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殖民地記憶

含有「後殖民地記憶」共 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增產之背後〉的人物設定也有深意,文中的佐藤老頭,讓人想起〈送報伕〉中的田中君。佐藤老頭雖然是日本人,然而與台灣人生活在一起、融為一片,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讚美「內臺融合」、「臺日友好」,但其中的深意也可以解釋為:勞動者間的連帶,可以打破民族的分野界線。
Thumbnail
保安堂現址混雜了台日兩地的信仰與文化,這樣的拼貼添加了許多昔日被整合在日本皇權統治下的神道元素,再加上廟內供奉的「海府大元帥」,乃是大日本帝國海軍陣亡的艦長,更使得保安堂在作為信仰處所之外,有更多軍國武威與八紘一宇色彩。豎立安倍晉三的紀念銅像之後,此處比以往更成為台日兩地某些政治人物喜歡造訪的地點。
Thumbnail
入田初次結識楊逵,就拿出100元支助他的生計,當時入田一個月的薪資不過是45元,顯然是原來就有準備。自此兩人結為好友,入田時常至楊家吃晚飯,與葉陶及楊家小孩也都熟識。楊逵用這筆巨款還了欠債,並租下農場用地,命名為「首陽農場」,取伯夷叔齊寧可餓死在首陽山的典故。
Thumbnail
就筆者的角度而言,寺內的紀念碑說明文大體堪稱中規中矩,主旨就是慰靈與台灣兵權益賠償,但一如往常並沒有提到戰爭罪行與發動戰爭者的究責問題。在認同問題上則顯有內部差異,整體日本氛圍濃厚,然〈招魂碑序〉有段文字是:「炎黃子孫披髮左衽且慘遭日軍強徵派遣南洋……心不甘情不願甚至不知為何而戰又無可奈何」。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