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靈魂為何飢餓?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一、

我對白米飯有幾個特別的印象。

一個印象來自於我的外公,他身體一直很健康,即便到老年,每餐都要吃一大碗飯。他的碗比我們的都大,我們的都是正常大小,一個成年男子拳頭大小的碗,而他的碗估計有兩個拳頭大。

我離六十還很遠,即便如此,我現在的飯量也比不上他。

兩周前,我受了傷,估計至少半個月無法運動,索性來中午學校供餐,我米飯也不吃了,就夾點菜應付,照樣足夠應付下午的工作。

能增進我食慾的食物,不外乎兩類,重口味的咖喱或淋了不少醬汁的紅燒肉、三杯雞,要不就是和海鮮密切結合的握壽司。

學生時代,有陣子喜歡拿飯糰當早餐,有時候飯糰個頭太大,可以一路發展成半頓中飯。

另一個印象來自於我的奶奶,每到端午她都會包粽子。她總是有辦法將糯米、豬肉和香菇調配成一種極為協調的狀態,並充分發揮粽葉的香氣。之後,我基本很少再吃到當初那種味道的粽子。

有些粽子儘管加了很多材料,但感覺就像一支紙面實力很先進的手機,用起來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我想我對廚師的敬畏,就在於料理在這部分的奧妙,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太少,那個中份量比例的拿捏,不是照著食譜或小紅書就能複製出來的,一切以味蕾的最終感受說話。

第三個印象,多年前,剛接觸正念(積極心理學)時,在書中讀到一種正念的練習:在吃飯時,以極慢的速度咀嚼,以獲取對一粒白米的細緻感受,將每一下牙齒與米粒接觸的壓力,每一小塊米屑落在味蕾上,與口水或口中任何一種成分接觸所產生的細微味道,進行顯微鏡式的分析與王家衛電影慢鏡頭般的美學論述。

有陣子,我用這種方式吃飯,但那已經是許久以前的記憶了。近幾年,多數時候吃飯是為了工作,而不是為了吃飯本身。

也可能我沒有認真執行這項正念的練習,在於我對米飯並不感冒,原本就抱著草草了事的心態,故沒能像某些美食家一般領略它的風味。

 

二、

對於習慣吃米飯的人來說,活在現代挺方便的。煮飯不用像古人一樣燒柴,電鍋一按,中間不用看火,只需刷會兒手機,飯就煮好了。

單身的人多了,現在也有一人份的電鍋,不用擔心飯煮太多會吃不完。

這些便利對我來說倒是還好,畢竟我也不怎麼吃飯,米飯不是我的必需品。當年在巴黎工作的歲月,我都沒怎麼想念過米飯。當時我最常吃的是吐司,基本取代主食的功能。

到底什麼是主食呢?每餐都必須要有的就是主食嗎?

按照現在的營養學,米飯其實不太營養,而且糖分太高,中午要是吃米飯,很容易因為升糖太快而犯困。如果糖分沒有得到足夠的機會消耗(超出肌肉、肝臟能儲藏的範圍),最終轉化為脂肪,成為現代健康殺手——肥胖——的養料。

對於「主食」,我現在的理解,餐餐要有主食只是一種生活習慣而已。既然是習慣,那就能夠更改,從一種餐餐要有主食的習慣改為不需要主食的習慣。

主食不一定是什麼,就像一個沒有答案的空格,這個空格存在是事實,但空格內沒有標準答案。

主食可以是米飯,可以是麵包;可以是麵條,可以是酥油茶;可以是水果,可以是肉乾......可以不吃,也可以吃。

認為主食「必定得是某樣東西」的觀點,可以是主觀的,但無法成為放諸四海皆準的標準。甚至連「吃飯一定要有主食」的觀點,在我看來也是不必要的。

 

三、

一個人可以堅持某樣原則,但他是否有權力要求他人也要遵守呢?我認為多數情況下,沒有人有這樣的權力。

然而,有些人總是堅持他們認為對的道理,這多半是出於一種樸素的情感。

這個情感是孩子一般會在孩子身上看見的情感,孩子需要認為自己是對的,也相信一些大人可能不太相信的事情。某個角度來說,孩子是愚昧的,也是純真的。他們很容易相信人,並且過於輕信。心機變得深重,通常是受傷的結果,通常是遭遇一次又一次的誘惑與謊言所導致的後遺症。

