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力》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為什麼讀這本書?

工作占據我一天內很長的時間,工作上一人要當多人用,恨不得自己有兩顆腦袋加上八隻手。在時尚產業的步伐很快,很多時候必須迅速做出決策,但我認為效率應該要兼顧執行的正確方向做起來才有意義,一言以蔽之就是不想「瞎忙」,希望可以發揮自己價值的最大化。當時遇到的領導者與我的意見相左讓我懷疑自己的能力,好奇心使然我也想知道有沒有可以有指引的方法可以調整執行。以下是我從書中節錄喜歡且印象深刻的部分。

深度工作屬於高認知需求的工作

高品質的生產工作=花費的時間x專注的程度。如想達到深度工作力,須倚靠刻意練習長時間將專注力在單一工作上用到最大化。而當專注力被打斷時可能會產生注意力殘留,多工會造成反效果,任務轉換間可能會讓下次任務的表現不佳。

藉由聚集注意力之光,讓你的心智變成一片透鏡,讓你的靈魂貫注在心智全然投入和吸收的思想上。-塞季翁吉《智識生活》

作者認為會在這社會脫穎而出的三大群體:

  1. 高技術工作者(精通精密智慧機器)
  2. 超級明星(工作領域不限當地座標,可招募全世界的頂尖人才合作(外包部分工作)降低企業成本)
  3. 擁有者(擁有豐富的資本)

分心帶來成本,深度可以提升價值

書中分析4個造成分心的原因

  1. 度量黑洞:知識工作無法量化被瑣碎工作切割工時對企業獲利或專注力造成的影響
  2. 最小阻力原則:連線文化是主因之一(通訊軟體發達,短時間內得到或是傳達回覆被認定是應該的)在企業環境中,由於缺少各種行為對企業獲利影響的反饋,我們傾向採用在當時最容易的行為。(淺薄工作)
  3. 以忙碌代表生產力:沒有明確的指標可以證明工作是否有生產力或有價值的情況下,以明顯可見的方式做很多事。
  4. 網際網路狂熱教派:認定新科技帶來的便利性都是進步的、正向的。

因為仰賴無所不在的連線,製造出無數破壞性的分心,這些分心會在不知不覺中讓你的心智建構的世界喪失意義和重要感。作者認為助長社群媒體迅速崛起的部分原因是,它切斷「辛苦工作創作真正的價值」和「吸引人注意到你的獎賞」之間的關係。它以一直淺薄的集體替代品,取代了這種由來已久的資本主義式的交換。

培養深度工作力的六大策略

1.建立個人化的工作哲學

  • 修道院式:去除或減少淺薄義務,把深度工作最大化。工作性質有明確定義、高度重視的職業目標,不必負擔身為大組織一份子的附帶義務。
  • 雙模式:切割時間,分配一些明確的時段給深度工作,其他時段開放給做別的事。實施上需定義明確的尺度。
  • 節奏式:把深度工作變成簡單而規律的習慣;或每天在固定時間開始深度工作。確保有規律的達成少量成果,長期下來足以累積成可觀的深度時間。
  • 記者式:在任何地點都能安排時間適應深度工作。不適合新手使用。

2.建立儀式

  • 目的是減少深度工作的阻力
    • 選擇適宜的工作地點、時間
    • 儀式需要規範和程序,讓努力有架構

3.大動作投入

  • 藉由激進的改變平常的環境,加上大手筆投資資金或精力,全都支持一項深度工作任務,以提高這項任務的重要感。
  • 大動作把深度工作目標推向心智的優先地位,釋放必要的心智資源。

4.妥善利用協作

  • 追求創新時,可創造更好的結果。
  • 創新不是偶然被靈感擊中的結果,而是在最實質的突破,投入大量的努力。

5.像經營企業般執行

  • 專注在重要的事情
  • 根據領先指標行動:在落後指標的基準上,衡量驅動成功的新行為。
  • 設置醒目的計分板(達成深度工作的目標時一種獎勵機制)
  • 定期檢討成效

6.耍懶惰

  • 停止思考有助於領悟
  • 停止思考有助於補充深度工作需要的能量:注意力的資源有限,必須善加儲備(暫停導向性注意力)
  • 關機儀式:條列每一條任務,並在評估這些任務後為明天做計畫。減少事情沒做完的焦慮感,告訴心智要放下工作好好休息。

排除淺薄事務的方法

我們每天花很多時間在「自動駕駛」上,不去想怎麼利用自己的時間,常有低估在使用時間上的誤差。
  1. 安排工作日的每一分鐘:以每小時為單位安排淺薄和深度工作,時間表可依據實際情況彈性調整。建立管理時間的習慣。
  2. 量化每一種活動的深度
  3. 確認淺薄工作的時間比率
  4. 設定明確的目標,在某個時間以後就不工作:固定時間表
深度生活要求你必須放棄大部份的人為忙碌帶來的舒適感。發揮你能力的極致,創造更好的東西,也環繞一種不安,因為它強迫你面對你還不是那麼好的可能性。空談我們的文化,比跨入深度生活並嘗試改造世界安全。

