就能將習慣手到擒來。
此書的作者是電腦玩物的站長Esor,也台灣知名的時間管理講師。曾在《搞定》提過,我的GTD系統,就是參考他的文章建構的。此外的很多方法也都有借鏡他的文章。這次,終於要來介紹他的書了(顯示為興奮!)。
市面上的時間管理的書籍玲瑯滿目,而網路上也充斥著許多關於時間管理的文章,傳授各類小技巧。但往往讓人反而不知從何下手,看了就頭昏。有沒有一本書可以手把手,一步步地帶著讀者建立出自己的管理系統呢? 有的,今天要談的這本《早上最重要的3件事》,就是本相當適合初學者實作的時間管理書籍。
在這個加速的時代,資訊已經不是稀缺資源,稀缺的是時間和注意力。因此,你需要的不單只是待辦清單或是行事曆那些功能單一的工具,而是需要一套可以統整一切的系統。
待辦清單應該是最廣為人用的時間管理工具之一。但你是否常常列了一堆清單,卻無法有效完成,反而被堆積如山的任務給壓得喘不過氣呢?其實,你並不孤單。
你會不會常覺得有各種目標想完成、各種問題想解決,卻總是心想事不成呢?或許,你可以學習試著「整理」想法!今天介紹的這本《改變你人生的想法整理術》,作者福柱煥有個很酷的職稱:想法整理諮詢師。而他正是運用這套想法整理術,幫助無數人實現心中的渴望。
作者在書中提出養成習慣的關鍵就是「彈性」。習慣之所以難以持續是因為我們的目標過於僵硬。因此他發展出了「彈性習慣」,只要用這方法設計行動,就能將習慣手到擒來。
此書的作者是電腦玩物的站長Esor,也台灣知名的時間管理講師。曾在《搞定》提過,我的GTD系統,就是參考他的文章建構的。此外的很多方法也都有借鏡他的文章。這次,終於要來介紹他的書了(顯示為興奮!)。
市面上的時間管理的書籍玲瑯滿目,而網路上也充斥著許多關於時間管理的文章,傳授各類小技巧。但往往讓人反而不知從何下手,看了就頭昏。有沒有一本書可以手把手,一步步地帶著讀者建立出自己的管理系統呢? 有的,今天要談的這本《早上最重要的3件事》,就是本相當適合初學者實作的時間管理書籍。
在這個加速的時代,資訊已經不是稀缺資源,稀缺的是時間和注意力。因此,你需要的不單只是待辦清單或是行事曆那些功能單一的工具,而是需要一套可以統整一切的系統。
待辦清單應該是最廣為人用的時間管理工具之一。但你是否常常列了一堆清單,卻無法有效完成,反而被堆積如山的任務給壓得喘不過氣呢?其實,你並不孤單。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深度工作與淺薄工作的區分,以及如何減少淺薄工作的時間比例,提高深度工作效率所需的紀律,以及其他時間區段的安排建議。
Thumbnail
我們每天花很多時間在「自動駕駛」上,不去想怎麼利用自己的時間,常有低估在使用時間上的誤差。
Thumbnail
《深度工作力》一書想要表達「為何深度工作如此重要,卻不被現代人廣泛使用」,前面部分講的是深度工作帶來的價值,以及人會分心的原因,中間部分以神經學、心理學、哲學三方面,論證深度工作不僅帶來豐厚報酬,也能打造美好生活(但這部分的論證無法說服我),後面部分則說明如何系統性發展深度工作的能力,也
Thumbnail
深度工作力是生產力大師卡爾.紐波特所寫的書,書中介紹了「深度工作」,專注投入一件事的工作模式。他介紹了這種工作方式的好處,並提供可以實際運用的工作方法。
Thumbnail
我們需要深度工作力的目的是要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可取代的人,因為專注的深度工作能讓我們把一份工作做到極致,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做到極致的同時,也會為我們的人生帶來意義。 深度工作力也讓我們重新拿回自己對時間的主導權,自己決定我們想要把時間花在哪裡。
Thumbnail
當深度工作時,我們會極度專心在眼前的工作上,因此效率極高,產出的成品也會有很高的品質,我們都清楚深度工作的好處,然而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的時間往往被切得很零碎,我們需要一些系統性的方法來幫助自己進入深度工作狀態,提高生產力。
Thumbnail
網路工作為我們帶來的,就是讓知識工作者陷入淺薄工作的迴圈。在隨時連線的文化中,我們無法測量分心這件事帶來多少傷害,破壞了多少深度工作;而且使用收件匣管理自己,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比起安排自己的目標和深度工作時間,用收件匣讓自己看起來比較忙碌,似乎是最省事的途徑。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深度工作與淺薄工作的區分,以及如何減少淺薄工作的時間比例,提高深度工作效率所需的紀律,以及其他時間區段的安排建議。
Thumbnail
我們每天花很多時間在「自動駕駛」上,不去想怎麼利用自己的時間,常有低估在使用時間上的誤差。
Thumbnail
《深度工作力》一書想要表達「為何深度工作如此重要,卻不被現代人廣泛使用」,前面部分講的是深度工作帶來的價值,以及人會分心的原因,中間部分以神經學、心理學、哲學三方面,論證深度工作不僅帶來豐厚報酬,也能打造美好生活(但這部分的論證無法說服我),後面部分則說明如何系統性發展深度工作的能力,也
Thumbnail
深度工作力是生產力大師卡爾.紐波特所寫的書,書中介紹了「深度工作」,專注投入一件事的工作模式。他介紹了這種工作方式的好處,並提供可以實際運用的工作方法。
Thumbnail
我們需要深度工作力的目的是要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可取代的人,因為專注的深度工作能讓我們把一份工作做到極致,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做到極致的同時,也會為我們的人生帶來意義。 深度工作力也讓我們重新拿回自己對時間的主導權,自己決定我們想要把時間花在哪裡。
Thumbnail
當深度工作時,我們會極度專心在眼前的工作上,因此效率極高,產出的成品也會有很高的品質,我們都清楚深度工作的好處,然而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的時間往往被切得很零碎,我們需要一些系統性的方法來幫助自己進入深度工作狀態,提高生產力。
Thumbnail
網路工作為我們帶來的,就是讓知識工作者陷入淺薄工作的迴圈。在隨時連線的文化中,我們無法測量分心這件事帶來多少傷害,破壞了多少深度工作;而且使用收件匣管理自己,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比起安排自己的目標和深度工作時間,用收件匣讓自己看起來比較忙碌,似乎是最省事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