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生病就搞定自律神經」讀後心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書是由國內自律神經專科醫生郭育祥先生,於2010年出版的第一本、專為台灣人寫的自律神經失調保健書,雖然是十多年前的內容,但我看完之後確實受益良多。

可是,為何會對自律神經失調有興趣?甚至想要探其究竟,主要是因為前一陣子晚上總是失眠,每每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像煎魚一樣,愈想睡愈睡不著,心情非常焦慮之外,一到睡覺時間就開始害怕,想說完蛋了,等等會不會又睡不著?擔心不知何時才會入睡?是半夜1點、2點?還是運氣好可以馬上入睡?期間還有發生過一次突然感覺呼吸不過來,立即坐下後喝了幾口冰水,隨後就緩解下來,這讓我驚覺到我應該生病了。

這情況持續了快一個月,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造成失眠其實成因很多,長期失眠會引發的病症更多,那我要看什麼科別呢?著實很困擾,首先,我當然提前結束了手邊的案子,讓自己完全的休息,思索是先看心臟內科、再看胸腔內科,確認心肺功能是否正常?還是回診婦產科詢問是不是因為更年期才引起失眠?還是直接看身心科拿點藥吃一下?

思考的同時,拜網路之賜我想到關於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之一,也是失眠,看到了作者的YT他有一句話直接正中下懷,許多人都認為看了身心科拿了藥吃,恐怕都不會斷藥,自律神經失調一旦確診,也是如此,然而他的病人大部份都可以停藥。

他認為在一開始急症的時候,適時的用藥可以改善症狀,但若是恢復良好,會建議病人減少藥量或是停藥,在這段期間並不是完全好了,而是可以透過生活習慣及運動飲食等等,這些自我保健的方式去調節,直到完全康復。如同書中所提及的”根據作者多年的看診經驗,病人持續生活正常、維持上班的狀態,加上適量的運動、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初期配合調整神經生理功能的治療,是對患者最理想的方法,只要有信心,持之以恆,必能完全康復。”

作者也提到關於運動,對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來說,對生理及心理都有益處,在生理上,在運動後腦內所產生的腦內啡,能讓人心情愉悅且振奮情緒;在心理上,運動可以幫助病暫時忘卻煩惱,達到分散、轉移的效果。

看到這裡時,我開始檢討自己的生活作息,唯一可以快速改變的,就是增加每日的運動量,想說給自己一周的時間試看看,以此方法能否改善失眠的情況?若不行,當然得立刻尋求醫生的協助。雖然我每天都在1.5小時內走完1萬步,偶爾想起來才做一點深蹲,感覺好像勉強可以吧,但我決定再加時下最流行的”超慢跑”,沒有地域限制,在家就可以做,從一開始的每天20分鐘,慢慢加強到每天65分鐘,持續到今日已接近兩個月的時間。

最明顯的改變就是,當我增加了每日的運動量後,當晚入睡的情況獲得改善,這點讓我非常驚訝,也對此改變增加信心,覺得自己選擇了適合的運動外,也印證作者的論點,如同作者書中所言,雖然我們常說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養成運動習慣、適當排解壓力、該休息就休息,不要老是上緊發條等等,都是老生常談,但卻是維持自律神經的不二法門,我們的自律神經,本來就具有自動調節的能力,若是破壞它的運作,害其失去平衡,不用太焦慮,只要依著這些老生常談,試圖找到方法,它就能再度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

