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底煤礦與楊逵的〈增產之背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地點:石底大斜坑口,位於新北市平溪區、台鐵平溪線菁桐站上方山坡;山神宮與石底坑場殉職者招魂碑位於白石里,白石市民活動中心對面山坡。

攝影日期:2017年11月16日

石底煤礦大致分佈在平溪的菁桐、白石及薯榔三個聚落,日本殖民統治的大正年間,由合名會社藤田組開始開採。大正9(1920)年,顏氏兄弟成立「台陽鑛業株式會社」,接手石底煤礦;次年,台陽鑛業株式會社石底線(今平溪線)通車。石底煤礦後來發展到一坑至六坑,昭和12(1937)年,台陽於菁桐車站上方的山坡開鑿石底大斜坑,耗時兩年貫通各坑,此後煤炭集中由大斜坑出坑,各坑改為風坑。大斜坑口標高254.05公尺,開採至海平面以下700公尺,總深度達954.05公尺,是全台灣工作面最廣、最深之礦區,也曾是產煤量最大的礦坑。民國64(1975)石底大斜坑收坑,二坑及五坑繼續開採至1996年。

raw-image
raw-image

菁桐老街外的平菁橋頭,有一座礦工紀念雕塑;與菁桐車站隔基隆河相望的白石社區,則有山神宮一座。山神宮原位在薯榔的一坑口,1955年遷移至白石腳,並於隔年8月豎立「石底坑場殉職者招魂碑」,以悼念石底煤礦殉職的礦工──這是筆者所知,台灣三座礦工的工殤紀念碑之一。

raw-image
raw-image

讓我們把時序拉回戰雲籠罩的1940年代。昭和15(1940)年10月,日本本土的「大政翼贊會」成立;次年的4月19日,在台灣組織「皇民奉公會」;稍後的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太平洋戰爭正式拉開序幕。1943年4月,「台灣文藝家協會」被改組為「臺灣文學奉公會」;1944年5月,當時兩份主要的文學刊物《文藝台灣》與《台灣文學》均被迫停刊,取而代之的是「臺灣文學奉公會」的機關誌《臺灣文藝》。

1944年間,在臺灣總督府情報課的派遣之下,13名台、日作家分別被派往農、林、工、礦等生產前線參觀,從事戰地報導文學的創作,「如實地描寫要塞臺灣戰鬥之姿,以資啟發島民,並為鼓舞激勵產業戰士之糧」,來呼應日本帝國之南進政策。在當時的政治壓力之下,包括楊逵、呂赫若、張文環及龍瑛宗等,都不免要加入,而以擦邊球的方式來從事文學創作。這些作品大多發表在《臺灣文藝》,並集結為《決戰臺灣小說集》乾、坤兩卷。

楊逵被派遣前往的地點,就是石底煤礦,他在當地停留了一個星期,後來寫作出〈增產之背後:老丑角的故事〉。這篇作品通常被認為是小說,但因其主旨而帶有很濃厚的報導文學色彩,內文以第一人稱的方式進行:主人公我受到總督府安排前往礦區,在大斜坑坑口遇到一名礦工,是曾經在我的農場工作過的張君,張君帶我前往工人的宿舍區,結識一名日本老頭佐藤金太郎,他負責工寮的維護管理。佐藤老頭跟本島礦工及家屬相處地非常融洽,盡心盡力在維護會漏雨的工寮屋頂、反而自己淋成落湯雞,工寮區的小孩都稱呼他為爺爺;佐藤還認了一名當地少女為女兒,提供她受教育的環境並為她促成良緣。

〈增產之背後〉藉由我與張君的對話,埋設若干隱藏的暗示,例如我自嘲說:「小說嘛,本來就是捏造的」;而我問張君為何跑來挖礦時,張君則回答說:「是紅紙的徵用令啦」。論者有謂,這是楊逵藉小說人物之口,自陳其受到徵用,而不得不來奉公宣揚增產;再者,〈增產之背後〉的人物設定也有深意,文中的佐藤老頭,讓人想起〈送報伕〉中的田中君。佐藤老頭雖然是日本人,然而與台灣人生活在一起、融為一片,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讚美「內臺融合」、「臺日友好」,但其中的深意也可以解釋為:勞動者間的連帶,可以打破民族的分野界線。

