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師、流亡領袖與性醜聞:達賴喇嘛為何引發西方輿論內戰?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4月上旬起,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陷入了輿論漩渦。
事件起於4月10日,達賴辦公室發表聲明,稱對一段影片中,達賴親吻印度小男孩、並向對方表示「吸我舌頭」的行為表示歉意,「尊者經常以天真和玩鬧的方式逗人,甚至在公共場合和鏡頭前也是如此,他對此事表示遺憾。」然輿情並未就此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首先是西方輿論場,媒體普遍轉載了達賴的道歉,引發不少網民抨擊達賴「戀童癖」、「性騷擾兒童」;部分媒體在報道中暗示,達賴此舉出自西藏傳統文化、而非性訴求,「在傳統西藏文化中,吐舌禮是人們向對方表達最高敬意的一種方式。」但這一敘事同樣引發批評,例如總部位於德里的HAQ兒童權利組織便向CNN表示,「有新聞提到西藏文化中有吐舌頭的行為,但這段影片顯然與任何文化表現無關;就算真的是文化表現,那也是令人無法接受的。」
接著是中國輿論場。達賴的相關消息向來會受網路管制,無法順暢流通,此次卻無阻曝光,自會引發諸多討論。有鑑於達賴此舉確有爭議,加上西藏與中印議題的政治屬性,網友自然一面倒批評達賴;雖說中國官媒未正式論及此事,但媒體人胡錫進已連發數篇評論,既批評達賴,也抨擊西方媒體罔顧事實,同時跟進點評達賴此前的類似爭議,包括在2016年公開撫摸美國歌手Lady Gaga的大腿遭到對方制止,以及在2018年撫摸英國女孩Tilly Lockey的上臂,並稱達賴「顯然已非初犯」。
平心而論,從過往的輿論生態來看,中國網友與媒體人抨擊達賴並不意外,真正有趣的是,西方輿論與媒體似乎為此開打內戰,展演了左右互博的殘酷拚殺。
一名小男孩走上台,問達賴喇嘛「可不可以抱你?」(Twitter截圖 / @VickyDavilaH)

西方如何描繪達賴

回顧此前,達賴在西方社會的形象可謂一派光明。其不只是一位藏人、藏傳佛教僧侶,在不同政治人物、荷里活明星的表述間,達賴是「我們的一員」,是精神上的父親、偉大的朋友、來自禁地的特殊存在、非暴力的烈士,雖流浪多年,卻一貫笑容和煦、充滿智慧。然這般形象不是一夕成型,而是受到政治與市場需求的雕塑。
達賴在西方的初登場,可以回溯至1960年代前後,特別是其1959年逃離中國、流亡印度後,諸如《時代雜誌》等報刊通過攝影,將達賴帶入了西方讀者視野。彼時的達賴年紀尚輕,面對鏡頭笑容燦爛、體態優雅,穿著有別於周遭隨從,對多數西方讀者來說,初入眼簾的達賴涵納了各種模糊元素:東方、貴族、神祕宗教、流亡人士。
然而時值中美蘇大三角變化前夕,中蘇交惡逐漸浮上檯面,中美聯繫則私下進行。在此背景下,西方媒體儘管報道達賴、向讀者介紹其存在,卻不願過度討論西藏問題,也不願將達賴單純形塑為政治人士,因為在現實政治場域,美國正準備緩和對華關係,過度消費西藏問題可能導致計劃生變。故綜觀1960年代乃至1970年代,達賴在西方的媒體圖像呈現,更多是穿著長袍、手持法器、主持儀式的宗教人士,而非領導「西藏事業」的政治領袖。
