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2024,傷兵的年底回顧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年十一月在今學年度各區強隊首次交鋒的錦標賽後,當天左膝馬上就傳來刺痛感。原先想說依以往的經驗休息一下應該就沒問題了,結果到了第二天坐在教室裡居然傳來陣陣的抽痛,當下真的心都涼了,想說大事不妙。

學生運動員受傷就是家常便飯,高中時期我每一季都要扭傷一次。上了大學開始接觸重訓後身體也漸漸強壯起來,大學四年反而沒怎麼傷過。當然,大學四年其中兩年碰到了疫情也沒怎麼訓練,樣本數較低。

照了X光,醫生表示看起來沒什麼大問題,應該只是單純的使用過度,要我在不會痛的情況下慢慢加重訓練,真是好加在。

現在寒假在家,沒有球隊訓練,除了每天的復健、伸展,希望靠著C25K改良的每週三次的短跑和重訓能夠在明年二月賽季正式開始前以一百分的姿態回到球場上。在此回顧下今年我運動上的新發現、對自己未來的期望和學到的大小教訓。


期望:最後一年的奮力一搏

四月底大學終極飛盤賽季Regionals,我們在晉級全國賽程中吞下隊史上第一次面對同州學校連二敗,最終以第五名的成績收尾。全隊肩靠肩地圍成圈圈,不少人都忍淚不住,將畢業的同學們哭著向他們的大學生涯道別,而還沒要畢業的大家都表示了明年捲土重來的決心。

美國終極飛盤協會USAU參考NCAA球員資格標準,從大學第一年開始算,有連續五年的時間可以參加大學賽季。2019年開始參加大學賽季的我,上個學年度已經是我的第五年,但是USAU給了我們這些受疫情影響的球員們多一年的資格。也就是說,這學年是我最後能夠進軍全國賽的機會。

我現在在的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是傳統強隊,創隊十七年以來,參加過十四次全國賽。但是過去兩年跌破不少人眼鏡連續落馬,上次還輸給同州的學校,也讓以德州第一大學為傲的隊友們更是嗷嗷叫、等不及明年五月一雪前恥。

作為明年五月後就要被迫退役的「老將」,私心也希望能夠實現大一以來的夢,踏上全國賽的戰場。


發現:所謂的Runner's High

今年三月購入Garmin跑錶,原先只打算用來記錄飛盤練習和比賽,不過看著Garmin的各式功能,以前跑一英里(約1.6公里)就痛苦到不行的我一時鬼迷心竅在課表中加入了跑步訓練。雖然飛盤訓練算下來一個禮拜也長時間維持在18公里,但是高強度的間歇跑鍛鍊出來的果然遠距離體能差強人意,距離超過一公里跑起來像是平常沒運動一樣。

2023年跑量(12/20/23止)

2023年跑量(12/20/23止)

沒跑很多也跑不快,不過人生第一次跑過十公里時,還是很有成就感,飛盤大學賽季結束後也多了點出門運動的動力。五月底左右開始出現足底筋膜炎症狀,連走路都走得很辛苦,因此六月到八月除了每週一次主張輕鬆打的飛盤成人聯盟以外,沒再多做什麼運動。開學後忙於訓練和課業,怕給腳增加過多的負擔又休息不足,也沒繼續跑。(雖然還是受傷了Orz)

然而,慢慢地跑起來後,反倒讓我重新思考了我對跑步這項運動的評價。以前總覺得跑步好無聊又好痛苦,將速度慢下來、適當的心率下跑起來讓人有種身心放鬆的感覺。博士生生活很忙碌,但是只要換上跑鞋、戴上耳機出門,就是個放空腦袋的好時機。回家後也覺得身心舒暢,更好專心做事。

喜歡上跑步這點是買了這隻錶意想不到的好處。想當初高中選體育時,我媽一直鼓勵我參加一項以後自己一個人也能進行的運動。以前我一直覺得幹嘛呀?團體運動才好玩有趣。而且美國運動風氣盛,也不怕找不到同好。

現在對我媽說的這段話有了新的感觸。以往的我運動的動力就是比賽能打出好成績,我喜歡在球場上奔馳,也喜歡和隊友們一起努力的感覺。平日雖然都有運動,但是每當賽季空檔,動力就立刻下滑,連健身房都懶得去。這點在疫情期間尤其明顯,更讓我對我自己將來畢業後的運動習慣擔憂。當然,團體運動沒有什麼不好,但是我認知到了,運動的動力需要發自內心。單靠外在動力(球隊非去不可的訓練、正規比賽),很容易因為外在因素(疫情)就放棄。只有當運動成為我自己單純為自己做的事,我才有可能持之以恆。我想,這是我媽在高中時希望我試試看單人運動的主因吧。畢竟單人運動比較容易維持,只要願意排出時間,在哪裡都能培養運動的習慣。


