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底煤礦與楊逵的〈增產之背後〉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地點:石底大斜坑口,位於新北市平溪區、台鐵平溪線菁桐站上方山坡;山神宮與石底坑場殉職者招魂碑位於白石里,白石市民活動中心對面山坡。
攝影日期:2017年11月16日
石底煤礦大致分佈在平溪的菁桐、白石及薯榔三個聚落,日本殖民統治的大正年間,由合名會社藤田組開始開採。大正9(1920)年,顏氏兄弟成立「台陽鑛業株式會社」,接手石底煤礦;次年,台陽鑛業株式會社石底線(今平溪線)通車。石底煤礦後來發展到一坑至六坑,昭和12(1937)年,台陽於菁桐車站上方的山坡開鑿石底大斜坑,耗時兩年貫通各坑,此後煤炭集中由大斜坑出坑,各坑改為風坑。大斜坑口標高254.05公尺,開採至海平面以下700公尺,總深度達954.05公尺,是全台灣工作面最廣、最深之礦區,也曾是產煤量最大的礦坑。民國64(1975)石底大斜坑收坑,二坑及五坑繼續開採至1996年。
石底大斜坑7
石底煤礦卸煤櫃
菁桐老街外的平菁橋頭,有一座礦工紀念雕塑;與菁桐車站隔基隆河相望的白石社區,則有山神宮一座。山神宮原位在薯榔的一坑口,1955年遷移至白石腳,並於隔年8月豎立「石底坑場殉職者招魂碑」,以悼念石底煤礦殉職的礦工──這是筆者所知,台灣三座礦工的工殤紀念碑之一。
平菁橋頭的礦工紀念雕塑
山神宮與石底坑場殉職者招魂碑
讓我們把時序拉回戰雲籠罩的1940年代。昭和15(1940)年10月,日本本土的「大政翼贊會」成立;次年的4月19日,在台灣組織「皇民奉公會」;稍後的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太平洋戰爭正式拉開序幕。1943年4月,「台灣文藝家協會」被改組為「臺灣文學奉公會」;1944年5月,當時兩份主要的文學刊物《文藝台灣》與《台灣文學》均被迫停刊,取而代之的是「臺灣文學奉公會」的機關誌《臺灣文藝》。
1944年間,在臺灣總督府情報課的派遣之下,13名台、日作家分別被派往農、林、工、礦等生產前線參觀,從事戰地報導文學的創作,「如實地描寫要塞臺灣戰鬥之姿,以資啟發島民,並為鼓舞激勵產業戰士之糧」,來呼應日本帝國之南進政策。在當時的政治壓力之下,包括楊逵、呂赫若、張文環及龍瑛宗等,都不免要加入,而以擦邊球的方式來從事文學創作。這些作品大多發表在《臺灣文藝》,並集結為《決戰臺灣小說集》乾、坤兩卷。
楊逵被派遣前往的地點,就是石底煤礦,他在當地停留了一個星期,後來寫作出〈增產之背後:老丑角的故事〉。這篇作品通常被認為是小說,但因其主旨而帶有很濃厚的報導文學色彩,內文以第一人稱的方式進行:主人公我受到總督府安排前往礦區,在大斜坑坑口遇到一名礦工,是曾經在我的農場工作過的張君,張君帶我前往工人的宿舍區,結識一名日本老頭佐藤金太郎,他負責工寮的維護管理。佐藤老頭跟本島礦工及家屬相處地非常融洽,盡心盡力在維護會漏雨的工寮屋頂、反而自己淋成落湯雞,工寮區的小孩都稱呼他為爺爺;佐藤還認了一名當地少女為女兒,提供她受教育的環境並為她促成良緣。
〈增產之背後〉藉由我與張君的對話,埋設若干隱藏的暗示,例如我自嘲說:「小說嘛,本來就是捏造的」;而我問張君為何跑來挖礦時,張君則回答說:「是紅紙的徵用令啦」。論者有謂,這是楊逵藉小說人物之口,自陳其受到徵用,而不得不來奉公宣揚增產;再者,〈增產之背後〉的人物設定也有深意,文中的佐藤老頭,讓人想起〈送報伕〉中的田中君。佐藤老頭雖然是日本人,然而與台灣人生活在一起、融為一片,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讚美「內臺融合」、「臺日友好」,但其中的深意也可以解釋為:勞動者間的連帶,可以打破民族的分野界線。
小說中的我,在進入礦坑實際探訪時,因視線不佳,注意腳邊時額角就撞上、留心頭上時腳就會踢到,後來被一塊落石打昏,還是被在坑內工作的女礦工所救起。楊逵以文人的蒼白窩囊來對比於勞動者的辛勤危險,總督府的派遣,意外造就台灣文學史上第一篇關於礦業勞動的報導文學。
參考資料:
  1. 楊逵〈增產之背後:老丑角的故事〉,收錄於張恆豪編《楊逵集》,台北:前衛。