本書內容非常豐富,作者也提到了以中醫的角度來看如何調整自律神經失調,對我來說不但是一本自我保健書,也是一本維持健康的工具書,在此分享之。

5會員
79Content count
這是個人過往生活經驗的感受與分享,人生都不是順遂的,跌倒想辦法爬起來,期許自己是這樣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好多數位筆記初學者都是收集狂,存了好多資訊在自己的筆記庫,但是都沒去閱讀。 這樣子瞎忙的狀況,其實用下面這3招就能有效解決:
一、 Q&A重點: (一) 維尼:站長、小編,您好:我是人事行政兼職考生,幾個月前購買補習班課程,後來接觸到站長分享的讀書方式,但書籍實在不想多花錢,想請站長協助如何改變?力拼上榜~ (二) Weisen:請問站長有更明確一點的關於公職霸凌的解決方式嗎?黑鍋不想背會如何等等…,謝謝您! (三) 麥菲
Thumbnail
本章接續上一章內容,討論其他幾個與「診斷」相關的常見問題。 ★我的診斷為什麼很奇怪? 下載「健保行動快易通」App以後,我發現自己的診斷很奇怪。明明只告訴醫師我睡不著,為什麼診斷卻是憂鬱症? 除了上一章「為什麼不同醫師給我的診斷不同?」提過的原因以外,另一個常見理由是「健保考量」:
昨天就寢前 連長宣布了這幾週的行程 下禮拜ㄧ抽單位 三四五鑑測 之後就是中秋連假 回來之後打掃跟整裝備就放結訓假了 後來就各自撥交到新單位去了 表示待在太平里營區剩大概兩個多禮拜吧 終於啊 其實連上的幹部跟弟兄們 人都不錯 如果撇除掉在「當兵」這回事 其實還不錯... 晚上有些失眠 沒什麼睡 在
繼異世界的兩三事 因為先害怕無形的影響,做了超多準備工作 護身符、各式避邪物品,應有盡有,就是忘了教訓 事過境遷才想到,原來這件事情曾經發生過,只是我忘了 想到剛出社會的我,發現上完夜班的同事居然不是睡在值班室,而是將就睡在辦公室沙發,說起自己的經歷,讓我想到明天換我值夜班了,翻出許久未帶的護身神像
Thumbnail
看著這位「老學生」離開教室的背影,再看其他正低頭滑手機或趴著睡覺的年輕學生,真的是感觸良多。他們不知道自己現在正處於學習能力最強的年齡,卻將絕大部分的時間浪費在手機上,對課業的關注也僅限於學期末是否拿到及格的分數。但說實在,我並不責怪他們,因為我們都是被升學主義綁架的受害者……
Thumbnail
你有立遺囑嗎?如果沒有,為什麽?是不想談論跟死亡有關的事嗎? 有人看到這個標題應該會皺眉頭,然後說「怎麽講這種不吉利的事。」似乎我們的思想中,死就是不好的東西,不要去碰,也不要去談。老人說:「死亡勿視,死亡勿聽,死亡勿言」。只要不接觸跟死亡的相關的東西或話題,死亡就不會找上門。這是我們凡人的想法,
Thumbnail
自己做的便當省錢營養好吃 不豪華,但營養都在。 我們不一樣 生來籌碼就不同, 當你們生命有點盈餘時只剩嚼舌根, 而我不想慢一天讓自己變強。
Thumbnail
<p>如果把「不想寫」換成「不想畫」──「小孩不是沒有想法,但他不想畫,只想用講的,怎麼辦?」如果把問題換成這樣,我們可能會覺得這個問題很奇怪,因為幾乎大部分的大人都不會問這樣的問題。</p>
Thumbnail
<p>我試著讓小孩重新喜歡寫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做為自我表達的寫作,還給他們。這只是基本,而且也不是說還給他們寫作的自由後,每個人就都會喜歡寫作,沒有這種事情;就像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畫畫,都喜歡跳舞一樣。</p>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好多數位筆記初學者都是收集狂,存了好多資訊在自己的筆記庫,但是都沒去閱讀。 這樣子瞎忙的狀況,其實用下面這3招就能有效解決:
一、 Q&A重點: (一) 維尼:站長、小編,您好:我是人事行政兼職考生,幾個月前購買補習班課程,後來接觸到站長分享的讀書方式,但書籍實在不想多花錢,想請站長協助如何改變?力拼上榜~ (二) Weisen:請問站長有更明確一點的關於公職霸凌的解決方式嗎?黑鍋不想背會如何等等…,謝謝您! (三) 麥菲
Thumbnail
本章接續上一章內容,討論其他幾個與「診斷」相關的常見問題。 ★我的診斷為什麼很奇怪? 下載「健保行動快易通」App以後,我發現自己的診斷很奇怪。明明只告訴醫師我睡不著,為什麼診斷卻是憂鬱症? 除了上一章「為什麼不同醫師給我的診斷不同?」提過的原因以外,另一個常見理由是「健保考量」:
昨天就寢前 連長宣布了這幾週的行程 下禮拜ㄧ抽單位 三四五鑑測 之後就是中秋連假 回來之後打掃跟整裝備就放結訓假了 後來就各自撥交到新單位去了 表示待在太平里營區剩大概兩個多禮拜吧 終於啊 其實連上的幹部跟弟兄們 人都不錯 如果撇除掉在「當兵」這回事 其實還不錯... 晚上有些失眠 沒什麼睡 在
繼異世界的兩三事 因為先害怕無形的影響,做了超多準備工作 護身符、各式避邪物品,應有盡有,就是忘了教訓 事過境遷才想到,原來這件事情曾經發生過,只是我忘了 想到剛出社會的我,發現上完夜班的同事居然不是睡在值班室,而是將就睡在辦公室沙發,說起自己的經歷,讓我想到明天換我值夜班了,翻出許久未帶的護身神像
Thumbnail
看著這位「老學生」離開教室的背影,再看其他正低頭滑手機或趴著睡覺的年輕學生,真的是感觸良多。他們不知道自己現在正處於學習能力最強的年齡,卻將絕大部分的時間浪費在手機上,對課業的關注也僅限於學期末是否拿到及格的分數。但說實在,我並不責怪他們,因為我們都是被升學主義綁架的受害者……
Thumbnail
你有立遺囑嗎?如果沒有,為什麽?是不想談論跟死亡有關的事嗎? 有人看到這個標題應該會皺眉頭,然後說「怎麽講這種不吉利的事。」似乎我們的思想中,死就是不好的東西,不要去碰,也不要去談。老人說:「死亡勿視,死亡勿聽,死亡勿言」。只要不接觸跟死亡的相關的東西或話題,死亡就不會找上門。這是我們凡人的想法,
Thumbnail
自己做的便當省錢營養好吃 不豪華,但營養都在。 我們不一樣 生來籌碼就不同, 當你們生命有點盈餘時只剩嚼舌根, 而我不想慢一天讓自己變強。
Thumbnail
<p>如果把「不想寫」換成「不想畫」──「小孩不是沒有想法,但他不想畫,只想用講的,怎麼辦?」如果把問題換成這樣,我們可能會覺得這個問題很奇怪,因為幾乎大部分的大人都不會問這樣的問題。</p>
Thumbnail
<p>我試著讓小孩重新喜歡寫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做為自我表達的寫作,還給他們。這只是基本,而且也不是說還給他們寫作的自由後,每個人就都會喜歡寫作,沒有這種事情;就像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畫畫,都喜歡跳舞一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