此一時期報道達賴的媒體,除了部分主流刊物外,還有許多歐美佛學報刊與雜誌,例如《Shambhala Sun》(現已更名《Lion's Roar》)、《Buddhadharma》與《Tricycle》,其讀者多為歐美佛教徒。從結果來看,此一時期的達賴未能讓「西藏事業」打入西方主流,卻在傳媒有意識的牽引塑造下,成功奠定自己在西方社群的「宗師」形象。
達賴喇嘛1959年出走印度。(資料圖片)
1980年代起,中美關係出現雜音,聯合抗蘇的需求也不再如過往強烈,美國開始提取達賴被覆蓋許久的政治形象,有意在西藏問題上形塑輿論戰線。此一時期,西方媒體不再執著過往的「宗師」議程,而是轉為強調達賴的政治身分:流亡政府領袖。當然,多數西方讀者對於中國的想像依舊陌生,更不知道西藏問題的來龍去脈,自也就對各方的確切爭議及訴求不求甚解。但西方媒體同樣無心於此,其最高目標,就是讓讀者一見達賴臉孔,便直覺聯想「被壓迫的西藏」,西方媒體當然知曉讀者多對於西藏歷史興趣缺缺,但在其議程塑造內,西藏本就不是應該深入探討的話題,而是一個扁平符號,與政治化的達賴血脈相連。
而這一議程迎來的第一高峰,便是1989年達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藉由這一儀式,達賴的「西藏事業」被確立為西方政治正確,其本身則被上升到近乎純潔的聖人地位:爭取民族獨立、反抗獨裁壓迫、阻卻人權侵犯,滄桑浪漫又一片冰心。簡言之,當諾貝爾獎對達賴進行「加冕」,後者的輿論待遇便註定會不同以往。
與此同時,兩部1990年代電影強化了達賴的政治形象。首先是1997年的《西藏七年》(Seven Years in Tibet),其改編自奧地利登山者哈勒(Heinrich Harrer)的同名作品,講述其於1944年至1951年在藏生活、並與年輕達賴結識相處的歲月。片中一幕呈現,因為擔憂殺死蚯蚓,故西藏苦力拒絕繼續挖土施工,達賴隨後告訴哈勒,西藏人民相信所有生物都是前世的母親,所以不能傷害任何有生命的東西。當然,只要觀察西藏諸多宏偉佛寺,便能知曉這般情節不過是東方主義的詭異展演,就連支持藏獨的西藏流亡作家嘉央諾布(Jamyang Norbu)都批評「藏人看到會覺得荒唐可笑」,卻仍有不少西方觀眾為此感動。
接著是1997年的《活佛傳》(Kundun),其本質上便是達賴的個人傳記片,不僅西藏流亡政府成員參與製作,達賴本人亦多次同導演會面討論劇本。與《西藏七年》類似,電影同樣強調宗教的東方主義元素,例如旁白開場稱「在戰火紛飛的亞洲,西藏人一千年來一直踐行非暴力活動。」更重要的是,《西藏七年》與《活佛傳》都以「中國入侵西藏」為敘事主軸,形塑了藏人愛好和平、共產黨冷酷無情的對照框架,並強調中國統治對西藏造成的破壞,以及達賴堅持和平談判的理想光環。
2017年9月11日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在北愛爾蘭出席記者會時發言。(Getty)

達賴形象何以崩解

綜上所述,達賴之所以能在西方擁有無數正面臉孔,從佛教宗師、流亡領袖到宛如甘地(Mahatma Gandhi)般的非暴力聖雄,其實離不開國際政治的宏觀背景,以及媒體配合的精雕細琢。
正因如此,此次「性騷擾兒童」的醜聞疑雲爆發後,西方輿論場難免陷入歇斯底里的精神分裂,且自我廝殺得比任何地方都嚴重。在部分人看來,諸如性醜聞這般負面標籤,應當是象徵邪惡的中共官員專利,代表光明的達賴絕無可能沾染,故有部分輿論第一時間選擇替達賴辯護,結果卻讓事態愈演愈烈。
