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日記》觀後感 - 多一份關心,就能擁抱即將墜落的靈魂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多一份關心,就能擁抱即將墜落的靈魂

(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raw-image


看完《年少日記》後意識到自己已經是邁入二十歲的人生階段了,我有長成我要的模樣嗎?


我覺得最讓我感觸深刻的是劇中有傑在每一次受挫後都能勉強站起來,可是為何最後卻下墜,我想就是因為一直以來給與其支撐的漫畫作者,選擇了跳樓結束生命。


「總有一天你會長大,成為你想成為的大人,加油!」


漫畫裡頭總有這麼一句話,而這句話不知道照亮了有傑(哥哥)多少次的失落,直至漫畫作者一跳而下那次。


我其實在電影播放前期還在心裡打量這部片到底能用多創新的視角,來描述我們貌似都知道會發生的事,但當你被有傑嘴中細小且天真的聲音領魂時就能知道,這些看似俗套例如:父親為長期施暴者、母親對於小孩的冷漠、小孩是不善讀書的設定等等,都能夠很大程度的被忽略,也不再想追根究底或者說劇情設定了無新意了,反而被小孩那種口中的希望和純真給喚醒,一度我再觀影後期便潸然淚下,久久不能自己,因為我想到我年幼的弟弟,也想到年幼的我,我們都曾思考過未來的自己會長成什麼樣子?也許那股希望和夢想支撐我們走到了現在,能夠好好的在這裡呼吸、張眼,但有多少比我們更脆弱、無助的小孩子正慢慢瓦解內心,然後選擇離開世界。

raw-image


劇中有傑的弟弟有俊提到,在哥哥離去後發現根本沒人將他看作家人,沒有對話也沒有談心,最終有傑才會在日記本裡寫下最後一頁。


「我不是什麼重要的人。」在一幕平凡不過的小小寢室裡頭,弟弟被有傑叫醒,有傑拉起睡眼惺忪的有俊,只是在他的寢鋪上從背後緊緊的環抱著他,半夢半醒的有俊還不知道哥哥的這一抱將是他們倆最後一次的溫暖。

raw-image


導演採取了倒敘法的方式,一開始講畫面帶到有傑站在天臺的畫面,向著遠方大聲呼喊,而初始我們並不知道誰是他口中喊的那個人,那些未來要達成的夢想,透過他小小雙手圍成一個話筒送到沒有目的的遠方,他的臉龐是純真沾染上落寞的神情,直到電影末端我們才了解那些被吶喊出來的,是父親期望下逼迫自己的目標,這樣爸爸才會愛我,媽媽才會不再流淚,說不定也能和有俊一起去讀另一間學校。


我喜歡長大後的視角來描述過往的敘事手法,也許幾經美化,卻永遠沒辦法忘記。電影一開始並沒有直白說明這個故事中推進的男人到底是誰,只透過一些編劇給的蛛絲馬跡不斷游移與兄弟倆人其中之一,最後在觀影者終於蒐集足夠線索時,心中不免猜測是否有意想不到的插曲比,答案是沒有,而我也覺得不用,也許會有人覺得這樣更平淡化了整體故事的厚度,但我想的是聚焦在香港高壓教育環境下的無奈,除了顯性的父母壓力外,當然香港的大環境下,不努力升學好像就是等死而已,所以透過這種社會整體的隱形壓力加上實體的家庭肉體暴力,在學校或者家庭皆被打擊的狀態下,被奪走娃娃的有傑,每夜睡前都會與娃娃角色扮演的他早已不復存在。

raw-image


其中還穿插了長大後有俊看到一起跳樓新聞的評論而忍不住向著留言破口大罵的景象,彷彿那次他沒守護到的,這次網民路人的指指點點,他得必須大聲說出來。我更相信的是,那就是對於童年創傷的回顧,評論區裡的酸言惡語像當時的父親、母親、學校老師還有自己,這種大吼式的回應是直覺的,彷彿是一種贖罪,無以理清的悲痛和愧疚。也間接說明了現今社會人們對於心裡壓力甚至延伸至心理疾病議題的貶抑或者矮化,實在讓人心寒。


還有許多情節就先不提了,讓我感同身受的是劇中對於亞洲教育的高壓和成績為最高目標的取向,進行了大力的探討,我一直重述儘管劇情許多設定看起來太過非黑即白,但不可否認的是對於這種教育模式下成長的我們是會非常有感的,小時候便送到補習班,每天寫學校作業再繼續寫額外評量,參加各種作文班、音樂班、英文班等等,週末再學更多才藝,彷彿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場沒有盡頭的提線木偶行動,我想事情在香港比我們想像的更加嚴重,但最重要的就是「溝通」,沒有聆聽和溝通是很難讓人在面對挫敗時繼續走下去的,尤其是家人間的情感,影響的比我們想像中還要深刻。