期望: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參與過美國高中和大學體育的就知道,不少球員扭了腳踝、斷了韌帶都還要繼續比賽,更何況只是吃了止痛藥就能忘記的小傷小痛。至於我呢,呃,也不意外。

飛盤這個運動包含很多急停、加速和方向變換的動作,加上一個週末比賽下來滿場飛六到八場。雖然我自己作為控盤手理論上跑的比其他位置少,短短兩天也經常累積到二十好幾公里。對我們這些在練習、比賽外常疏忽重量及其他有氧訓練的「假運動員」來說,身體負荷超重是常有的事。熱愛競爭和比賽的我們才會在大學參加球隊,也因為好勝,沒有人想為了小傷小痛坐冷板凳。隊伍的飛盤袋裡放了一罐五百顆的止痛藥讓大家比賽前可以服用,短短三個月內,我們嗑掉兩百多顆左右。

其實,大道理大家都懂,這種過度使用的傷是平日好好重訓、乖乖進行額外的跑動或復健訓練就能避免的。上個學期為了好好唸演算法的博士生我,大學玩飛盤以來第一次賽季內落掉了重量訓練,馬上就重蹈了身邊無數隊友的覆轍,連走路都痛得差點飆髒話。

回想起來,一直以來都有警訊。從2022年開始有時比賽過後膝蓋就會隱隱作痛,在升上研究所後更忙碌的我更常放棄重訓,但是我一直沒有真正的休養過。「反正過幾天他就會好了」、「也不是很痛,沒什麼了不起的」、「也只有衝刺時會痛,應該無妨吧」各種藉口和身邊的案例都讓我以為痛就是難免的。

Hindsight is 20/20(千金難買早知道),兩個月來的認真休息和復健,已經能無痛慢跑三公里和重訓,期待一月中回到學校後參加球隊練習試水溫。

十一月初第一次坐著沒動就痛到上課無法專心的我被迫開始休息,十二月中開始進行低強度運動復健,希望能走更遠的路,也希望未來的自己好好聆聽身體的反應,學習如何在好勝心和健康取得平衡。