「太聰明」的表現,不見得是一種好事,有時只是創傷的某種表現。

對於食物的不同態度,有時也是如此這般的產物:「一種創傷反應。」就像有些人他們吃得健康,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對自己好,這麼做會讓他們感覺身心輕鬆。

然而,有些人是出於畏懼,畏懼社會上對某種體型的鄙視和嘲弄。這個人可能因此而受過他人帶著刀鋒的眼神,或者他就曾經因此被嘲諷,乃至於被孤立。所以他對於自己的體型十分在乎,為此願意「吃苦」。他吃得健康,並不是因為他喜歡,更不是因為他享受這個過程,他只是在避免恐懼的場景真的發生。

這樣的對話經常出現在諮商現場,來談者堅持他過得很好,並且舉出一些所謂「我過得很好」的例子,比如他買得起某些東西、他出入某些場所、他擁有某種身分或地位、他的面貌或身材如何出眾等,但這些都無法說明他是否過得快樂。

當我們在對話中牽涉到「你快樂嗎?」、「你幸福嗎?」等議題,而一個人選擇用某種東西、事物、身分等外物來說明自己的情感,多半出於一種自我迴避的心態,他不想談他的感受,因為他並不快樂,但他又無法承認這一點,所以他想通過拿出那些外在事物的標籤,代替自己的回答。

但逃避本身,就是一種回答,而這個回答對於「你快樂嗎?」、「你幸福嗎?」等同在否認。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你問你的伴侶:「你愛我嗎?」

他的回答不是愛或不愛,而是其他企圖用來替代,而非直面的答案,比如:

「這是什麼爛問題?」

「我對你怎麼樣,你不知道嗎?」

(不置可否的笑)......

類似的回答反映他對這個問題的焦慮,他因焦慮而退縮,卻又害怕被拆穿,所以他只好狼狽的用其他表達來掩蓋內心真實的想法。

饑渴的吃著白米飯,即使不喜歡,還是吃著;即使吃撐了,卻停不下來;明明不需要,但還是要來碗米飯。對他們來說,米飯就像通行證,幫助他們得到某種認可,認可他們做的事情是對的,使他們以為自己得到了存在的證明。

這裡說的「以為」,很多時候是意識不到的。就像第一天進幼稚園的孩子,當他們看到父母遠去,他們多半會著急的哭出來,他們不需要刻意去意識到他們對父母的愛,去思考父母對他們的重要。他們在這方面的感受走在意識之前,他們都還沒發現自己哭,他們已經哭了。

當一個人的存在感需要被提醒,需要被刺激,需要通過一些方法使之感受到「我確實存在」,這個人多半已經陷入喪失存在感的處境。

 

四、

成人有時像孩子,當他們處在不可控的情緒中。他們會吃幾碗精神上的白米飯,這些飯是生活中的主食,是生活的主旋律。理論上,可以不用吃,但實際上,餐餐吃就像一種儀式。有些人總說沒吃米飯,就像沒吃飯,其所表達的是一種精神上的依賴。

有些依賴是必要的,有些不是。

分清「是或不是」的成本,如果太巨大,那還不如繼續糊塗下去。

真正意義上的大人,依舊會有孩子的一面。畢竟每個大人也曾經是孩子,就像一束光,從光源照射而出的路線不會中斷,只是光輝會逐漸黯淡。

從小餐餐吃米飯的人,也許哪天會放下手上那碗飯,但他註定會端起另外一碗,裡面可能是麵條,可能是燒餅,可能是餃子,可能是其他食物。但他的碗不會空著,因為靈魂不能長久饑餓。

我們的生活不全然是我們意識的對象,有時我們糊塗的呼吸,糊塗的生長。然後,我們倒在了田中,成為哺育稻米的肥料。當別人吃著從這片土地長出的大米,他們吃著的也包括我們的精神,正如我們吃的也包括前人的精神。

