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柏林影展「奇遇」單元(Encounter)最佳影片得主《小世界》(Here 暫譯)的導演巴斯·德沃斯(Bas Devos)在接受cineuropa採訪時提到:「顯然,我們生活在一個分心的世界中。我也是通過智慧型手機與世界相連;但要真正與他人相處,更深刻地活在當下,我們需要能夠與外界隔絕。而且我喜歡這樣的事實,即我們處在關閉至少一個半小時的電影院裡,仍然試圖提供這樣的庇護所。這是一種我認為很棒的錯覺,當我觀察苔蘚時,或者當我注視我所愛的人的眼睛時,我也會想起它。」
巴斯·德沃斯把「最初」的兩個對於他所居住的環境的「細微」觀察,歐洲的外國工人,以及路上的苔蘚(或其他植物),發展成他個人的第四部長片《小世界》。劇情描述一位即將離開布魯塞爾的羅馬尼亞工人Stefan;不疾不徐地遊走於這個他看似熟悉、卻又陌生的城市。電影始於正在興建的建築工地;起重機、施工作業的敲擊聲,在城市邊緣裡迴盪。
儘管Stefan決定離開工度數週回到羅馬尼亞,路途中他先是拜訪了朋友,用冰箱裡的剩菜煮了一碗湯。在穿梭過小鎮與林蔭時,他疑惑自己拾獲的種子究竟是什麼植物?一位中國留學生的研究工作吸引了他。電影的另一個視角,中國女研究生在離開研究所途經家中的路上,在路邊挖起了一搓苔蘚;她將其帶回來家研究。
透過劇中主要兩個角色所呈現出來的世界觀,正好是導演巴斯·德沃斯目前所關切的「當下」。他從來不知道在布魯塞爾當地,有一個超過 43,000 人的龐大羅馬尼亞社區;這麼多來自歐洲其他地區的工人湧進了他的生活周遭,通常我們不是不能察覺,而是不在意。如同我們在回家的途中,你會在路旁見到許多不一樣的植物;但我們的目光往往不會停留在它身上太久。
為了讓角色之間保持一種親近與親密,電影採用了5/4的比例;經常用極大的特寫來環顧Stefan或女研究生所處在的自然環境。巴斯·德沃斯希望透過電影《小世界》喚起人們或觀眾對於那些微小卻至關重要的「小東西」的關注。他將這樣的「專注」視作人與人之間最緊密的聯繫。而電影在英語、法語、羅馬尼亞語及中文的語境中不斷地切換,卻只是提醒了我們一個事實:讓自己融化在萬物之中。我在這,也在那;我們都是大自然裡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