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未來房地產的看法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可以大膽的預測,台灣的房地產在未來幾十年後,很難看多,也許除了六都蛋黃區的剛性需求外,其他的房地產將低於2024年的現值,甚至腰折砍半也不無可能,因此不建議現在將多餘的資金投在房地產項目(自住宅還是有能力買就買,仍有抗通膨及其他需求上的優勢)。

 

過去有太多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無論在甚麼時候,只要持有房地產,在未來的某一天,都會為你產生一筆豐厚的報酬。而我認為未來將可能不會是這樣的觀點:

  1. 一波的漲幅大多就只有一次性,而且極可能在還沒發酵前,這些漲幅的因素就消失了,把房地產以擇時投資方式,不會是好的選項。因為一個政策(青安低利率房貸)或一個利多的發布(台積電建廠),就貿然投入,將會讓你的資金困住很久。加上政府開始對投機客進行若干限制,如平均地權條例、房地合一稅2.0等等的制約,投機買賣的限制相對受限很多,雖然才剛剛上路或許還看不出這個威力有多大。
  2. 房地產是變現能力低的物件,價格可能會有3年不動,但一動就是300%的可能性(未來也可能看到負的),而且只在買進賣出當下的價格才是有意義的價格。在2023年7月推出的新青安房貸刺激低總價買氣,其實是很虛的,所刺激到的買氣大多是年輕首購族所喜愛的低總價的物件(比如低坪數大樓、公寓),因低坪數的緣故,所以單價相對較高,造成好像房價上漲的假象。以我在台南、高雄看到的景象,現在因為政府每年漲地價稅造成地價成本墊太高,因此寸土必爭的新建案幾乎都是蓋成大樓、公寓的低坪數小房為主,以往的透天戶已經很少見了,而透天戶在不久的將來,有一部分將會被歸類到豪宅類了。
  3. 財政部擴大豪宅課稅門檻 4千件恐須加稅:財政部自2014年配合央行調降豪宅定義金額後,此次再度調降、擴大適用範圍(2014/2/19的新聞),為史上第二次調整豪宅價格門檻,豪宅定義金額的調降,台北市自7,000萬元以上調降至6,000萬元;新北市自6,000萬降至4,000萬,桃園、新竹縣市、台中、台南、高雄自4,000萬元降至3,000萬元,其他地區則自4,000萬元降至2,000萬元。這條打房條例真不知道會打到誰?以往的小康家庭可能很容易就被迫升級成持有豪宅了。
  4. 過去房價會上漲,都是靠政府的政策、及資金潮所帶動的。第一次在2000年政府降息5%,第二次2008年金融海嘯的QE,第三次2020年疫情的QE。在台灣房價所得比及房貸收支比,已經推到相對高的區域(所得比全省平均約9左右、在2012年房貸收支比約為59%左右),也就是說要買房,得不吃不喝要用9年的薪水才買得起房子,即使買了房子,每個月要負擔約60%的薪水去繳房貸。注意,這還只是平均值,如果以年輕族來看,引用主計處統計資料,2022年25~30歲的年輕人,平均月收入3萬6116元,平均貸款利率1.91%,算下來每個月要還款金額為2萬8809元,房貸幾乎就佔了薪水的80%,若買房扣下來可用的錢大概只剩8000不到了,難怪年輕人已經不想生小孩也不買房了(TVBS記者說一個人光吃三餐就要花15000了),直接躺平放棄。我想政府逐漸重視年輕選票(打房政策),未來上漲空間已經不大了。
  5. 未來的人口趨勢下降,住宅供給增加,簡單的底層邏輯告訴你供給將大於需求,房價不可能繼續無腦漲。最近因少子化衝擊,有幾所私立大學已經確定退場,他周邊出租給學生的包租公們也跟著收不到租金,他們應該已經不知道要怎麼辦而心急如焚了吧,你怎麼有信心在未來人口持續減少,而房屋總量一直在增加的環境中,房價可以一直增值呢?而這些退場的私立大學的土地這麼多,將來轉型成老人養生村應該也很合理。
  6. 會讓房價會上漲的環境,應該會是人口成長率大於房屋成長率,產業轉型、提升、成長來帶動就業人口、薪資持續上漲,以及最重要的政局及經濟安全穩定。而目前政府的經濟、能源政策,完全看不出有成長的願景(連穩定都還談不上),第一波的電費即將上漲&有人猜測的缺電危機(套句前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說法,「政府說2025年不缺電,我們只能相信」),怎麼會聽房仲專家說房價會漲,就急忙加入炒房團的行列呢?