  2. 尾崎秀樹〈決戰下的台灣文學〉,收錄於《舊殖民地文學的硏究》,台北:人間。
  3. 簡乃韶〈戰時體制下的文學雜誌:以《臺灣文藝》(1944-1945)為探討對象
  4. 李文卿〈穿越皇民化運動時期的動員表象:《決戰台灣小說集》編輯結構析探
  5. 「放羊的狼」部落格〈990905平溪-菁桐車站、石底大斜坑、青桐煤礦、一坑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會員
35內容數
在地的社會與歷史記憶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人之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保安堂現址混雜了台日兩地的信仰與文化,這樣的拼貼添加了許多昔日被整合在日本皇權統治下的神道元素,再加上廟內供奉的「海府大元帥」,乃是大日本帝國海軍陣亡的艦長,更使得保安堂在作為信仰處所之外,有更多軍國武威與八紘一宇色彩。豎立安倍晉三的紀念銅像之後,此處比以往更成為台日兩地某些政治人物喜歡造訪的地點。
入田初次結識楊逵,就拿出100元支助他的生計,當時入田一個月的薪資不過是45元,顯然是原來就有準備。自此兩人結為好友,入田時常至楊家吃晚飯,與葉陶及楊家小孩也都熟識。楊逵用這筆巨款還了欠債,並租下農場用地,命名為「首陽農場」,取伯夷叔齊寧可餓死在首陽山的典故。
就筆者的角度而言,寺內的紀念碑說明文大體堪稱中規中矩,主旨就是慰靈與台灣兵權益賠償,但一如往常並沒有提到戰爭罪行與發動戰爭者的究責問題。在認同問題上則顯有內部差異,整體日本氛圍濃厚,然〈招魂碑序〉有段文字是:「炎黃子孫披髮左衽且慘遭日軍強徵派遣南洋……心不甘情不願甚至不知為何而戰又無可奈何」。
纏碑,原為屏東消防組長龍揖松藏於昭和18(1943)年3月31日所立之消防殉職碑,用以紀念屏東消防組救火隊的成立過程和因公殉職者。「纏」(まとい)為日本江戶時代以來消防組用以互相識別、在火場激勵士氣的一種旗印。
建豐煤礦似乎是新竹縣最晚收坑的煤礦,昔日產煤以卡車載至內灣線的合興車站以運出礦區。近年橫山鄉公所修整斜坑口周圍的若干建築,包括礦場事務所與礦工工寮等,並建立觀景台等設施。除坑口周圍之遺址,延竹32鄉道再往上,尚有礦場風洞與儲煤櫃等遺跡。
洪致文認為這輛位於民俗公園的火車頭擁有多項唯一:台灣僅存1067mm軌距之礦業鐵道蒸汽機關車、瑞三礦業僅存的一輛蒸汽火車、日本統治時代海軍在台僅存的一輛火車等等,足可列入文化資產。但2013年台中市政府進行文資審議時,委員們認為這輛火車頭的修復方法有問題,所以沒有通過審議。
保安堂現址混雜了台日兩地的信仰與文化,這樣的拼貼添加了許多昔日被整合在日本皇權統治下的神道元素,再加上廟內供奉的「海府大元帥」,乃是大日本帝國海軍陣亡的艦長,更使得保安堂在作為信仰處所之外,有更多軍國武威與八紘一宇色彩。豎立安倍晉三的紀念銅像之後,此處比以往更成為台日兩地某些政治人物喜歡造訪的地點。
入田初次結識楊逵,就拿出100元支助他的生計,當時入田一個月的薪資不過是45元,顯然是原來就有準備。自此兩人結為好友,入田時常至楊家吃晚飯,與葉陶及楊家小孩也都熟識。楊逵用這筆巨款還了欠債,並租下農場用地,命名為「首陽農場」,取伯夷叔齊寧可餓死在首陽山的典故。
就筆者的角度而言,寺內的紀念碑說明文大體堪稱中規中矩,主旨就是慰靈與台灣兵權益賠償,但一如往常並沒有提到戰爭罪行與發動戰爭者的究責問題。在認同問題上則顯有內部差異,整體日本氛圍濃厚,然〈招魂碑序〉有段文字是:「炎黃子孫披髮左衽且慘遭日軍強徵派遣南洋……心不甘情不願甚至不知為何而戰又無可奈何」。
纏碑,原為屏東消防組長龍揖松藏於昭和18(1943)年3月31日所立之消防殉職碑,用以紀念屏東消防組救火隊的成立過程和因公殉職者。「纏」(まとい)為日本江戶時代以來消防組用以互相識別、在火場激勵士氣的一種旗印。
建豐煤礦似乎是新竹縣最晚收坑的煤礦,昔日產煤以卡車載至內灣線的合興車站以運出礦區。近年橫山鄉公所修整斜坑口周圍的若干建築,包括礦場事務所與礦工工寮等,並建立觀景台等設施。除坑口周圍之遺址,延竹32鄉道再往上,尚有礦場風洞與儲煤櫃等遺跡。