結語

教大家分配時間的文章和方法很多,需加上作者一開始提到刻意練習讓自己熟練、變成自己的工作模式。我自己的工作以及身邊一些人都有遇到共同的狀況:公司希望員工一人要可以進行多工工作,以前認為會多個技能其實很不錯,久了會讓我像顆不斷轉的陀螺、有種侵蝕內耗的疲憊感。書中闡述關於「深度」的觀點,除了工作外延伸到生活或是興趣也很適用。我認為現在專注力和時間是稀缺資源,造就了各個「懶人包」、「X分鐘讓你了解OOO」,如果可以直接複製別人的成功模式一步登天是最好的結果。不過這樣世界可能就少了創意多樣性、少了好奇探討。

40會員
53內容數
慢慢摸索中,都是個人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狗園 的其他內容
會知道這部電影是在飛機上的電影清單中滑到的,原諒粗俗的我一開始看成白目青春,一度以為是無厘頭的喜劇片。以下多雷請斟酌閱讀。:)
會知道這本好玩的書是剛好看到蔡有蟲的《台灣豬,黑白切》好書不負責推薦,書名兩個關鍵字完全對到我這個貪吃鬼的味。在文章底下的留言有看到網友提到《蚵仔煎的身世》也默默收進口袋清單中。
這本出自雪莉.坎貝爾(Sherrie Campbell)的書完整名稱比哈利波特的咒語還長—《脫家者:和有毒家人劃清界線,從面對指責、修復創傷到重建自我價值,遇見全新的自己
如果喜歡是枝裕和《海街日記》的風格,這部片也會很對你的口味。沒有鋪張的畫面和對話,全片都是淡淡地講述理髮店老闆娘阿蕊的日常生活點滴。P.S.有人也覺得阿蕊說台語的口氣很溫柔嗎?
個人的看法,是不是韓國人對於青梅竹馬間的純愛有劇情設定上的偏好?例如韓劇中忘不了初戀的男女主角,在韓劇的詮釋下初戀往往帶有至高純潔,不會隨時光環境物換星移的純愛。
會知道這部電影是在飛機上的電影清單中滑到的,原諒粗俗的我一開始看成白目青春,一度以為是無厘頭的喜劇片。以下多雷請斟酌閱讀。:)
會知道這本好玩的書是剛好看到蔡有蟲的《台灣豬,黑白切》好書不負責推薦,書名兩個關鍵字完全對到我這個貪吃鬼的味。在文章底下的留言有看到網友提到《蚵仔煎的身世》也默默收進口袋清單中。
這本出自雪莉.坎貝爾(Sherrie Campbell)的書完整名稱比哈利波特的咒語還長—《脫家者:和有毒家人劃清界線,從面對指責、修復創傷到重建自我價值,遇見全新的自己
如果喜歡是枝裕和《海街日記》的風格,這部片也會很對你的口味。沒有鋪張的畫面和對話,全片都是淡淡地講述理髮店老闆娘阿蕊的日常生活點滴。P.S.有人也覺得阿蕊說台語的口氣很溫柔嗎?
個人的看法,是不是韓國人對於青梅竹馬間的純愛有劇情設定上的偏好?例如韓劇中忘不了初戀的男女主角,在韓劇的詮釋下初戀往往帶有至高純潔,不會隨時光環境物換星移的純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這是一本廣受好評也被很多人推薦的書。 斗大動人的副標題寫著:淺薄時代,個人成功的關鍵能力。 讓我對它充滿期待… 心得: 我覺得整本書的重點就只有一個, 高品質的生產力=投入時間×專注程度。 然後就不斷例證專注力的重要! 嗯…大概就這樣了哈哈XD 閱讀筆記: 不得不說,專注力
Thumbnail
《深度工作力》一書想要表達「為何深度工作如此重要,卻不被現代人廣泛使用」,前面部分講的是深度工作帶來的價值,以及人會分心的原因,中間部分以神經學、心理學、哲學三方面,論證深度工作不僅帶來豐厚報酬,也能打造美好生活(但這部分的論證無法說服我),後面部分則說明如何系統性發展深度工作的能力,也
Thumbnail
你常覺得時間不夠用嗎?會不會覺得工作常被郵件淹沒、私訊干擾,一陣收發來回後,才猛然發現又要加班?又或回家想讀點書、學些新東西,卻總在 FB、IG上晃轉,轉眼就到睡覺時分呢?在這個容易分心的時代,你需要「深度工作力」。
Thumbnail
深度工作力是生產力大師卡爾.紐波特所寫的書,書中介紹了「深度工作」,專注投入一件事的工作模式。他介紹了這種工作方式的好處,並提供可以實際運用的工作方法。
Thumbnail
我們需要深度工作力的目的是要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可取代的人,因為專注的深度工作能讓我們把一份工作做到極致,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做到極致的同時,也會為我們的人生帶來意義。 深度工作力也讓我們重新拿回自己對時間的主導權,自己決定我們想要把時間花在哪裡。
Thumbnail
當深度工作時,我們會極度專心在眼前的工作上,因此效率極高,產出的成品也會有很高的品質,我們都清楚深度工作的好處,然而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的時間往往被切得很零碎,我們需要一些系統性的方法來幫助自己進入深度工作狀態,提高生產力。