小說中的我,在進入礦坑實際探訪時,因視線不佳,注意腳邊時額角就撞上、留心頭上時腳就會踢到,後來被一塊落石打昏,還是被在坑內工作的女礦工所救起。楊逵以文人的蒼白窩囊來對比於勞動者的辛勤危險,總督府的派遣,意外造就台灣文學史上第一篇關於礦業勞動的報導文學。

參考資料:

  1. 楊逵〈增產之背後:老丑角的故事〉,收錄於張恆豪編《楊逵集》,台北:前衛。
  2. 尾崎秀樹〈決戰下的台灣文學〉,收錄於《舊殖民地文學的硏究》,台北:人間。
  3. 簡乃韶〈戰時體制下的文學雜誌:以《臺灣文藝》(1944-1945)為探討對象
  4. 李文卿〈穿越皇民化運動時期的動員表象:《決戰台灣小說集》編輯結構析探
  5. 「放羊的狼」部落格〈990905平溪-菁桐車站、石底大斜坑、青桐煤礦、一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人之際的沙龍
7會員
56內容數
在地的社會與歷史記憶
天人之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1
即將過去的2024年,是1984三大礦災的四十週年,也是塵肺症老礦工組織行動的三十週年,剛好這一年,因礦災喪生的礦工之子賴清德當選總統,賴家早年居住的礦區工寮,引起社會重新看到在台灣消失的礦工,同樣這一年,承載礦工歷史的猴硐礦工文史館,因租約風波,也顯示出留下這些重要歷史痕跡,對於台灣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12/31
即將過去的2024年,是1984三大礦災的四十週年,也是塵肺症老礦工組織行動的三十週年,剛好這一年,因礦災喪生的礦工之子賴清德當選總統,賴家早年居住的礦區工寮,引起社會重新看到在台灣消失的礦工,同樣這一年,承載礦工歷史的猴硐礦工文史館,因租約風波,也顯示出留下這些重要歷史痕跡,對於台灣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12/23
金瓜石金泉寺所收納供奉骨骸,有不少是來自溫州的死難礦工,台北市溫州同鄉會得知此事,除派員舉行追悼法會與參加普渡外,並籌畫建立紀念碑,委由著名的礦業史學家唐羽撰寫碑文,2002年8月18日立碑,題為「日據時期金瓜石鑛山溫籍礦殤祭祀碑」,9月3日(農曆7月26日)於普渡同時舉行揭幕儀式。
Thumbnail
2024/12/23
金瓜石金泉寺所收納供奉骨骸,有不少是來自溫州的死難礦工,台北市溫州同鄉會得知此事,除派員舉行追悼法會與參加普渡外,並籌畫建立紀念碑,委由著名的礦業史學家唐羽撰寫碑文,2002年8月18日立碑,題為「日據時期金瓜石鑛山溫籍礦殤祭祀碑」,9月3日(農曆7月26日)於普渡同時舉行揭幕儀式。
Thumbnail
2024/11/03
九份礦工「招魂碑」材料為安山岩,碑體是方尖碑的形式、陽面刻有「招魂碑」三個大字,基座陽面刻有鐫文。由當時的知名漢詩人、漢學先生李石鯨撰文,另一名漢學先生吳如玉書法,當地的雕刻師蔣文峯鐫作,立碑人是臺陽鑛業當時的社長顏國年,與瑞芳鑛業所所長翁山英,建立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昭和九年(1934)12月。
Thumbnail
2024/11/03
