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最近入手了SONY A7II機身, 一來是為了一台高質輕便相機,二來就是多年來心心念念的 MINOLTA老鏡, 為了一試求真, 又一次在日本的網拍泡了好一會,遊走之間,除了兩枝24MM起的變焦老鏡外, 竟然發現了TOKNIA 這枝滄海遺孤, 看倌可能會問有什麼特別? 容我娓娓道來,FILM年代,這種天涯焦段的鏡,說多不多,說小也不少,但用在數碼年代的機身,不是紫邊嚴種,就是眩光氾濫或色散無窮, 尤以膠製鏡身者更甚, 所以不論多便宜,這些FILM年代的變焦膠鏡我都敬之遠之,當然其中必有例外,但不在此文敍述,有機會另出新篇
而這鏡特別之處在於它是金屬鏡身...金屬鏡身的再差都比"膠"好...這可能是一種迷信...就像超合金總比FIGURE好那種迷信...BUY THE WAY.....金屬鏡身之外...它還是一枝推鏡...即是改變焦距不像一般鏡頭的螺旋扭控,而是像步槍上膛般的前後推拉....有經驗的用家必然明白推鏡那種快速變焦的絲滑感是多麼要人感動...FILM年代沒有機身防震這技術,大抵只能在風光明媚的日子才能出勤,數碼年代有了機身防震之後就像開掛一樣, 無論運動場上,舞台地帶,樹影森林中,對於所有目標我都能快速命中,未有絲毫窒礙,感覺就像成了追擊手一樣,百發百中,在我收藏中最為有感的就是SIGMA 的75-200F3.8及 75-300 F4.5-5.6的AF版,它們的出生沾染了一些歐系血統,所以反差比一般日系鏡高些,陰暗環境中的成像尤為驚豔, 因此對這種 "金屬鏡身+推鏡+AF" 三合一的存在的迷戀,揮之不去....
重點在於,這鏡在網拍上的價錢竟然是...2386円....折合四百多台幣左右,當時心裏就嘀咕著,買回來...就算壞的當零件也不虧....如此這般就買單了...
謎之聲: 你娘的...說那麼多莫不就是撿便宜.........(關你屁事)
鏡收到了 插在機身上一整個的帥... 推拉式的變焦... 如所想般絲滑無誤......唯有前鏡一條花痕的小小瑕疵(賣家早已詳述),然後當我半按快門射向我身旁的FIGURE對焦之際.....一陣摩打運轉後,糢糊之景出現,心想...不是中獎吧,呆了幾秒,就把目標移向遠一點的傢俱上,摩打聲響絕後,清晰之景重現,反來覆去試了幾遍,難道是這鏡的"最近對焦距離"..... 然後打搞了谷歌大神一輪,一整個"晴天PIGPIG",這鏡的最近對焦距離竟然是"1.9M",那門子的28MM鏡會有 1.9M 的對焦距離, 那不成我拍個半身照都要跟人站兩米以外...唉...
整個無言....初人攝途時...買老鏡前總會作些資料搜集...看看別人的評價...鏡頭的基本資料..生怕買錯買貴..害了錢包又費時傷神....怎料成了老馬後反倒疏忽大意... 唉...這鏡不能說不能用..但在我來說則不好用...天涯原則...旨在可近可遠...天涯隨攝任我如意....近時可拍人像風景..遠時可拍蟲鳥飛花...而拍人像一途...莫不過於室內巡遊,景點打卡,聚會時與人合照,那些場景之中如還要與目標物保持兩米距離,那還算得上天涯隨攝任我如意嗎?未免有點強人所難,看來便宜不是沒原因..失策失策.....
謎之聲: 阿爺教落:"便宜莫貪".........(可惜阿爺死得早沒監督我)
溫馨提示: 老馬老花 易有盲點 不忘初心 謹神行事 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