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臨終”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為有死,所以更要珍惜生

前言

曾任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的張明志醫師,因為長期面對並處理重症瀕臨死亡的病患,對人在臨終前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狀況,有著第一手的觀察和思索。2021年由寶瓶文化所出版的《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臨終前的一靈生照護》即是對臨終的觀察和思索後的記錄。

臨終可能會出現靈異現象

有生必有死,這是大家都知識的事實,可是我們一直回廻避著死亡的課題,以為那離我尚遠,只要不提,我就不必面對;也因此一旦罹患重症,不得不面對這直面到來的人生的最後課題時,除了肉體的痛楚外,恐怕也難以避免焦慮和惶恐的心情,亟待撫慰和開解。除此之外,病患也會產生一些科學或醫學難以解釋的現象,此種現象在重症患者雖然普遍存在(幫張醫生寫序的三個醫生似都經手過—不是親身經歷,而是病患有過,他們經手處理),然而卻因無法驗證,因而往往被蓄意忽視,以致無人探討,張醫生則不忌諱談及此現象的存在(書中提到的包括:第四章看見黑衣人;第五章 時空轉換與潛意識;第六章 聽見怪聲;第七章 預見自己死亡;第八章 容貌改變;推薦序的許禮安醫師則提到看見阿飄;與已死親友交談等),但何以致此則尚無法說明。張醫師書名的《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意思應該是:死前的許多現象都是他們的醫學知識所無法解釋的。

醫師的侷限

事實上,醫師所接受的專業教育和訓練,著重的是醫病—有確切的症狀(不管是透過儀器或自己的經驗),可以或應該如何處理。他們其實並沒有受過"醫人”—如何理處理人的心理、情緒、想法等這個區塊。可是病人及其家屬每每因為醫師可以處理身體的病痛,因之也將心理和心靈的撫慰和開解寄託在醫師身上。第一線醫師因為經歷久了,經手多了,經驗豐了,再加上制度上已有專門的醫護團隊可以協助,因而也有了一套較合人性的處置做法。有心的醫師為了將在現場所見所思(這些都是所學所能所未觸及者)傳承下去,乃有諸如張醫師所寫著作的出現。(坊間類似書籍已陸續增加中。)

許禮安醫師的看法

我對推薦該書的許禮安醫師(安寧緩和專業醫師)所寫的序有感覺,我同意他說的:要先追求「善生」和「善別」,才能順理成章得到「善終」

 他認為臨終和死亡的無法傳承是難以因應和處理的原因之一,意思是臨終前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景很少有資料留存下來,因為臨終者有的已無法溝通,能溝通的或者斷斷續續,或者語焉不詳,或者不知所云,因而病人的身心靈到底在臨終階段發生什麼變化,或者出現什麼狀況,我們很難知曉。就因為對此無知,或所知有限,所以我們才會那麼害怕死亡……。我個人對此點有些不同的想法:事實上,語言(文字)能夠傳達的極為有限—此點來自落枕後的思索—我無法向別人描述痛楚狀況,別人也只能猜測無法真正了解。除非你真正親歷過,然而親歷過後,兩人的狀況也不盡然相同,因為個性,因為觀念,因為對之的態度……但我同意他所說的:所知愈多,愈不會畏懼。(把看到的,聽到的如實呈現,就可以了。)

原來靈異是真的

許醫師所寫的"阿飄"和"別過世的人交談",以及安寧病房會將靈異列入交班事項,再配合著該書所述,也讓我對所提內子朋友提到老公看到牆上有人影,以及女鬼趕人等原先聽來有些不可思議的靈異現象,有了多一層的了解。(可是要如何因應或安撫呢?)