九份礦工「招魂碑」材料為安山岩,碑體是方尖碑的形式、陽面刻有「招魂碑」三個大字,基座陽面刻有鐫文。由當時的知名漢詩人、漢學先生李石鯨撰文,另一名漢學先生吳如玉書法,當地的雕刻師蔣文峯鐫作,立碑人是臺陽鑛業當時的社長顏國年,與瑞芳鑛業所所長翁山英,建立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昭和九年(1934)12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九份是眾所皆知的金礦聚落,早在清代就吸引許多淘金客前來,一時之間人聲鼎沸,好不熱鬧。日本接管台灣之後開始建立礦區開採與登記制度,如藤田組等不少日本資本家紛紛投入瑞芳地區的金礦開採。這天拍完火車後我朝向九份散步。忽然想到平常老街周圍其實有不少礦業遺跡,立刻拿出手機按圖索驥來尋找祕密景點。
Thumbnail
九份是眾所皆知的金礦聚落,早在清代就吸引許多淘金客前來,一時之間人聲鼎沸,好不熱鬧。日本接管台灣之後開始建立礦區開採與登記制度,如藤田組等不少日本資本家紛紛投入瑞芳地區的金礦開採。這天拍完火車後我朝向九份散步。忽然想到平常老街周圍其實有不少礦業遺跡,立刻拿出手機按圖索驥來尋找祕密景點。
Thumbnail
二號坑舊稱蓋淡坑,年產量最高時可達三萬公噸,大斜坑深達一千多公尺,展示牌說從坑口搭台車到礦巷內需耗時兩小時,後因產量減少,1959年封坑。坑口旁有一座「蓋淡坑史誌」石碑,立於2003年;坑口旁另有一復原之磚造建築,原以臺灣煉瓦株式會社生產之TR紅磚構成,門口掛著「煤礦文物紀念館」的牌子。
Thumbnail
二號坑舊稱蓋淡坑,年產量最高時可達三萬公噸,大斜坑深達一千多公尺,展示牌說從坑口搭台車到礦巷內需耗時兩小時,後因產量減少,1959年封坑。坑口旁有一座「蓋淡坑史誌」石碑,立於2003年;坑口旁另有一復原之磚造建築,原以臺灣煉瓦株式會社生產之TR紅磚構成,門口掛著「煤礦文物紀念館」的牌子。
Thumbnail
在壽山這個地區的水泥工業,後來最為有名的,即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淺野洋灰株式會社高雄工場」,二戰之後為國民政府接收,成為「台灣水泥公司高雄廠」。從淺野洋灰高雄工場到台泥高雄廠,這一個地方有勞動抗爭的歷史,也留下若干產業的文化資產;這篇文章的目的,即在於介紹這些勞動與產業文化記憶。
Thumbnail
在壽山這個地區的水泥工業,後來最為有名的,即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淺野洋灰株式會社高雄工場」,二戰之後為國民政府接收,成為「台灣水泥公司高雄廠」。從淺野洋灰高雄工場到台泥高雄廠,這一個地方有勞動抗爭的歷史,也留下若干產業的文化資產;這篇文章的目的,即在於介紹這些勞動與產業文化記憶。
Thumbnail
〈增產之背後〉的人物設定也有深意,文中的佐藤老頭,讓人想起〈送報伕〉中的田中君。佐藤老頭雖然是日本人,然而與台灣人生活在一起、融為一片,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讚美「內臺融合」、「臺日友好」,但其中的深意也可以解釋為:勞動者間的連帶,可以打破民族的分野界線。
Thumbnail
〈增產之背後〉的人物設定也有深意,文中的佐藤老頭,讓人想起〈送報伕〉中的田中君。佐藤老頭雖然是日本人,然而與台灣人生活在一起、融為一片,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讚美「內臺融合」、「臺日友好」,但其中的深意也可以解釋為:勞動者間的連帶,可以打破民族的分野界線。
Thumbnail