raw-image




45會員
104Content count
費曼技巧中能讓自己學習更上層樓的方法,就是教學相長。秉著Stan哥的王道精神,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把自己的點滴經驗藉由分享的方式紀錄,利他更利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凱斯的分享天地 的其他內容
當貨幣政策趨向緊縮時,股市向下修正將勢在必行 那價值投資策略可以避開市場的傷害嗎? 最近在看一本書:安全邊際,作者是塞斯·卡拉曼 這本書有個副標題--有思想投資者的價值投資避險策略 我看的版本是對岸翻譯的簡體版電子書 這本書好像還沒有繁體版的翻譯 且原文書也已經絕版, 有興趣的話可
目標很重要,正所謂「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只有確立了投資目標,才能依目標去制定可行的計畫,並按部就班的去執行,方能達成。 通常來說,金融資產的用途越明確,執行效率相對就會越高  這是甚麼意思呢? 例如你有購屋需求,首先就必須要有頭期款,就得要訂好頭期款金額與期限的目標,接著開始利用各樣的方法
又到了年底,在每年年底記者喜歡幫每位股民計算一下投資績效,到底股市財富增加了還是縮水?  這三年來,2021年平均每個股民賺了96萬元,2022年平均股民賠了100萬元,2023年平均股民賺了90萬。2023年記者計算的base就是以市值多了11.22兆,股民有1248萬人,直接相除差不多是89.
近期因售屋有些資金流進到帳戶內,貌似被銀行的理專小姐姐發現(理專小姐姐好像比我還關心我的現金流狀況),就用各樣的名目要找我到銀行去喝咖啡(比如點數兌換禮券之類的理由…),實際是要向我推銷金融商品,好提升她的業績,以增加她個人的bonus。其實我本身也是對新資訊有相當程度的好奇心,所以就找了一天過去了
最近因著在處理賣房子的緣故,所以得須研究一下到底賣房子後要繳給政府哪些稅?看著看著才發現,依不同的狀況,需要繳納的稅也有很大的不同,尤其近期"打房議題"又衍生出很多名詞:新制、舊制、房地合一稅1.0、房地合一稅2.0等等的規定,所以我就Focus在我本身的狀況來進行試算。 其實新、舊制最主要的差異
建立簡單模型回測計算 我們用回測的方式來計算一下 先交代一下背景 假如15年前我有一筆資金750萬 在台南市東區買房 15年後以2.5倍的價格1875萬賣出 資產變成1875萬(我查內政部的實價登錄的資料概估的值) 如果當時在2008/8我買房子的時間 買了台積電股票 回查一下
當貨幣政策趨向緊縮時,股市向下修正將勢在必行 那價值投資策略可以避開市場的傷害嗎? 最近在看一本書:安全邊際,作者是塞斯·卡拉曼 這本書有個副標題--有思想投資者的價值投資避險策略 我看的版本是對岸翻譯的簡體版電子書 這本書好像還沒有繁體版的翻譯 且原文書也已經絕版, 有興趣的話可
目標很重要,正所謂「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只有確立了投資目標,才能依目標去制定可行的計畫,並按部就班的去執行,方能達成。 通常來說,金融資產的用途越明確,執行效率相對就會越高  這是甚麼意思呢? 例如你有購屋需求,首先就必須要有頭期款,就得要訂好頭期款金額與期限的目標,接著開始利用各樣的方法
又到了年底,在每年年底記者喜歡幫每位股民計算一下投資績效,到底股市財富增加了還是縮水?  這三年來,2021年平均每個股民賺了96萬元,2022年平均股民賠了100萬元,2023年平均股民賺了90萬。2023年記者計算的base就是以市值多了11.22兆,股民有1248萬人,直接相除差不多是89.