Thumbnail
網路工作為我們帶來的,就是讓知識工作者陷入淺薄工作的迴圈。在隨時連線的文化中,我們無法測量分心這件事帶來多少傷害,破壞了多少深度工作;而且使用收件匣管理自己,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比起安排自己的目標和深度工作時間,用收件匣讓自己看起來比較忙碌,似乎是最省事的途徑。
Thumbnail
我在研究所的時候寫論文還算順利,回頭看好像有些工作方式與「早起後黃金一小時」和「深度工作力」兩本書裡講的訣竅不謀而合,我在早晨固定時間起床,每日以去健身房作為結束;另外也曾體驗過刪掉臉書和所有手遊的生活,確實對生活有正面影響,也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深度工作是 : 在免於分心的狀態下進行職業活動。這種專注可以把你的認知能力推向極限,而這種努力可以創造新價值,改進你的技術,並且是他人難以模仿的。 相反地,淺薄工作則是非高認知需求、偏向後勤的工作,往往在注意力分散中執行。這類工作通常無法創造多少價值,而且很容易模仿。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這是一本廣受好評也被很多人推薦的書。 斗大動人的副標題寫著:淺薄時代,個人成功的關鍵能力。 讓我對它充滿期待… 心得: 我覺得整本書的重點就只有一個, 高品質的生產力=投入時間×專注程度。 然後就不斷例證專注力的重要! 嗯…大概就這樣了哈哈XD 閱讀筆記: 不得不說,專注力
Thumbnail
《深度工作力》一書想要表達「為何深度工作如此重要,卻不被現代人廣泛使用」,前面部分講的是深度工作帶來的價值,以及人會分心的原因,中間部分以神經學、心理學、哲學三方面,論證深度工作不僅帶來豐厚報酬,也能打造美好生活(但這部分的論證無法說服我),後面部分則說明如何系統性發展深度工作的能力,也
Thumbnail
你常覺得時間不夠用嗎?會不會覺得工作常被郵件淹沒、私訊干擾,一陣收發來回後,才猛然發現又要加班?又或回家想讀點書、學些新東西,卻總在 FB、IG上晃轉,轉眼就到睡覺時分呢?在這個容易分心的時代,你需要「深度工作力」。
Thumbnail
深度工作力是生產力大師卡爾.紐波特所寫的書,書中介紹了「深度工作」,專注投入一件事的工作模式。他介紹了這種工作方式的好處,並提供可以實際運用的工作方法。
Thumbnail
我們需要深度工作力的目的是要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可取代的人,因為專注的深度工作能讓我們把一份工作做到極致,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做到極致的同時,也會為我們的人生帶來意義。 深度工作力也讓我們重新拿回自己對時間的主導權,自己決定我們想要把時間花在哪裡。
Thumbnail
當深度工作時,我們會極度專心在眼前的工作上,因此效率極高,產出的成品也會有很高的品質,我們都清楚深度工作的好處,然而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的時間往往被切得很零碎,我們需要一些系統性的方法來幫助自己進入深度工作狀態,提高生產力。
Thumbnail
網路工作為我們帶來的,就是讓知識工作者陷入淺薄工作的迴圈。在隨時連線的文化中,我們無法測量分心這件事帶來多少傷害,破壞了多少深度工作;而且使用收件匣管理自己,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比起安排自己的目標和深度工作時間,用收件匣讓自己看起來比較忙碌,似乎是最省事的途徑。
Thumbnail
我在研究所的時候寫論文還算順利,回頭看好像有些工作方式與「早起後黃金一小時」和「深度工作力」兩本書裡講的訣竅不謀而合,我在早晨固定時間起床,每日以去健身房作為結束;另外也曾體驗過刪掉臉書和所有手遊的生活,確實對生活有正面影響,也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深度工作是 : 在免於分心的狀態下進行職業活動。這種專注可以把你的認知能力推向極限,而這種努力可以創造新價值,改進你的技術,並且是他人難以模仿的。 相反地,淺薄工作則是非高認知需求、偏向後勤的工作,往往在注意力分散中執行。這類工作通常無法創造多少價值,而且很容易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