0會員
3Content count
好奇美國資工博士班的日常生活嗎?歡迎進來一起探索這個艱辛卻又充實的旅程!Hook 'e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黃誌群的一門講堂ep8】課程影片: 大家好,那麼上一次提到,人是一部機器,這句話來自葛吉夫,確實這句話真的有點刺傷人,有點冒犯到人的尊嚴,不過如果我們平心靜氣的去觀察自己的時候確實是如此...
放眼   放眼望去   都是自己所見的   在生命歷程中   走過  看過  都留下痕跡   只是深與淺的不同   平常吸收新知識   是希望開拓視野  打開心胸   但遇到事情  拿出來應對的   是自己的想法  還是所吸收的知識   這就要每個人自我評量   這沒人可以幫忙的   既然花了時間
Thumbnail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關注CloudFlare呢?我們就來看看這一年2020 Q4的亮眼表現,但是緊接而來的營收成長速度正常下降,各位覺得還可以保持現在這樣的高估值嗎?
Thumbnail
大疫,本來期待雷火能消之,不料現在幾乎處處著了火似的,全球蔓延。而災疫震蕩之下,本已因貿易戰等一系列問題而硝煙四起的中美關係,愈是火光四射,令人憂心。 政治人物的言詞交鋒,也許是表演、也許是國際上討價還價的策略,我們可以不必太在意,但
Thumbnail
在福島核災結束後,德國紛紛換上風力發電,然而在這的背後,他們要付出的是翻倍的電費,德國 一個不會受到海嘯影響的國家,帶人民看到福島核災的照片,心有餘悸,這也是德國選舉候選人接連提出廢核的政見,然而要完全廢核,要度過許多陣痛期,然而要如何度過也是各國的首要問題。
Thumbnail
日本,跟台灣一樣位於地震帶上,然而他們是如何看待能源發展呢?2011的 福島核災後,日本人紛紛在屋頂上加蓋太陽能板,顯然他們已對核能發電產生諸多疑慮以及恐懼。而至於歐洲如何看待核能,許多國家看完日本的災難後,接著就是提案如何廢除核能。然而台灣呢?台灣是可以像那些國家學習,又或是台灣根本不適合?
Thumbnail
若是我們要付出龐大的經濟去換取環保的永續發展。又或是我們或許可以停掉一項能源發展,就如同荷蘭一樣,又或許台灣可以漸進式的減少某一項的能源發展。你若說:「時下,當然環境重要呀!」,而你願意付雙倍的價錢買電嗎?
Thumbnail
巴黎協定、歐盟2030年氣候與能源政策綱要,這些世界和歐洲討論出來的法條,是否台灣也能做出相同的事情,充分討論……。電廠設置、法條討論的背後,是否又藏著企業大佬的勾心鬥角、政治黨派的互相扼殺、民眾不明事理的反對、贊成;這樣的社會下,台灣能達成嗎?
Thumbnail
台灣,一個位於太平洋火山帶的國家,而這樣具備這種先天優勢,我們是否能效仿冰島?冰島政府又是如何把地熱這種再生能源推廣的那麼好?而且不僅僅只將其應用在民生電源上,更是分布到工業等等。若是這應用在台灣,台灣便可踏上能源自足的路。
Thumbnail
瑞典,一個北歐高福制度的國家,而他們又是如何讓能源與環保平衡到最高效益呢?當然,使用廢棄物就要建造公共建設,然而,大家都不希望這樣骯髒、臭氣沖天的建築物蓋在家旁,而瑞典又是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呢?生質能,為現在世界能源潮流之一,而台灣又是要怎麼因應是我們可以深思的問題。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黃誌群的一門講堂ep8】課程影片: 大家好,那麼上一次提到,人是一部機器,這句話來自葛吉夫,確實這句話真的有點刺傷人,有點冒犯到人的尊嚴,不過如果我們平心靜氣的去觀察自己的時候確實是如此...
放眼   放眼望去   都是自己所見的   在生命歷程中   走過  看過  都留下痕跡   只是深與淺的不同   平常吸收新知識   是希望開拓視野  打開心胸   但遇到事情  拿出來應對的   是自己的想法  還是所吸收的知識   這就要每個人自我評量   這沒人可以幫忙的   既然花了時間
Thumbnail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關注CloudFlare呢?我們就來看看這一年2020 Q4的亮眼表現,但是緊接而來的營收成長速度正常下降,各位覺得還可以保持現在這樣的高估值嗎?
Thumbnail
大疫,本來期待雷火能消之,不料現在幾乎處處著了火似的,全球蔓延。而災疫震蕩之下,本已因貿易戰等一系列問題而硝煙四起的中美關係,愈是火光四射,令人憂心。 政治人物的言詞交鋒,也許是表演、也許是國際上討價還價的策略,我們可以不必太在意,但
Thumbnail
在福島核災結束後,德國紛紛換上風力發電,然而在這的背後,他們要付出的是翻倍的電費,德國 一個不會受到海嘯影響的國家,帶人民看到福島核災的照片,心有餘悸,這也是德國選舉候選人接連提出廢核的政見,然而要完全廢核,要度過許多陣痛期,然而要如何度過也是各國的首要問題。
Thumbnail
日本,跟台灣一樣位於地震帶上,然而他們是如何看待能源發展呢?2011的 福島核災後,日本人紛紛在屋頂上加蓋太陽能板,顯然他們已對核能發電產生諸多疑慮以及恐懼。而至於歐洲如何看待核能,許多國家看完日本的災難後,接著就是提案如何廢除核能。然而台灣呢?台灣是可以像那些國家學習,又或是台灣根本不適合?
Thumbnail
若是我們要付出龐大的經濟去換取環保的永續發展。又或是我們或許可以停掉一項能源發展,就如同荷蘭一樣,又或許台灣可以漸進式的減少某一項的能源發展。你若說:「時下,當然環境重要呀!」,而你願意付雙倍的價錢買電嗎?
Thumbnail
巴黎協定、歐盟2030年氣候與能源政策綱要,這些世界和歐洲討論出來的法條,是否台灣也能做出相同的事情,充分討論……。電廠設置、法條討論的背後,是否又藏著企業大佬的勾心鬥角、政治黨派的互相扼殺、民眾不明事理的反對、贊成;這樣的社會下,台灣能達成嗎?
Thumbnail
台灣,一個位於太平洋火山帶的國家,而這樣具備這種先天優勢,我們是否能效仿冰島?冰島政府又是如何把地熱這種再生能源推廣的那麼好?而且不僅僅只將其應用在民生電源上,更是分布到工業等等。若是這應用在台灣,台灣便可踏上能源自足的路。
Thumbnail
瑞典,一個北歐高福制度的國家,而他們又是如何讓能源與環保平衡到最高效益呢?當然,使用廢棄物就要建造公共建設,然而,大家都不希望這樣骯髒、臭氣沖天的建築物蓋在家旁,而瑞典又是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呢?生質能,為現在世界能源潮流之一,而台灣又是要怎麼因應是我們可以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