其實當我眼淚不停不停的冒時,我想到曾幾何時自己不喜歡的讀書方式,我居然也反向的去嚴格監督我弟弟的功課方面,那種壓迫感是我沒意識到的,或者說我全然忘記了那些每晚被打手心的熱辣印子,我想我和他需要的是一個好好的平衡,在擁抱和懲罰間汲取適當的中間值,然後這次回去再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raw-image


我想說,找到那個可以陪在你身邊的人,開始溝通,也許我們也能像劇中最後,有俊展開內心成為傾聽和對話的橋樑,讓有著自我了斷想法的學生們有一個抒發的管道,不想再讓他們體驗到哥哥的無處表述,這是導演隱含的一種希望曙光,也是有俊對於十歲便消逝的靈魂的一個最大和解,或者你說,像那次夜晚有溫度的擁抱。

raw-image



9會員
7Content count
在日常生活裡,發現自己、發現別人或許還能發現另一個時空。用文學的方式分享生活,拆解自己也拆解他人,在一個空間裡消化情緒再轉向成能量,不一定要完美,但一定要真實。想要一直躺在文字裡,因為文字是組成你我的最小單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莫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床頭的夜燈被C開啟,但他並未入眠。 外頭沒雨,但他卻聽到水聲,時而潺潺時而洪大像十五歲那次夏日河畔的招靈。他輾轉翻身,搓揉雙腳、蜷伸軀幹,仍然睡不著。他知道他還醒著,就像這小鎮裡的每個人,做著白日裡未完的事。 小鎮某一處,J雙眼直瞪上方天花板的夜燈,雙臂擱在枕上時不時晃搖著腦袋。船隊的人永遠也不
- 身為一名宜蘭人,在雨和稻的搖擺裡成長。以往卻從來不知道,原來生活裡滿是各種故鄉給予的一疊疊文學底稿。 為什麼要喜歡創作? 但也不是說從來就沒發覺自己善於創作(小時候被大人稱讚的那一種,但是長大後發現自己是文學獎絕緣體(哭))和書寫文字的這個特質,而是更像說不知道真正的
- 六月的種種。是一種感受後的紀錄,我不知道是否有人會和我有同樣的人生經歷,但我想誠實紀錄下來,然後繼續去感受。
- 你還記得我嗎,親愛的?不小心長成另一個模樣。 給過往的自己,在一個搖晃的臺北夜晚裡,給一個機會讓自己回到過去。回憶後回來。
夢想和夢的區別是什麼? 做夢是一件好事嗎?在人類的出生到死亡中我們究竟為何要努力?人生的意義是一種虛無亦或一種可塑形的產物? 從《睡魔》The Sandman中找到夢和夢想的差異,以及自我對其的心得探討。
床頭的夜燈被C開啟,但他並未入眠。 外頭沒雨,但他卻聽到水聲,時而潺潺時而洪大像十五歲那次夏日河畔的招靈。他輾轉翻身,搓揉雙腳、蜷伸軀幹,仍然睡不著。他知道他還醒著,就像這小鎮裡的每個人,做著白日裡未完的事。 小鎮某一處,J雙眼直瞪上方天花板的夜燈,雙臂擱在枕上時不時晃搖著腦袋。船隊的人永遠也不
- 身為一名宜蘭人,在雨和稻的搖擺裡成長。以往卻從來不知道,原來生活裡滿是各種故鄉給予的一疊疊文學底稿。 為什麼要喜歡創作? 但也不是說從來就沒發覺自己善於創作(小時候被大人稱讚的那一種,但是長大後發現自己是文學獎絕緣體(哭))和書寫文字的這個特質,而是更像說不知道真正的
- 六月的種種。是一種感受後的紀錄,我不知道是否有人會和我有同樣的人生經歷,但我想誠實紀錄下來,然後繼續去感受。
- 你還記得我嗎,親愛的?不小心長成另一個模樣。 給過往的自己,在一個搖晃的臺北夜晚裡,給一個機會讓自己回到過去。回憶後回來。
夢想和夢的區別是什麼? 做夢是一件好事嗎?在人類的出生到死亡中我們究竟為何要努力?人生的意義是一種虛無亦或一種可塑形的產物? 從《睡魔》The Sandman中找到夢和夢想的差異,以及自我對其的心得探討。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2020年的金馬影展上,入圍最佳紀錄片的《佔領立法會》與入圍劇情短片的《夜更》一齊放映,兩部作品都是香港電影,更重要的是,兩部電影都與香港近年來的社會運動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夜更》用一個晚上的故事,講出許多香港人與我城,正共同面臨著命運的巨大轉變。
頭愈垂愈低是 minus,叫不出五角的同學是 minus,女神請下神壇後是 minus,泡沫紅茶店四缺一的桌子也成了 minus,即使無所不用其極也無法升格為那群被售屋廣告符號化的成功人士,明天真的會更好嗎?命運浮浮沉沉,頭過身就過,真正答案始終是一片混沌。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感恩金馬讓我參加,短短兩天看完今年金馬57,五部精彩的最佳影片。觀眾票選最佳影片跟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又不一樣: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為,集結北中南的「觀眾代表」,在兩天內看完入圍作品,並投票選出最佳;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是金馬「評審團」選出來的最佳。