一代一代不知所謂的活著,是文化。




  • 作者:高浩容。哲學博士,台灣哲學諮商學會監事。著有《小腦袋裝的大哲學》、《寫給孩子的哲學思維啓蒙書》等著作。

 

58會員
62Content count
哲學博士。結合哲學諮商與教育的實務經驗,以存在心理學視角,提供對於:自由、責任、命運、孤獨、存在感、價值感等人生課題的分析與覺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容我說 的其他內容
真正的安全感不再於擁有多少,而在於「即使失去了外在的社會符號,我仍知道我是誰」的穩固自我。
孝順不等於「愚孝」。所謂愚孝,就是一個孩子「既滿足父母的現實,又滿足父母的幻想。」 滿足父母的現實是孝順。比如父母生病,你帶他們去醫院,你解決的是父母的現實問題。 然而,假使父母要你結婚、生孩子,且這是為了滿足他們自己對你的期待,滿足他們想要抱孫子的期望。你不想做卻做了,你滿足的只是父母的幻想。
所謂的成功,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會卡在車陣中。」
任何事,總有一定成分是我們確定的,而我們需要的是盡可能把我們確定的部分做好,並保持勇氣去探索那不確定性。如此,我們方有機會去開拓我們的未來
從存在心理學視角來說,《芭比》的結局乍看是芭比的昇華,卻更像是芭比的墮落
當一個人試著尋求斜槓時,他得明確他必須斜槓的理由,也就是明晰自己「非斜槓不可」的必須性。而其中最重要的必須性,就是他得說明他的斜槓「對自己是有意義的」
真正的安全感不再於擁有多少,而在於「即使失去了外在的社會符號,我仍知道我是誰」的穩固自我。
孝順不等於「愚孝」。所謂愚孝,就是一個孩子「既滿足父母的現實,又滿足父母的幻想。」 滿足父母的現實是孝順。比如父母生病,你帶他們去醫院,你解決的是父母的現實問題。 然而,假使父母要你結婚、生孩子,且這是為了滿足他們自己對你的期待,滿足他們想要抱孫子的期望。你不想做卻做了,你滿足的只是父母的幻想。
所謂的成功,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會卡在車陣中。」
任何事,總有一定成分是我們確定的,而我們需要的是盡可能把我們確定的部分做好,並保持勇氣去探索那不確定性。如此,我們方有機會去開拓我們的未來
從存在心理學視角來說,《芭比》的結局乍看是芭比的昇華,卻更像是芭比的墮落
當一個人試著尋求斜槓時,他得明確他必須斜槓的理由,也就是明晰自己「非斜槓不可」的必須性。而其中最重要的必須性,就是他得說明他的斜槓「對自己是有意義的」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你曾經好好傾聽過內在小孩的聲音嗎?了解他對於已長大的你帶來的影響嗎?現在就讓我們一同探索那個內在小孩的內心深處。
Thumbnail
勇敢的靈魂啊~ 你是否願意深入內在,進入阿卡西裡接受指引,你要的答案從來不需向外尋找,指引來自最高版本的你自己 只要允許自己敞開,就會有所收穫 我願意在此陪伴你找到自己,愛你的 ──美君&大師導師 題外話:上面的邀請文是我進入阿卡西場域,邀請最高版本的自己,也就是我的大師導師一起攜手寫下的邀請文,在
Thumbnail
新冠疫情始發至今,已三月有餘。病毒改變了些許城市圖景,也改變了人類的五官臉譜:在某些尚處封鎖狀態的大城,末世的清冷感正籠罩街頭,不見人煙;但在某些照常忙碌的地方,人群則成了蒙面生物,唯見口罩上的雙眼。不過此般描繪,卻也不盡然貼切。
