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D2 後記:因為害怕所以沒有想起來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共存日記D1發表之前,我已經超過10年沒有在網路上發表文章。

這次發完第一篇文之後,沒過多久我就產生一股焦慮感,覺得我透露出的訊息可以被萃取出幾個很弱勢的標籤:憂鬱、脆弱、女性、缺乏自信…等等。我突然感受到脅迫與危機,覺得閱讀我文章的莫須有的對象會因此而覺得我是低權勢的、可以被冒犯的、反擊不痛不癢的…,雖然知道做出聲明對真的有意想做越界行為的人一點嚇阻效果也沒有,但是我還是想盡可能篩濾一些比較膽小的假想敵,拼拼湊湊馬上寫出了D2那篇文章。寫作速度快到我忘記自己有寫,某天想要進行下一篇文章的時候打開筆記,發現我已經寫好了一篇,就這麼發出去了。甚至想不起來我打字的時候背景是白天還是晚上。

我跟正在自媒體創業的朋友聊到我的這種害怕被騷擾的危機感跟焦慮,他問我,那你還要繼續下去嗎?網路上沒有面對面的人際關係成本,真的想超線對你亂講話的人根本沒有任何方法可以阻止的。

在討論中我突然連起來了,這份焦慮感的來源原來超級具體,就是曾經的無助經驗。我做的正是針對當初那個騷擾我的人「是不是我這樣做的話,他就可以停止?」的事情,於是被驅趕著公佈自己的感情狀態。

從前從前無名小站跟噗浪盛行,我也持續的使用這些網站對外抒發我的情緒結晶,耙梳自己跟打字是令我感到滿足的事,是我生命的重要補丁。當時有位不熟並且平時行為讓我不以為然的學長也使用同一間研究生休息室,他輾轉連到我的噗浪,然後再連到我的網誌,讀了這些內容之後積極的對我表示好感,我婉拒了,他仍不放棄,在現實生活中對我造成種種困擾。比如有一次,我出差幾天,他傳訊息問我不在的時候可不可以拿走我放在座位的抱枕,因為我不在,他覺得寂寞。我說,不行,如果你碰它,回去我就會把它燒掉。之後我就到了沒有收訊的地方,回到文明世界後第一件事就是研究封鎖訊息怎麼設定(因為我原本就沒有加他好友所以不用刪除),同時又害怕收不到那些對我不利的文字預告,左右為難相當煎熬。

我試過所有想得到的方法:用無視削弱他的行為、在他超線的時候明確表達我不愉快、封鎖所有的文字訊息聯絡方式,想得到的表態我都做決絕了,他還是會在我桌上放小零食、小禮物、小字條,侵犯我的生活空間,在一旁觀察我的反應。我很無力,覺得沒有辦法保護自己,甚至有點神經衰弱,每天到達休息室就回想昨天離開前我物品擺放的位置是這樣嗎?是不是有被別人摸過?甚至還曾在離開前灑薄薄的痱子粉在桌子上,這樣有人移動我的東西就會留下痕跡。

共同的學姊看我如此困擾,問我需不需要幫忙溝通,我非常感激的答應了。學姊問他,是什麼地方吸引了你,讓你這麼執著呢?他說,他看了我的文章,非常喜歡我的內心世界,覺得我對他很不公平,明明沒有對象,為什麼連試試看的機會都不給他。

得到答案後,我把所有的噗、網誌等等在網路上的足跡都刪除掉。鎖不足以應對我的恐懼,我需要這些能找到我的線索徹底斷根。我從沒有想過文字會替自己招致無法解決的麻煩,恐懼感讓我不再發布任何文章,直到這次我為了重建自己,再次嘗試面對公眾書寫。