手捲煙不似成煙、電子煙,需要用雙手花時間製造,關超對文尼講出:「不談一,不談三,談「義」;不談風,不談雨,談啥?」 雖然就粵語發音與字面的吻合,是談「雷」,但我更願意解讀為「情」,兄弟情。 年僅29歲的導演陳健朗指《手捲煙》隱喻香港現況,那麼這樣的結局又怎能說不是導演對於香港的未來一種樂觀的盼望呢?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2020年的金馬影展上,入圍最佳紀錄片的《佔領立法會》與入圍劇情短片的《夜更》一齊放映,兩部作品都是香港電影,更重要的是,兩部電影都與香港近年來的社會運動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夜更》用一個晚上的故事,講出許多香港人與我城,正共同面臨著命運的巨大轉變。
頭愈垂愈低是 minus,叫不出五角的同學是 minus,女神請下神壇後是 minus,泡沫紅茶店四缺一的桌子也成了 minus,即使無所不用其極也無法升格為那群被售屋廣告符號化的成功人士,明天真的會更好嗎?命運浮浮沉沉,頭過身就過,真正答案始終是一片混沌。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感恩金馬讓我參加,短短兩天看完今年金馬57,五部精彩的最佳影片。觀眾票選最佳影片跟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又不一樣: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為,集結北中南的「觀眾代表」,在兩天內看完入圍作品,並投票選出最佳;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是金馬「評審團」選出來的最佳。
手捲煙不似成煙、電子煙,需要用雙手花時間製造,關超對文尼講出:「不談一,不談三,談「義」;不談風,不談雨,談啥?」 雖然就粵語發音與字面的吻合,是談「雷」,但我更願意解讀為「情」,兄弟情。 年僅29歲的導演陳健朗指《手捲煙》隱喻香港現況,那麼這樣的結局又怎能說不是導演對於香港的未來一種樂觀的盼望呢?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但其實,我不太肯定我們在哭的是不是同一件事。或許他們看到的是年輕生命的逝去,而我看到的是我們這個世代的困獸。 我步出戲院的時候,腦海前所未有的紛亂:一方面是對電影有很多共嗚因而思如泉湧,但另一方面,我心底裏卻有一把聲音在說:「這難道不是香港的常態嗎?」
Thumbnail
《年少日記》故事講述鄭sir工作的學校裡發現一封未署名的遺書,校方及社工為阻止憾事發生,開始找尋匿名學生的身分。於此過程中,鄭sir逐漸想起自己年少的一段回憶。此片由卓亦謙導演編導,是他的首部長片作品。
Thumbnail
2023觀看電影 #164 #卓亦謙 《#年少日記》 8分(傑出) 我們都受過傷 所以才能了解彼此 只是有時候傷得太重 或太深 適時給自己一個擁抱 有能力的話 記得也給對方一個擁抱
Thumbnail
《年少日記》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2023 誰也不能令 時光倒流 使草原欣榮 花卉奔放 然而我們不必 感傷 情願在殘留部份 再找尋力量 -----英國詩人 William Word
Thumbnail
今天看完了《年少日記》,話說在前,我是推薦的,劇本真的很有意思,也有好幾幕很有巧思。家長們都應該要看一次。 但是我還是覺得很可惜。因為劇中父母太典型……
Thumbnail
《年少日記》最近成了香港最火紅的電影 步出戲院,我才發現這套不是說教育制度的戲 而是一套說「我們」的戲 對的,誰不曾年少,誰不曾當一個學生 分別是,我們最後成為了大人 主角「阿傑」並沒有 (下文含電影內容,請斟酌閱讀) - 10歲的阿傑活在律師家庭 對比十項全能的弟弟,他一
Thumbnail
⚠️標題已劇透,請小心閱讀 挾著五項金馬獎提名的《年少日記》,首次執導本身卻是資深編劇的卓亦謙,不甘平舖直敘講述學童自殺的故事,透過「敘述性詭計」的懸疑小把戲,成功牽動觀眾心靈,不只沒有令人覺得「被糊弄」之餘,還能夠被觸動心底「後悔」「來不及」的情緒,關鍵可能在於他如何設置「敘述性詭計」的重要反轉。
Thumbnail