近期因售屋有些資金流進到帳戶內,貌似被銀行的理專小姐姐發現(理專小姐姐好像比我還關心我的現金流狀況),就用各樣的名目要找我到銀行去喝咖啡(比如點數兌換禮券之類的理由…),實際是要向我推銷金融商品,好提升她的業績,以增加她個人的bonus。其實我本身也是對新資訊有相當程度的好奇心,所以就找了一天過去了
最近因著在處理賣房子的緣故,所以得須研究一下到底賣房子後要繳給政府哪些稅?看著看著才發現,依不同的狀況,需要繳納的稅也有很大的不同,尤其近期"打房議題"又衍生出很多名詞:新制、舊制、房地合一稅1.0、房地合一稅2.0等等的規定,所以我就Focus在我本身的狀況來進行試算。 其實新、舊制最主要的差異
建立簡單模型回測計算 我們用回測的方式來計算一下 先交代一下背景 假如15年前我有一筆資金750萬 在台南市東區買房 15年後以2.5倍的價格1875萬賣出 資產變成1875萬(我查內政部的實價登錄的資料概估的值) 如果當時在2008/8我買房子的時間 買了台積電股票 回查一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最近發現自己好像總是以為自己很「大」,放大自己做的所有事,好像非得把時間用盡、體力用盡,才足夠證明自己「努力過」,因為身體會累、心情會差,對我來說都是一種證明,證明我正在逆境中成長。刻苦耐勞的做著自己不這麼喜歡的事,我以為這是種成長、是種訓練,但是一直努力真的好嗎?會不會選擇真的大於努力?
最近最紅的股市題材就是AI。目前市場上有兩派論點,有人說AI是泡沫,有人說AI是未來趨勢。如果你對於任何產業沒有任何理解,你可能會把AI定位成類似元宇宙、航海王、5G、被動元件等等炒作的題材。而已我個人來說,我認為是趨勢。 如果我認為是趨勢,我是如何判定不是泡沫,我又如何布局接下來的投資方向?
Thumbnail
01/16/2022-01/22/2022 本週訂閱我vocus的長期讀者有福了。本人存股的過程通常認真研究股票的相關資訊沒有幾次,這週因為看到一篇台積電的新聞而讓我靈光閃現,決定幻想一下台積電未來的願景。 觸發這次週記的新聞是這一篇: 先進製程一直有需求這道理大家都知道,有什麼好提的呢?