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些我認為弱勢的標籤,正是這麼多年來我沒有處理完的恐懼跟焦慮。我不斷檢討那些為我招來麻煩的文字裡隱含了什麼訊息?這些情緒真的需要公開嗎?我喜歡寫,就需要公開嗎?我想用文字跟世界互動,這樣的動機是必要的嗎?不過這些問題也不需要努力找答案,因為我已經不再寫了。

我沒有意識到自己放棄一件重要的事物,沒有意識到我割下了一大塊曾經讓我是我的肉,然後用畏懼鬼魂的心情丟掉。

找到危機感的來源之後,心情舒坦很多。情緒問題很奇妙,排解的方式常會往未來怎麼解決的方向延伸,覺得現在問題已經產生了,再花力氣探究它怎麼產生的好像不夠積極,沒有「解決」的感覺,但是要怎麼有效「解決」取決於對問題瞭解的程度,也就是理解它的本源。面對自己的第一步也是最大的一步,就是先知道焦慮的開端在哪裡,癥結在哪裡,後面的應對才會是有效的。這是我多次面對自己的心得。

知道自己在怕什麼之後,我決定模仿《沙丘》的制驚禱詞,害怕的感受已經產生就產生了,我讓它經過就好。最重要的是我現在想要練習成為一個能寫作的人,我不要讓那些事情阻礙我。我能做的準備都做了就好,不要煩惱未來會發生什麼,那是無限的,不是煩惱就有用。我相信未來的我也會努力解決問題,所以不用把解決問題的成本放在此刻增加現在的我的負擔。我想這樣才是比較健康的應對。