若我們能著重在心理健康教育,像鄭Sir一樣明白「抑鬱不是一種選擇」,把關懷擺在「你過得好不好?」而不是「你這次考幾分?」那麼是不是就不會有那麼多人身陷情緒病,一個關卡跨不過便帶給一個家庭終生的遺憾,就算把彈琴的錄音帶聽到壞掉也喚不回那個乖巧的小孩,換不回那兩兄弟在秘密基地自由自在,一生最快樂的時光。
Thumbnail
這一年跑了各類特映、首映、影人包場,雖然有些片子很不錯,卻很難逼我一定要在工作之餘用自己的心情寫出另一篇推薦,《年少日記》卻是一個讓我有太多感觸需要撰寫的一部電影,但又發現怎麼寫都會爆雷,只能說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拍攝技巧,都是一流的作品,對於喜歡故事的觀眾或追求技術的人,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片。
Thumbnail
「我未必能幫助到你,但我會陪著你。」 《年少日記》無疑是一齣年度最令人心碎的家庭悲劇史,情感飽滿、張力十足。在生命的里程中,我們或許都曾經歷過一段充滿悲傷、受挫的經驗,猶如片中看上去永遠悶悶不樂的傑仔,不管如何用自身的方式去努力、去討好,似乎也追不上不了人們所認可「最佳模範生」的形象,亦遠落後在校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但其實,我不太肯定我們在哭的是不是同一件事。或許他們看到的是年輕生命的逝去,而我看到的是我們這個世代的困獸。 我步出戲院的時候,腦海前所未有的紛亂:一方面是對電影有很多共嗚因而思如泉湧,但另一方面,我心底裏卻有一把聲音在說:「這難道不是香港的常態嗎?」
Thumbnail
《年少日記》故事講述鄭sir工作的學校裡發現一封未署名的遺書,校方及社工為阻止憾事發生,開始找尋匿名學生的身分。於此過程中,鄭sir逐漸想起自己年少的一段回憶。此片由卓亦謙導演編導,是他的首部長片作品。
Thumbnail
2023觀看電影 #164 #卓亦謙 《#年少日記》 8分(傑出) 我們都受過傷 所以才能了解彼此 只是有時候傷得太重 或太深 適時給自己一個擁抱 有能力的話 記得也給對方一個擁抱
Thumbnail
《年少日記》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2023 誰也不能令 時光倒流 使草原欣榮 花卉奔放 然而我們不必 感傷 情願在殘留部份 再找尋力量 -----英國詩人 William Word
Thumbnail
今天看完了《年少日記》,話說在前,我是推薦的,劇本真的很有意思,也有好幾幕很有巧思。家長們都應該要看一次。 但是我還是覺得很可惜。因為劇中父母太典型……
Thumbnail
《年少日記》最近成了香港最火紅的電影 步出戲院,我才發現這套不是說教育制度的戲 而是一套說「我們」的戲 對的,誰不曾年少,誰不曾當一個學生 分別是,我們最後成為了大人 主角「阿傑」並沒有 (下文含電影內容,請斟酌閱讀) - 10歲的阿傑活在律師家庭 對比十項全能的弟弟,他一
Thumbnail
⚠️標題已劇透,請小心閱讀 挾著五項金馬獎提名的《年少日記》,首次執導本身卻是資深編劇的卓亦謙,不甘平舖直敘講述學童自殺的故事,透過「敘述性詭計」的懸疑小把戲,成功牽動觀眾心靈,不只沒有令人覺得「被糊弄」之餘,還能夠被觸動心底「後悔」「來不及」的情緒,關鍵可能在於他如何設置「敘述性詭計」的重要反轉。
Thumbnail
若我們能著重在心理健康教育,像鄭Sir一樣明白「抑鬱不是一種選擇」,把關懷擺在「你過得好不好?」而不是「你這次考幾分?」那麼是不是就不會有那麼多人身陷情緒病,一個關卡跨不過便帶給一個家庭終生的遺憾,就算把彈琴的錄音帶聽到壞掉也喚不回那個乖巧的小孩,換不回那兩兄弟在秘密基地自由自在,一生最快樂的時光。
Thumbnail
這一年跑了各類特映、首映、影人包場,雖然有些片子很不錯,卻很難逼我一定要在工作之餘用自己的心情寫出另一篇推薦,《年少日記》卻是一個讓我有太多感觸需要撰寫的一部電影,但又發現怎麼寫都會爆雷,只能說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拍攝技巧,都是一流的作品,對於喜歡故事的觀眾或追求技術的人,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片。
Thumbnail
「我未必能幫助到你,但我會陪著你。」 《年少日記》無疑是一齣年度最令人心碎的家庭悲劇史,情感飽滿、張力十足。在生命的里程中,我們或許都曾經歷過一段充滿悲傷、受挫的經驗,猶如片中看上去永遠悶悶不樂的傑仔,不管如何用自身的方式去努力、去討好,似乎也追不上不了人們所認可「最佳模範生」的形象,亦遠落後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