首先,部分人士指稱影片經過變造,意在醜化達賴形象,是「中共慣用伎倆」,然報道此事的西方媒體無一提出此類控訴,這一攻擊自然無法持續。接著,又有緩頰聲音表示,達賴不過是與兒童玩耍時,開了「無傷大雅的玩笑」,西方媒體卻爭相報道達賴「道歉」,顯然有所偏頗。但從結果來看,此一說法依舊不能平息西方輿論怒火。
奧巴馬(右)在總統任內曾4度於白宮會見達賴。(白宮官網)
而後部分聲音決定從文化場域入手,方法就與《西藏七年》等片的東方主義如出一轍,強調「吐舌禮」是西藏傳統,並抨擊西方媒體、譴責達賴者,「是以西方視角來扭曲解讀藏族的傳統文化」。但此說反而招致更猛烈批評,部分輿論反擊稱,「吐舌」不等於「要求孩童吸吮舌頭」,更有部分輿論借此討論,藏傳佛教的部分實踐究竟與兒童性剝削有何差異?少數西方網友更聯想到「將農奴做成法器」的殘忍過往,憤而直斥西藏與藏傳佛教野蠻。簡言之,「尊重文化差異」這一說詞,明顯是發揮了反效果。
而從政治視角來看,不論達賴此舉的真實動機為何,這次風波意外凸顯一大現實:伴隨西藏情勢穩定,獨立與人權議題的操作空間漸少,西方似乎不願再如過往般,費心維繫達賴的形象工程。
論起輿論管制,中俄等國通常是各界的首要想像;但外界其實忽漏了,只要西方有意進行輿論工程,其管制與包裝力道同樣可以排山倒海,否則如達賴辦公室聲明所述,「尊者經常以天真和玩鬧的方式逗人,甚至在公共場合和鏡頭前也是如此」,代表這或許不是達賴首次對兒童「開玩笑」,那麼何以多年來「玩笑」都只是「玩笑」,沒有成為輿論譁然的「性醜聞」?無獨有偶,2016年達賴撫摸Lady Gaga大腿遭制止的片段,何以未在當年發酵,而是待到今日才一併被翻出,連帶成為話題?
2019年,達賴喇嘛(圖中)接受美國《時代》(TIME)雜誌專訪,就達賴喇嘛制度的延續做出評論。(Reuters)
當然此次仍有部分西方媒體展現維護立場,但也僅止於暗示西藏有「吐舌禮」,而非直接下場參戰,部分西方媒體更是藉由採訪學者,指出西藏文化並無「要求孩童吸吮舌頭」這一傳統,顯然是想搭起輿論防火牆,避免自己同達賴玉石俱焚。如此態勢,明顯與1990年代前後,達賴獲諾貝爾獎、參與《活佛傳》的眾星拱月氛圍相去甚遠。
而上述現象,除了反映西方對西藏議題的意興闌珊,或也折射出西方「人權青年」的世代交替。如前所述,達賴是1980前年代起,才被西方輿論場積極政治化,當年的青壯世代或多或少都受此氛圍浸染,對達賴留下了絕佳印象,同時對自己從未涉足的西藏寄以同情;但對如今的互聯網「人權青年」來說,其更關注身分政治相關話題,為了難解的種族與性別辯論鎮日糾纏,論及時事,也是俄烏戰爭更有流量。在其看來,新疆、阿拉伯之春或許都有些許過時,更何況年代久遠的西藏議題?而網路輿情的沸騰,也多少會令西方媒體有所顧忌,未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維護達賴。
歸根結柢,是西方政治與輿論市場的需求變化,導致了達賴的形象流轉。眼下中美博弈仍在繼續,但西藏已非主要戰場,達賴的「完美無暇」自也就無關緊要。
原文發表網址:
2023.4.23
宗師、流亡領袖與性醜聞:達賴喇嘛為何引發西方輿論內戰?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90085?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3會員
368Content count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蔡英文過境美國、2024年台灣總統選戰開跑際,馬英九赴陸祭祖注定無法外於政治。