謝謝自己,我可以前進了。

7會員
37Content count
身心受創然後努力痊癒的一名學姐。 不會主動干擾你但是來找我我會認真跟你聊聊的那種學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理的確會影響心理,而情緒會欺騙你,肌肉不會。
兩枚銅板只能回答是非題,除此以外的問題再不會有答案了。
這個時候如果看到現任的睡臉我總能馬上安心,確定現實生活中我是歷劫歸來的人。
從這天開始,我的人生第一次專心的跟憂鬱症共處,開啟與它共存的生活。
生理的確會影響心理,而情緒會欺騙你,肌肉不會。
兩枚銅板只能回答是非題,除此以外的問題再不會有答案了。
這個時候如果看到現任的睡臉我總能馬上安心,確定現實生活中我是歷劫歸來的人。
從這天開始,我的人生第一次專心的跟憂鬱症共處,開啟與它共存的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在神社重新修復時聯繫上神社建築師春田直信的家人,包含兒子春田直明與目前擔任春田建築株式會社社長的孫子春田直人,孫子直人每次來到台灣出差都會特別來看祖父設計的作品,上一次來訪父子也捐贈資金給予桃園神社作為修繕之用,同時也捐贈一筆資金給予桃園大火殉職的消防員家屬,建立了台日友好的長久情誼
目前在做日間文書代理義工第三天,就要做好自我調整的規畫。 平日的慢慢累積 和固著性共存,就有見到突然的順序改變,也能順利適應。 事實上,自閉症者無法在職場上的維持,是因為有強烈的固著性。 見到突然的改變順序,反而容易引起誤解。 因此就強制資遣不說,也有因為見不到自閉症者的無法對視,也不滿意。 所以我
Thumbnail
與病毒共存及新冠長期症 有人說,假如你身邊沒有朋友確診新冠病毒,那表示你認識的朋友太少了。 也有專家說,如果你今年沒有確診新冠病毒,那明年也會確診,不然就是後年,反正遲早一定會感染上的。 據估計,未接受疫苗的染病者大約百分之十到五十會出現長期症狀,接種疫苗後最多可降低百分之五十的風險。
Thumbnail
台灣進入日常與病毒共處的「後疫情時代」。這場席捲全球的新型病毒不只改變了既有社會經濟活動,也衝擊了人們的幸福感受。 讓我們一起看見COVID-19 疫情下的全球幸福樣貌,以及擁抱全體人類的幸福永續指標。
Thumbnail
台灣近期疫情大爆發,六號單日累積確診病例數來到36168例,這看起來是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病毒遭到輕視並非沒有原因: 如今肆虐台灣的Omicron變異株,雖然傳播速度驚人,可是重症、致死率卻不如前幾代COVID-19。 筆者很支持這項措施,不過攤開數據,個人認為可以再「共存」一點。
Thumbnail
既然說病毒自然而存,理應也自然而去。
Thumbnail
我們喜歡維持心靈與生活環境的平靜、整潔,東西要歸位,雜亂要清理,身體上的疾病要治療、解決。但偏偏有些疾病,你沒辦法治癒,只能控制。你只能與它共存。對於我們來講,就像是永遠有個沒被劃掉的待辦事項,一直留在心上,感覺很阿雜。
車水馬龍、人潮洶湧可能比週年慶還熱鬧的地方。
Thumbnail
我的身體死了。 整天的昏睡,沒有絲毫體力,連摺棉被都覺得全身癱軟無力。不想吃東西,包括在如此炎熱的天氣喝杯冰涼的冷飲都不願意。我的身體充分的表達她的憂鬱,憂鬱的如同早已死去。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在神社重新修復時聯繫上神社建築師春田直信的家人,包含兒子春田直明與目前擔任春田建築株式會社社長的孫子春田直人,孫子直人每次來到台灣出差都會特別來看祖父設計的作品,上一次來訪父子也捐贈資金給予桃園神社作為修繕之用,同時也捐贈一筆資金給予桃園大火殉職的消防員家屬,建立了台日友好的長久情誼
目前在做日間文書代理義工第三天,就要做好自我調整的規畫。 平日的慢慢累積 和固著性共存,就有見到突然的順序改變,也能順利適應。 事實上,自閉症者無法在職場上的維持,是因為有強烈的固著性。 見到突然的改變順序,反而容易引起誤解。 因此就強制資遣不說,也有因為見不到自閉症者的無法對視,也不滿意。 所以我
Thumbnail
與病毒共存及新冠長期症 有人說,假如你身邊沒有朋友確診新冠病毒,那表示你認識的朋友太少了。 也有專家說,如果你今年沒有確診新冠病毒,那明年也會確診,不然就是後年,反正遲早一定會感染上的。 據估計,未接受疫苗的染病者大約百分之十到五十會出現長期症狀,接種疫苗後最多可降低百分之五十的風險。
Thumbnail
台灣進入日常與病毒共處的「後疫情時代」。這場席捲全球的新型病毒不只改變了既有社會經濟活動,也衝擊了人們的幸福感受。 讓我們一起看見COVID-19 疫情下的全球幸福樣貌,以及擁抱全體人類的幸福永續指標。
Thumbnail
台灣近期疫情大爆發,六號單日累積確診病例數來到36168例,這看起來是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病毒遭到輕視並非沒有原因: 如今肆虐台灣的Omicron變異株,雖然傳播速度驚人,可是重症、致死率卻不如前幾代COVID-19。 筆者很支持這項措施,不過攤開數據,個人認為可以再「共存」一點。
Thumbnail
既然說病毒自然而存,理應也自然而去。
Thumbnail
我們喜歡維持心靈與生活環境的平靜、整潔,東西要歸位,雜亂要清理,身體上的疾病要治療、解決。但偏偏有些疾病,你沒辦法治癒,只能控制。你只能與它共存。對於我們來講,就像是永遠有個沒被劃掉的待辦事項,一直留在心上,感覺很阿雜。
車水馬龍、人潮洶湧可能比週年慶還熱鬧的地方。
Thumbnail
我的身體死了。 整天的昏睡,沒有絲毫體力,連摺棉被都覺得全身癱軟無力。不想吃東西,包括在如此炎熱的天氣喝杯冰涼的冷飲都不願意。我的身體充分的表達她的憂鬱,憂鬱的如同早已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