結語

 因為有死,所以更要珍惜生。第一線醫療人員針對臨現象的描述,增加了讓我們對之的了解。生前該做的,想做的勇敢的去做,去追求;死前該說的,想說的直接的,當面的說。然後乃能無憾又無悔的輕輕揮手

 

謝宛婷醫師有本2019寶瓶文化出版的類似的書《因死而生: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師的善終思索》,可以參閱。

55會員
820Content count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感謝你們,我愛你們,我想你們… 父親退休後 父親有四個子女,成年並娶妻後都離家分居,但距離老家都不遠。父親生病時已退休數年。退休後兩老自行生活。初期還參加社團活動,見面時還會展示所參加的舞蹈成果,兩個人牽著手翩翩起舞。父親受過日式教育,日語不錯,又喜唱歌,因此後期還在社區大學教日語歌。有次還特別
好生為了好死 前言 看完大師兄在殯儀館工作時以旁觀角度描述死後所看到的有些奇特卻又真實上演的親屬言行;以及小冬瓜(郭憲鴻)在《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一書中與父親的和解,在殯葬時的見聞以及對該業的描述,對於死後的處理已有一些了解;看過張曼娟的《自成一派》,楊月娥的《不逃跑的陪伴》,或者鍾
前言 昨天(2023.12.10)到台北大女家,她邀我們和住新竹的二女到她家共餐,已經有段時間沒有聚聚聊聊了。國五週日必塞,而她們都只有週末及週日才有空閒。塞過幾次後,大家都有點怕了,因此才有此約。午餐由大女的男友主中饋,用的是自創的西式餐法。例如花椰菜用烤的,馬鈴薯小煎,雞肉用番茄醬蒸煮,費時長
讀書使人淵博 前言 聽音頻介紹《如何閱讀一本書》,該書第一版出版於1940年,至今已有八十三年的歷史,然而,仍然有人在提及,且網上所能找到針對此書的心得和看法,也都認為該書有參考價值。真的是驗證了經典之作,歷久彌新的說法啊! 閱讀四層次 該書於1972曾進行大幅的增訂,目前看到的以及翻譯的大
  閃光燈記憶的由來 在你生命當中,有沒有什麼事件是讓你記憶猶新、幾乎是永誌不忘的?  這些事件,有些是與國家、社會有關的,例如九二一大地震—幾乎每個經歷過的人都能說出當時他在那裡?他在做什麼?他的經歷、他的感受、他的反應等等,雖然那場地震只持續了102秒。有些事件則是與個人密切相關的,例如黃
人是向死的存活 前言  聽葉丙成訪問小冬瓜的音頻。聲音放不大,兩人講話的速度都快……主要內容是聽眾針對小冬瓜所提的問題,以及小冬瓜的答覆。容我根據此音頻以及小冬瓜為紀念父親過世十週年所出版的《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稍事描述印象較深者。 冬瓜 冬瓜父子都從事殯葬業。冬瓜(郭東修)出生於
感謝你們,我愛你們,我想你們… 父親退休後 父親有四個子女,成年並娶妻後都離家分居,但距離老家都不遠。父親生病時已退休數年。退休後兩老自行生活。初期還參加社團活動,見面時還會展示所參加的舞蹈成果,兩個人牽著手翩翩起舞。父親受過日式教育,日語不錯,又喜唱歌,因此後期還在社區大學教日語歌。有次還特別
好生為了好死 前言 看完大師兄在殯儀館工作時以旁觀角度描述死後所看到的有些奇特卻又真實上演的親屬言行;以及小冬瓜(郭憲鴻)在《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一書中與父親的和解,在殯葬時的見聞以及對該業的描述,對於死後的處理已有一些了解;看過張曼娟的《自成一派》,楊月娥的《不逃跑的陪伴》,或者鍾
前言 昨天(2023.12.10)到台北大女家,她邀我們和住新竹的二女到她家共餐,已經有段時間沒有聚聚聊聊了。國五週日必塞,而她們都只有週末及週日才有空閒。塞過幾次後,大家都有點怕了,因此才有此約。午餐由大女的男友主中饋,用的是自創的西式餐法。例如花椰菜用烤的,馬鈴薯小煎,雞肉用番茄醬蒸煮,費時長