10月22日中共二十大正式閉幕,中國外交場域隨後開展新動態。
而由歷史視角觀之,中國清真寺究竟該有何種樣貌、中國穆斯林又該如何定位自身,看似皆是事件引發的時興話題,其實盡可在過往找到類似追問形跡。故與其說這是圍繞西寧東關清真寺的單一辯論,不如說是西元7世紀伊斯蘭傳入中國後,便持續存在的千年歷史迴音。
細究烏克蘭與台灣的共同困境,根源便是複雜歷史衍生的多重文化認同,在政治菁英的有意煽動下,上升成了敵我與國族之爭,從而襲奪日常論述空間。
蔡英文初入政壇時,曾有「民進黨白玫瑰」之稱,予人冷靜、清新的知性感。然而經歷陸委會主委、民進黨黨主席等職務歷練,如今身居總統之位的蔡英文,已不復當年的不慍不火,而是在台灣日漸極化的政治氛圍中,改以強悍反中的面目示人,故又被青年支持者冠以「辣台妹」的別稱。
在蔡英文過境美國、2024年台灣總統選戰開跑際,馬英九赴陸祭祖注定無法外於政治。
10月22日中共二十大正式閉幕,中國外交場域隨後開展新動態。
而由歷史視角觀之,中國清真寺究竟該有何種樣貌、中國穆斯林又該如何定位自身,看似皆是事件引發的時興話題,其實盡可在過往找到類似追問形跡。故與其說這是圍繞西寧東關清真寺的單一辯論,不如說是西元7世紀伊斯蘭傳入中國後,便持續存在的千年歷史迴音。
細究烏克蘭與台灣的共同困境,根源便是複雜歷史衍生的多重文化認同,在政治菁英的有意煽動下,上升成了敵我與國族之爭,從而襲奪日常論述空間。
蔡英文初入政壇時,曾有「民進黨白玫瑰」之稱,予人冷靜、清新的知性感。然而經歷陸委會主委、民進黨黨主席等職務歷練,如今身居總統之位的蔡英文,已不復當年的不慍不火,而是在台灣日漸極化的政治氛圍中,改以強悍反中的面目示人,故又被青年支持者冠以「辣台妹」的別稱。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一代宗師》十一年了。之後王家衛沒有導演新的劇情長片,但那一片武林,沒有停在原地。回回看,都持續搬演著人生,家國,天下,多變的表象與不變的本象。從古到今。雖說千古無同局,然而春去秋來,看著又都像一台雷同的戲。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你難道沒有感覺到?」 「沒有,我只感覺到你把我當作玩物,希望從我這裡得到情欲的滿足。」
故事以北方大家宮寶森引退為引,帶出武學門派裡的臥虎藏龍,宮寶森的習武心得,宛若莊子庖丁解牛,功夫在意不在形,刀在藏不在殺
Thumbnail
由「看到靈魂的那隻眼-師公」劇組攜手忠義基金會,共同舉辦公益畫展,為0-18歲失依兒童籌建家園。畫展現場藝人齊動手,進行流體畫和春聯寫作,其他畫家也積極參與義賣,希望透過藝術的力量為這群特殊孩童燃起希望之光。演員梁佑南和方琦母女再度聯袂參與,期盼在年節前引起更多對公益的關注。
Thumbnail
畢贛電影的「詩性」就是那「最好是既未作夢也不是無夢而且/永不醒來」的切面,是睡著也好,醒來也罷的矛盾狀態,而正在此矛盾中,它開啟了那個斷裂又流通的影像時空。
Thumbnail
想要帶領一群武術團體,手底下確實要有足以服眾的硬功夫,唉!緬懷先師,往後要再出現像吾師一樣,具備這麼完整白鶴拳基本功法及套路的宗師級人物,難矣哉!
Thumbnail
Q1.為什麼葉問勝過宮寶森後,在眾人的喝采中,背景出現了「共和」二字? Q2.宮寶森到底是希望餅被掰開,還是不被掰開? Q3.這部劇中人物念念不忘的事,果真有迴響嗎?