Thumbnail
智能居家聽起來很酷,透過 5G 與物聯網,你可以輕易地操控一切居家設備;還有大數據的運用,也能讓生活增添不少便利。然而,在充分享受科技帶來好處的同時,無形中也消耗了更多資源,增加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建築與空間作為當代人的生活重心,舉凡工作、娛樂、日常作息……超過 7 成的時間我們其實都在「室內」度
Thumbnail
台灣的低生育率的問題躍上新聞版面,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新的三個政策面向: 提高產檢次數、新增項目 研擬放寬育嬰留職停薪規定 朝向放寬不孕症流程補助對象 而在5/1上午,由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發出了一項聲明,針對「提高產檢次數」一項作出回應。這篇名為〈增加產檢,不等於安心生產〉的文章,其實
Thumbnail
網上圖片 由於疫情及經濟帶來的影響,大部份人對今年香港電影發展並不樂觀,加上國安法的實行,香港電影未來數年或出現頗大的變數,筆者嘗試透過現今政局推測未來數年,香港電影業可能發生的困局及疑問:  一.措施推出與疑問  政府及「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或會繼續推出不同措施,以解決行內一些問題。「香港電影工作
Thumbnail
我們都不會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我們做的選擇宇宙都幫我們決定好了。那一晚的對話,充滿了各種青澀感,我想起了電影《藍色大門》:「總會有什麼東西留下來的吧,留下什麼,我們就成為什麼樣的大人。」
Thumbnail
我們這個世代對看不見得將來總是很徬徨,很不安,我們害怕無法掌握的,我們畏懼頓失依靠,所以,我們活在當下總特別努力。 一出生時,我們對明天的想像或許不是如此,曾經的我們可能充滿希望,滿懷期待,但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們便開始用力抗起對未來的種種責任,甚至寧可失去現在的生活品質,也想著「未來要過好一點」。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最近發現自己好像總是以為自己很「大」,放大自己做的所有事,好像非得把時間用盡、體力用盡,才足夠證明自己「努力過」,因為身體會累、心情會差,對我來說都是一種證明,證明我正在逆境中成長。刻苦耐勞的做著自己不這麼喜歡的事,我以為這是種成長、是種訓練,但是一直努力真的好嗎?會不會選擇真的大於努力?
最近最紅的股市題材就是AI。目前市場上有兩派論點,有人說AI是泡沫,有人說AI是未來趨勢。如果你對於任何產業沒有任何理解,你可能會把AI定位成類似元宇宙、航海王、5G、被動元件等等炒作的題材。而已我個人來說,我認為是趨勢。 如果我認為是趨勢,我是如何判定不是泡沫,我又如何布局接下來的投資方向?
Thumbnail
01/16/2022-01/22/2022 本週訂閱我vocus的長期讀者有福了。本人存股的過程通常認真研究股票的相關資訊沒有幾次,這週因為看到一篇台積電的新聞而讓我靈光閃現,決定幻想一下台積電未來的願景。 觸發這次週記的新聞是這一篇: 先進製程一直有需求這道理大家都知道,有什麼好提的呢?
Thumbnail
智能居家聽起來很酷,透過 5G 與物聯網,你可以輕易地操控一切居家設備;還有大數據的運用,也能讓生活增添不少便利。然而,在充分享受科技帶來好處的同時,無形中也消耗了更多資源,增加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建築與空間作為當代人的生活重心,舉凡工作、娛樂、日常作息……超過 7 成的時間我們其實都在「室內」度
Thumbnail
台灣的低生育率的問題躍上新聞版面,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新的三個政策面向: 提高產檢次數、新增項目 研擬放寬育嬰留職停薪規定 朝向放寬不孕症流程補助對象 而在5/1上午,由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發出了一項聲明,針對「提高產檢次數」一項作出回應。這篇名為〈增加產檢,不等於安心生產〉的文章,其實
Thumbnail
網上圖片 由於疫情及經濟帶來的影響,大部份人對今年香港電影發展並不樂觀,加上國安法的實行,香港電影未來數年或出現頗大的變數,筆者嘗試透過現今政局推測未來數年,香港電影業可能發生的困局及疑問:  一.措施推出與疑問  政府及「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或會繼續推出不同措施,以解決行內一些問題。「香港電影工作
Thumbnail
我們都不會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我們做的選擇宇宙都幫我們決定好了。那一晚的對話,充滿了各種青澀感,我想起了電影《藍色大門》:「總會有什麼東西留下來的吧,留下什麼,我們就成為什麼樣的大人。」
Thumbnail
我們這個世代對看不見得將來總是很徬徨,很不安,我們害怕無法掌握的,我們畏懼頓失依靠,所以,我們活在當下總特別努力。 一出生時,我們對明天的想像或許不是如此,曾經的我們可能充滿希望,滿懷期待,但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們便開始用力抗起對未來的種種責任,甚至寧可失去現在的生活品質,也想著「未來要過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