讀書使人淵博 前言 聽音頻介紹《如何閱讀一本書》,該書第一版出版於1940年,至今已有八十三年的歷史,然而,仍然有人在提及,且網上所能找到針對此書的心得和看法,也都認為該書有參考價值。真的是驗證了經典之作,歷久彌新的說法啊! 閱讀四層次 該書於1972曾進行大幅的增訂,目前看到的以及翻譯的大
  閃光燈記憶的由來 在你生命當中,有沒有什麼事件是讓你記憶猶新、幾乎是永誌不忘的?  這些事件,有些是與國家、社會有關的,例如九二一大地震—幾乎每個經歷過的人都能說出當時他在那裡?他在做什麼?他的經歷、他的感受、他的反應等等,雖然那場地震只持續了102秒。有些事件則是與個人密切相關的,例如黃
人是向死的存活 前言  聽葉丙成訪問小冬瓜的音頻。聲音放不大,兩人講話的速度都快……主要內容是聽眾針對小冬瓜所提的問題,以及小冬瓜的答覆。容我根據此音頻以及小冬瓜為紀念父親過世十週年所出版的《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稍事描述印象較深者。 冬瓜 冬瓜父子都從事殯葬業。冬瓜(郭東修)出生於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農曆七月鬼門開,鬼道眾生遊人間」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一子時,迎來中元節這個極富神秘色彩的節日。鍾馗,作為人人耳熟能詳的神祇,是剷妖除魔的代表,在台灣不論宗教界與娛樂影視界都有極高知名度,以下讓我們從近日上映的恐怖電影《粽邪3:鬼門開》切入一起了解了解「藝術史」中「驅魔真君」鍾馗吧!
Thumbnail
誠然「過場是人生最後課題,特殊在於無可逃避、悲喜交集、千變萬化、沒有標準答案。一句沒有標準答案,是我最常在醫師演講與同學回饋裡聽到。然而,我們就在沒有標準答案裡,詢問專家意見,聆聽家人欲求,以及不斷思考我能做什麼的答案。
林先生是一位罹患癌症的老人,他的病情已經沒有治癒的希望,只能在醫院接受臨終關懷。他的家人都很忙碌,沒有時間陪伴他,只能偶爾來探望他。林先生感到很孤獨,很無助,很想念他已故的妻子。 有一天,醫院的志工小玲來到了林先生的病房。她是一位年輕的大學生,她參加了臨終關懷的志工服務,希望能給病人一些溫暖和安慰。
Thumbnail
我參加過一集原民台的行腳節目,有一位泰雅女孩Meiko 當初寫信邀請我去大學演講時候,也說她是因為看了那個節目覺得很感動。我個人認為啦,你仔細看那一集的我,妳會發現那是一個非常原住民婦女自我賦權的議題。 【Umav如何了!】Podcast節目 Sound On 🎧 萬用連結🔗
Thumbnail
「林忠次郎,海軍上校,極其嚴肅,注重人情,似乎即是為這項工作而生之人。」 「林忠次郎といふ海軍大佐で、極めてまじめな、人情ぶかい、如何にもこの仕事に生まれついた様な人」 林忠次郎(1879~1940) 海軍兵学校・第30期 明治32年12月入学・明治35年12月卒業 昭和15年5月11日 去世 
Thumbnail
臨終給予靈氣治療 Reiki for the Dying 茱迪·布羅伊爾斯 Judi Broyles 當我在迫切需要的情況下使用靈氣時,它會給予我前所未有的力量。我是加利福尼亞州桑尼維爾 巴士威斯 臨終關懷中心 (hospice volunteer with Pathways in Sunnyva
Thumbnail
在面臨此事時,不管持著多正面、多有理想的邏輯方式去思考,到後來頂多多個豁達不執著狀態,這不是真正的面對生與死,而是因為不知所措來的逃避精神。 那該如何是好?
Thumbnail
我想,這應該是自有記憶以來最不切實際卻是最真實的作業吧! 任何人都會遇見死亡,如同出生一般的開始,只是形式稍稍不同而已,一個是有意識的起點;另一個則是這段意識的結束,之後呢?沒人知曉。那既然不知道死後世界如何,那死亡前總該知悉這種「事情」的存在,那我們為何不談談「事情」呢? 未知的恐懼很可怕,
