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影展

含有「柏林影展」共 9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大樓前一尊巨大的男性雕像,對應到她們對話中提到性騷擾的男律師,在被男上司拍屁股的當下,艾姆無力回擊,才會趁著週末假期從雪梨逃到墨爾本,找高中時期的好友潔西敘敘舊。讓人感到礙眼的是這尊男性雕像上方設有「尖刺」,那是用來防止鳥類停靠所做的防護裝置,諷刺的是男人即使成了雕像依然受到保護,對比艾姆的處境,她
Thumbnail
《我的朋友草泥馬》在去年2024年柏林影展上做世界首映,是入選新世代兒童單元「Kplus」競賽長片之一,最終拿下了「國際評審團特別提及」的殊榮,同單元的競爭者除了台北電影節選映的《沃土》,以及去年在高雄電影節與酷兒影展接連播映的酷兒電影《盛夏心動》,該片則是拿下了水晶熊獎特別提及,筆者我個人也相當喜
Thumbnail
電影獎項不只是紅毯上的星光與掌聲,它們更是映照時代文化、產業走向與創作精神的座標。每一個獎項都代表一種價值:有的著重技術創新,有的推崇社會議題,更有的強調觀眾共鳴。這些獎項不僅成就了無數影史經典,更形塑觀眾的觀影選擇與電影產業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你曾經熱切的暗戀過一個人嗎?尋常的角落,隱藏眾人之中,無法自拔地,探尋那副不能再更鮮明的輪廓。彷彿沒有人比你更熟悉。即使自己像個影子,害怕太亮的光穿透一切的心思,卻又期待著,日頭直射,就能相連於一個點,再不分彼與此。全然的接受,回應,毫無保留...
Thumbnail
藝式酪梨-avatar-img
2025/08/15
寫得真好!讀著讀著就想起自己也曾有過那種「探尋不能再更鮮明的輪廓」的時光,那些青春裡的暗戀與癡迷,原來都是在練習如何更明白自己。 你提到的「就愛吧,癡迷吧。直到你藉此更明白了自己」——這句話簡直是青春的註解。 我們都曾經歷過那種全然投入的愛戀,即使最後發現可能只是一場夢,但那份真實的感受依然珍貴。 那段關於《閃舞》的母女對話也太精彩了,純粹的喜歡為什麼需要那麼多價值判斷呢?謝謝你又推薦了一部好片,溫柔地提醒我:每一份真實的感受,都值得被好好對待。💕
林倚-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6
藝式酪梨 謝謝你的回饋❤️~~真的是部好電影
既去年驚世駭俗的《懼裂》上映後又一肉體恐怖奇作誕生,《醜繼妹》正是異色黑暗版本的《仙履奇緣》,女導演艾蜜莉布林區費爾重新詮釋了經典童話《灰姑娘》。沒想到這部電影的發想,竟是源於一場夢,夢的內容體現了導演對現實的觀察,她理解女性想融入父權社會的心理,她也曾努力帶入這理想化的女性形象裡,卻落入了必須「雌
Thumbnail
台北電影節今年選映了挪威先鋒女導演安雅布萊恩的《妻子們》三部曲,其中《妻子們2》的女主角說到自己正在當煙囪清潔工,當時只有個位數的女性從事這項工作,實屬罕見。今年的另一位焦點影人達格・約翰・豪格魯德導演,他的性愛夢三部曲序曲電影《關於性》,兩名男主角恰巧也是煙囪工人,這不約而同的巧合不免讓人感到好奇
Thumbnail
藝術家為了讓大家懂你的作品, 必須做到深入淺出又守住底線, 否則你原樣輸出、沒人懂你, 最後就是獨自進瘋人院, 中間只有毫釐之差。
Thumbnail
我的媽啊!!!真的很厭世~~~~~昏
時堂-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06
林燃(創作小說家) 你點出重點「厭世」!所以很看編劇的功力!
❙ 𝟘𝟙《雙生絮語》My Brother, My Brother |薩德德內瓦Saad Dnewar、阿德拉曼德內瓦Abdelrahman Dnewar|⭐️⭐️⭐️⭐️⭐️ 《雙生絮語》今年在鹿特丹影展首映,而後在克萊蒙費宏影展上獲得國際競賽評審特別提及。本片在2D動畫中穿插著伊斯蘭家
Thumbnail
香港近年很多一片導演,首作票房口碑比楊曜愷的《叔叔》更成功,但第二部戲就... 不是不成功,就是很失敗。 一部戲的成功充滿偶然,導演需要用重複成功證明其中之必然。「搏」的動力來自逆水行舟。透過電影《從今以後》,我們可以見到一個導演,怎樣在第二部戲去「搏」更廣闊的市場受眾。電影拍胡家每個人都很花心思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