導演黃胤毓以八重山台灣移民為題材的紀錄片「狂山之海三部曲」的第二部《綠色牢籠》,訪談主角是年幼即隨養父楊添福定居沖繩西表島的阿嬤橋間良子,且聽阿嬤娓娓道出那段黑暗歷史。西表島地形多山,島上的西表炭坑是沖繩唯一的煤礦所在地,在日治時期主要是台灣礦工赴島開採。由於工作環境惡劣,時稱該地為「綠色監獄」。
Thumbnail
導演黃胤毓以八重山台灣移民為題材的紀錄片「狂山之海三部曲」的第二部《綠色牢籠》,訪談主角是年幼即隨養父楊添福定居沖繩西表島的阿嬤橋間良子,且聽阿嬤娓娓道出那段黑暗歷史。西表島地形多山,島上的西表炭坑是沖繩唯一的煤礦所在地,在日治時期主要是台灣礦工赴島開採。由於工作環境惡劣,時稱該地為「綠色監獄」。
Thumbnail
簡介 關西鎮位於新竹縣東側山區,山區富含大量的石灰質,如白石般的山區,當地土壤呈現酸性,適合種植茶葉經濟作物,過去曾以製茶農業重鎮。 水泥活躍時期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國民政府接手日本在台的南方水泥株式會社,成立公營事業-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礦業生活寫照 產業東移 捲土重來
Thumbnail
簡介 關西鎮位於新竹縣東側山區,山區富含大量的石灰質,如白石般的山區,當地土壤呈現酸性,適合種植茶葉經濟作物,過去曾以製茶農業重鎮。 水泥活躍時期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國民政府接手日本在台的南方水泥株式會社,成立公營事業-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礦業生活寫照 產業東移 捲土重來
Thumbnail
《金瓜石:金仔山的黃金歲月》以歷史故事方式描述台灣礦業的發展、礦工的工作和生活型態、金瓜石的礦業遺跡等。 來到金瓜石,為了認識台灣礦業的發展和故事,先到黃金博物館。黃金博物館整個園區是以金瓜石礦業歷史與黃金為主題核心,其建築是以礦業舊建築活化再利用。有黃金館、煉金樓、金屬工藝館、四連棟宿舍、廠長
Thumbnail
《金瓜石:金仔山的黃金歲月》以歷史故事方式描述台灣礦業的發展、礦工的工作和生活型態、金瓜石的礦業遺跡等。 來到金瓜石,為了認識台灣礦業的發展和故事,先到黃金博物館。黃金博物館整個園區是以金瓜石礦業歷史與黃金為主題核心,其建築是以礦業舊建築活化再利用。有黃金館、煉金樓、金屬工藝館、四連棟宿舍、廠長
Thumbnail
一提到嘉南大圳,人人都會想到八田與一,但你可曾認識大圳背後的其他推手?
Thumbnail
一提到嘉南大圳,人人都會想到八田與一,但你可曾認識大圳背後的其他推手?
Thumbnail
  嘉南大圳,是台灣中南部最重要的水利設施,因為電影KANO,使得嘉南大圳再次出名。嘉南大圳使台灣中南部由旱田轉為水田,使台灣稻米生產走向新的境界。而嘉南大圳最主要的進水口,就是位於台南市六甲區與官田區之間的烏山頭水庫。
Thumbnail
  嘉南大圳,是台灣中南部最重要的水利設施,因為電影KANO,使得嘉南大圳再次出名。嘉南大圳使台灣中南部由旱田轉為水田,使台灣稻米生產走向新的境界。而嘉南大圳最主要的進水口,就是位於台南市六甲區與官田區之間的烏山頭水庫。
Thumbnail
魔神仔的出沒與礦業有關嗎?這聽來有些莫名,但我覺得不算完全無中生有;畢竟講到平溪,任誰腦中都會浮現耐揮之不去的礦業印象。
Thumbnail
魔神仔的出沒與礦業有關嗎?這聽來有些莫名,但我覺得不算完全無中生有;畢竟講到平溪,任誰腦中都會浮現耐揮之不去的礦業印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