Thumbnail
不知道在哪裡讀過臨終人大多數的遺言,都是喊著「媽媽」、「媽媽」。 年輕時候的我不明所以,但後來稍微有了一點點智慧之後就明白了。
Thumbnail
風輕輕一吹 承受鮮果的細枝 你纖細的模樣斷了 燥裂的大地成為床 炙熱的太陽成為光 枯木的你 溫柔地望著最後的鮮果 沒有甘霖的世界 沒有你的世界 會感到痛苦嗎? 但即使是大地的最後一日 但即使是鳥兒的最後鮮果 我也有和你不孤單的日子......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農曆七月鬼門開,鬼道眾生遊人間」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一子時,迎來中元節這個極富神秘色彩的節日。鍾馗,作為人人耳熟能詳的神祇,是剷妖除魔的代表,在台灣不論宗教界與娛樂影視界都有極高知名度,以下讓我們從近日上映的恐怖電影《粽邪3:鬼門開》切入一起了解了解「藝術史」中「驅魔真君」鍾馗吧!
Thumbnail
誠然「過場是人生最後課題,特殊在於無可逃避、悲喜交集、千變萬化、沒有標準答案。一句沒有標準答案,是我最常在醫師演講與同學回饋裡聽到。然而,我們就在沒有標準答案裡,詢問專家意見,聆聽家人欲求,以及不斷思考我能做什麼的答案。
林先生是一位罹患癌症的老人,他的病情已經沒有治癒的希望,只能在醫院接受臨終關懷。他的家人都很忙碌,沒有時間陪伴他,只能偶爾來探望他。林先生感到很孤獨,很無助,很想念他已故的妻子。 有一天,醫院的志工小玲來到了林先生的病房。她是一位年輕的大學生,她參加了臨終關懷的志工服務,希望能給病人一些溫暖和安慰。
Thumbnail
我參加過一集原民台的行腳節目,有一位泰雅女孩Meiko 當初寫信邀請我去大學演講時候,也說她是因為看了那個節目覺得很感動。我個人認為啦,你仔細看那一集的我,妳會發現那是一個非常原住民婦女自我賦權的議題。 【Umav如何了!】Podcast節目 Sound On 🎧 萬用連結🔗
Thumbnail
「林忠次郎,海軍上校,極其嚴肅,注重人情,似乎即是為這項工作而生之人。」 「林忠次郎といふ海軍大佐で、極めてまじめな、人情ぶかい、如何にもこの仕事に生まれついた様な人」 林忠次郎(1879~1940) 海軍兵学校・第30期 明治32年12月入学・明治35年12月卒業 昭和15年5月11日 去世 
Thumbnail
臨終給予靈氣治療 Reiki for the Dying 茱迪·布羅伊爾斯 Judi Broyles 當我在迫切需要的情況下使用靈氣時,它會給予我前所未有的力量。我是加利福尼亞州桑尼維爾 巴士威斯 臨終關懷中心 (hospice volunteer with Pathways in Sunnyva
Thumbnail
在面臨此事時,不管持著多正面、多有理想的邏輯方式去思考,到後來頂多多個豁達不執著狀態,這不是真正的面對生與死,而是因為不知所措來的逃避精神。 那該如何是好?
Thumbnail
我想,這應該是自有記憶以來最不切實際卻是最真實的作業吧! 任何人都會遇見死亡,如同出生一般的開始,只是形式稍稍不同而已,一個是有意識的起點;另一個則是這段意識的結束,之後呢?沒人知曉。那既然不知道死後世界如何,那死亡前總該知悉這種「事情」的存在,那我們為何不談談「事情」呢? 未知的恐懼很可怕,
Thumbnail
不知道在哪裡讀過臨終人大多數的遺言,都是喊著「媽媽」、「媽媽」。 年輕時候的我不明所以,但後來稍微有了一點點智慧之後就明白了。
Thumbnail
風輕輕一吹 承受鮮果的細枝 你纖細的模樣斷了 燥裂的大地成為床 炙熱的太陽成為光 枯木的你 溫柔地望著最後的鮮果 沒有甘霖的世界 沒有你的世界 會感到痛苦嗎? 但即使是大地的最後一日 但即使是鳥兒的最後鮮果 我也有和你不孤單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