針對以下問題各寫一頁 第一題:什麼對你很重要?(上一則) 第二題 你的靈魂的目的為何 書裡提到,西格爾在《療癒的藝術》一書中,對生命目的的描述。「他說,他相信生命的目的是去獲得真正的平衡,我們需要使用我們的身體和光,讓我們的行為更有靈性。」(頁一六八) 西格爾想像自己是一根蠟燭,蠟燭的火焰與上天連結
Thumbnail
秋天的溫度特別適合花的盛開與生命力的延續, 特別喜歡在這個季節逛花市,
Thumbnail
為你靈魂把脈的傳道者—幸福顧問安妮 人脈平台  有些人天生就有與別人不同的使命,例如這次我訪問的基督徒的「傳道者」安妮,她本身除了是一位心理學的諮商師,並且曾經在大學畢業之後,因為機緣巧合下自己獨立義務照顧一位足足大她十歲無家可歸的思覺失調患者三年,並且在神的感召下,還擔任過神職牧師任務五年,
Thumbnail
「有些悲傷,對自己親近的人說不出來,反倒是對陌生人比較容易傾吐。」冠廷看似勇敢、堅強,但其實十年來他都活在悲痛與自責的地獄中。如此破碎、傷心的他卻溫柔得靠近詠心,一位剛失去至親的陌生人。失去唯一的姊姊,她傷痛、憤怒、混亂,卻可以找到一套安慰自己也鼓勵他人的信仰。他們是一樣悲傷卻還能互相安慰的靈魂。
Thumbnail
  雨滴落在眼前的擋風玻璃上,矛盾的思緒沿著水珠慢慢滋長,直到包圍了整扇窗。K坐在我身旁不發一語,任空氣凝結、時間消耗。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你曾經好好傾聽過內在小孩的聲音嗎?了解他對於已長大的你帶來的影響嗎?現在就讓我們一同探索那個內在小孩的內心深處。
Thumbnail
勇敢的靈魂啊~ 你是否願意深入內在,進入阿卡西裡接受指引,你要的答案從來不需向外尋找,指引來自最高版本的你自己 只要允許自己敞開,就會有所收穫 我願意在此陪伴你找到自己,愛你的 ──美君&大師導師 題外話:上面的邀請文是我進入阿卡西場域,邀請最高版本的自己,也就是我的大師導師一起攜手寫下的邀請文,在
Thumbnail
新冠疫情始發至今,已三月有餘。病毒改變了些許城市圖景,也改變了人類的五官臉譜:在某些尚處封鎖狀態的大城,末世的清冷感正籠罩街頭,不見人煙;但在某些照常忙碌的地方,人群則成了蒙面生物,唯見口罩上的雙眼。不過此般描繪,卻也不盡然貼切。
針對以下問題各寫一頁 第一題:什麼對你很重要?(上一則) 第二題 你的靈魂的目的為何 書裡提到,西格爾在《療癒的藝術》一書中,對生命目的的描述。「他說,他相信生命的目的是去獲得真正的平衡,我們需要使用我們的身體和光,讓我們的行為更有靈性。」(頁一六八) 西格爾想像自己是一根蠟燭,蠟燭的火焰與上天連結
Thumbnail
秋天的溫度特別適合花的盛開與生命力的延續, 特別喜歡在這個季節逛花市,
Thumbnail
為你靈魂把脈的傳道者—幸福顧問安妮 人脈平台  有些人天生就有與別人不同的使命,例如這次我訪問的基督徒的「傳道者」安妮,她本身除了是一位心理學的諮商師,並且曾經在大學畢業之後,因為機緣巧合下自己獨立義務照顧一位足足大她十歲無家可歸的思覺失調患者三年,並且在神的感召下,還擔任過神職牧師任務五年,
Thumbnail
「有些悲傷,對自己親近的人說不出來,反倒是對陌生人比較容易傾吐。」冠廷看似勇敢、堅強,但其實十年來他都活在悲痛與自責的地獄中。如此破碎、傷心的他卻溫柔得靠近詠心,一位剛失去至親的陌生人。失去唯一的姊姊,她傷痛、憤怒、混亂,卻可以找到一套安慰自己也鼓勵他人的信仰。他們是一樣悲傷卻還能互相安慰的靈魂。
Thumbnail
  雨滴落在眼前的擋風玻璃上,矛盾的思緒沿著水珠慢慢滋長,直到包圍了整扇窗。K坐在我身旁不發一語,任空氣凝結、時間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