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臨終”

2023/12/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為有死,所以更要珍惜生

前言

曾任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的張明志醫師,因為長期面對並處理重症瀕臨死亡的病患,對人在臨終前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狀況,有著第一手的觀察和思索。2021年由寶瓶文化所出版的《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臨終前的一靈生照護》即是對臨終的觀察和思索後的記錄。

臨終可能會出現靈異現象

有生必有死,這是大家都知識的事實,可是我們一直回廻避著死亡的課題,以為那離我尚遠,只要不提,我就不必面對;也因此一旦罹患重症,不得不面對這直面到來的人生的最後課題時,除了肉體的痛楚外,恐怕也難以避免焦慮和惶恐的心情,亟待撫慰和開解。除此之外,病患也會產生一些科學或醫學難以解釋的現象,此種現象在重症患者雖然普遍存在(幫張醫生寫序的三個醫生似都經手過—不是親身經歷,而是病患有過,他們經手處理),然而卻因無法驗證,因而往往被蓄意忽視,以致無人探討,張醫生則不忌諱談及此現象的存在(書中提到的包括:第四章看見黑衣人;第五章 時空轉換與潛意識;第六章 聽見怪聲;第七章 預見自己死亡;第八章 容貌改變;推薦序的許禮安醫師則提到看見阿飄;與已死親友交談等),但何以致此則尚無法說明。張醫師書名的《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意思應該是:死前的許多現象都是他們的醫學知識所無法解釋的。

醫師的侷限

事實上,醫師所接受的專業教育和訓練,著重的是醫病—有確切的症狀(不管是透過儀器或自己的經驗),可以或應該如何處理。他們其實並沒有受過"醫人”—如何理處理人的心理、情緒、想法等這個區塊。可是病人及其家屬每每因為醫師可以處理身體的病痛,因之也將心理和心靈的撫慰和開解寄託在醫師身上。第一線醫師因為經歷久了,經手多了,經驗豐了,再加上制度上已有專門的醫護團隊可以協助,因而也有了一套較合人性的處置做法。有心的醫師為了將在現場所見所思(這些都是所學所能所未觸及者)傳承下去,乃有諸如張醫師所寫著作的出現。(坊間類似書籍已陸續增加中。)

許禮安醫師的看法

我對推薦該書的許禮安醫師(安寧緩和專業醫師)所寫的序有感覺,我同意他說的:要先追求「善生」和「善別」,才能順理成章得到「善終」

 他認為臨終和死亡的無法傳承是難以因應和處理的原因之一,意思是臨終前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景很少有資料留存下來,因為臨終者有的已無法溝通,能溝通的或者斷斷續續,或者語焉不詳,或者不知所云,因而病人的身心靈到底在臨終階段發生什麼變化,或者出現什麼狀況,我們很難知曉。就因為對此無知,或所知有限,所以我們才會那麼害怕死亡……。我個人對此點有些不同的想法:事實上,語言(文字)能夠傳達的極為有限—此點來自落枕後的思索—我無法向別人描述痛楚狀況,別人也只能猜測無法真正了解。除非你真正親歷過,然而親歷過後,兩人的狀況也不盡然相同,因為個性,因為觀念,因為對之的態度……但我同意他所說的:所知愈多,愈不會畏懼。(把看到的,聽到的如實呈現,就可以了。)

原來靈異是真的

許醫師所寫的"阿飄"和"別過世的人交談",以及安寧病房會將靈異列入交班事項,再配合著該書所述,也讓我對所提內子朋友提到老公看到牆上有人影,以及女鬼趕人等原先聽來有些不可思議的靈異現象,有了多一層的了解。(可是要如何因應或安撫呢?)

結語

 因為有死,所以更要珍惜生。第一線醫療人員針對臨現象的描述,增加了讓我們對之的了解。生前該做的,想做的勇敢的去做,去追求;死前該說的,想說的直接的,當面的說。然後乃能無憾又無悔的輕輕揮手

 

謝宛婷醫師有本2019寶瓶文化出版的類似的書《因死而生: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師的善終思索》,可以參閱。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