如果,無法用看的,就用感覺的。 那一刻我想往上游去。
Thumbnail
38.太極宗師 音樂:泰拳傳奇Buakaw 出場音樂 滿月邦拉占 大夥兒一到「魂碁」底下,只看到涅槃色的棋墨在上頭流淌著,萬點白子閃爍在其中,忽亮忽暗,形成各種武姿的圖示。 楊戟看了,伸手開始揣摩其中意涵,小紅帽也拿出他的魔法書,臨摹許多拳法的圖示。 一走出 魂碁 ,藏 卻迷失在竹林裡。
Thumbnail
這裡的資料是為了方便學生可以對西方靈氣教學結構的發展歷史有所了解。雖然這封信被張貼在許多網站上,但我也將它張貼在網站上,因為它是關於靈氣進入西方社會後的歷史性聲明文件。 前陣子我們有分享過,菲利斯·古本 (Phyllis Furomoto) 在 1990 年代後期曾嘗試在全球範圍內為靈氣註冊商標。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一代宗師》十一年了。之後王家衛沒有導演新的劇情長片,但那一片武林,沒有停在原地。回回看,都持續搬演著人生,家國,天下,多變的表象與不變的本象。從古到今。雖說千古無同局,然而春去秋來,看著又都像一台雷同的戲。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你難道沒有感覺到?」 「沒有,我只感覺到你把我當作玩物,希望從我這裡得到情欲的滿足。」
故事以北方大家宮寶森引退為引,帶出武學門派裡的臥虎藏龍,宮寶森的習武心得,宛若莊子庖丁解牛,功夫在意不在形,刀在藏不在殺
Thumbnail
由「看到靈魂的那隻眼-師公」劇組攜手忠義基金會,共同舉辦公益畫展,為0-18歲失依兒童籌建家園。畫展現場藝人齊動手,進行流體畫和春聯寫作,其他畫家也積極參與義賣,希望透過藝術的力量為這群特殊孩童燃起希望之光。演員梁佑南和方琦母女再度聯袂參與,期盼在年節前引起更多對公益的關注。
Thumbnail
畢贛電影的「詩性」就是那「最好是既未作夢也不是無夢而且/永不醒來」的切面,是睡著也好,醒來也罷的矛盾狀態,而正在此矛盾中,它開啟了那個斷裂又流通的影像時空。
Thumbnail
想要帶領一群武術團體,手底下確實要有足以服眾的硬功夫,唉!緬懷先師,往後要再出現像吾師一樣,具備這麼完整白鶴拳基本功法及套路的宗師級人物,難矣哉!
Thumbnail
Q1.為什麼葉問勝過宮寶森後,在眾人的喝采中,背景出現了「共和」二字? Q2.宮寶森到底是希望餅被掰開,還是不被掰開? Q3.這部劇中人物念念不忘的事,果真有迴響嗎?
如果,無法用看的,就用感覺的。 那一刻我想往上游去。
Thumbnail
38.太極宗師 音樂:泰拳傳奇Buakaw 出場音樂 滿月邦拉占 大夥兒一到「魂碁」底下,只看到涅槃色的棋墨在上頭流淌著,萬點白子閃爍在其中,忽亮忽暗,形成各種武姿的圖示。 楊戟看了,伸手開始揣摩其中意涵,小紅帽也拿出他的魔法書,臨摹許多拳法的圖示。 一走出 魂碁 ,藏 卻迷失在竹林裡。
Thumbnail
這裡的資料是為了方便學生可以對西方靈氣教學結構的發展歷史有所了解。雖然這封信被張貼在許多網站上,但我也將它張貼在網站上,因為它是關於靈氣進入西方社會後的歷史性聲明文件。 前陣子我們有分享過,菲利斯·古本 (Phyllis Furomoto) 在 1990 年代後期曾嘗試在全球範圍內為靈氣註冊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