洪致文認為這輛位於民俗公園的火車頭擁有多項唯一:台灣僅存1067mm軌距之礦業鐵道蒸汽機關車、瑞三礦業僅存的一輛蒸汽火車、日本統治時代海軍在台僅存的一輛火車等等,足可列入文化資產。但2013年台中市政府進行文資審議時,委員們認為這輛火車頭的修復方法有問題,所以沒有通過審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前幾天我自己本人私人臉書,竟然被冒名我的粉專說要加好友(太歲爺上動土阿),我就乾脆加入他們來看看到底這些詐騙的手法長那些樣子
Thumbnail
大部份的情況我都很想自己掌控,那讓我有安全感。而且我很仰賴我所觀察的證據。打破這一切都是從我生了個孩子開始。 在他戒尿布時期,我非常尊重他的意願,也不太聽旁人說什麼幾歲就可以開始訓練了,我知道有些家長會因此很得意炫耀,逢人便說:「我小孩還沒兩歲就戒尿布了啦,就是要訓練。」
Thumbnail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是吳曉樂的第 4 部長篇小說。故事簡述如下:一個高中少女從學校頂樓一墜而下。作為導師的吳依光試圖抽絲剝解謎團,想找出少女不願走下去的原因。在次次的探詢中,雖漸漸找到端倪,卻也反覆戳到自身的困境。同時被媽媽控制成長的陰影又再次縈繞上心頭……
Thumbnail
❤️‍🩹背棄婚約的夫妻、離開兒女的父母,帶著追求個人的自由和快樂的心離開原本的角色,但是這個決定是否真能為自己帶來更大的能量,去愛其他人嗎? 姊妹的面色凝重,愁苦的心全寫在她那瘦弱的臉龐,她坐下來嘆口氣,氣若游絲地說到這段婚姻已經忍耐了廿年,實在不想再忍耐下去,「離婚」這兩個字廿年來已不知道
Thumbnail
「康橋幫忙打了深厚的英文基礎,讓我可以流利地說英文」,帥氣臉龐洋溢著自信,立言直率地說,康橋學校有很棒的英文師資,還有良好的學習環境,課堂上使用全英文對話,扎實的訓練聽力與口說能力,真的很有特色。而在康橋淬鍊的「軟實力」,更間接影響了後來的高中生活,甚至是大學的申請。
展望明年度的股巿仍然不樂觀,股災可能再持續一整年,但越是這樣越是投資建倉的好時機,聰明人是不會錯過每一次的股災。
總感覺自己的內在深處有個很深的恐懼,那種害怕別人的眼光和評論,不敢把自己的東西呈現出來,心裡覺得若把自己袒露出來會遭受到傷害。內心很恐懼衝突,當他人說話比較大聲或帶有恐嚇的情緒時,內在會嚇到只想把自己縮起來。 這樣的恐懼甚至影響到了生活,喉嚨像是被壓住般,無法把自己真實的想法
Thumbnail
洄瀾、後山、慢城,日治時的「陸上離島」、如今的「國旅天堂」。石雕博物館展出的〈花蓮跳浪藝術節:後花蓮八景〉,以七十年前溥心畬繪下的「花蓮八景」為引,召集十位出身花蓮的當代藝術家們,動用雙手、畫筆、甚至攝影機,進行後山的「故鄉考古」藝術創作。而我,也忍不住進行一場,專屬於花蓮的「記憶考古」...
Thumbnail
你知道在歷史上,澳洲的煤礦賣到東亞早有先例,可追溯到百餘年前嗎?關鍵線索之一,居然來自高職國文課本的一篇課文。
Thumbnail
紀錄片導演黃嘉俊以《一首搖滾上月球》拍出了罕見疾病家庭的酸甜苦澀成功吸取觀眾的目光。這次場景由陸地延伸至海洋,《男人與他的海》籌製超過三年,橫越8,500公里的距離拍攝海洋作家廖鴻基老師以及水下攝影師金磊的故事,在描繪出海人顛簸的流浪之旅外,更深層的教育意義是盼望透過兩位對海洋濃厚的眷戀,喚回身為海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前幾天我自己本人私人臉書,竟然被冒名我的粉專說要加好友(太歲爺上動土阿),我就乾脆加入他們來看看到底這些詐騙的手法長那些樣子
Thumbnail
大部份的情況我都很想自己掌控,那讓我有安全感。而且我很仰賴我所觀察的證據。打破這一切都是從我生了個孩子開始。 在他戒尿布時期,我非常尊重他的意願,也不太聽旁人說什麼幾歲就可以開始訓練了,我知道有些家長會因此很得意炫耀,逢人便說:「我小孩還沒兩歲就戒尿布了啦,就是要訓練。」
Thumbnail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是吳曉樂的第 4 部長篇小說。故事簡述如下:一個高中少女從學校頂樓一墜而下。作為導師的吳依光試圖抽絲剝解謎團,想找出少女不願走下去的原因。在次次的探詢中,雖漸漸找到端倪,卻也反覆戳到自身的困境。同時被媽媽控制成長的陰影又再次縈繞上心頭……
Thumbnail
❤️‍🩹背棄婚約的夫妻、離開兒女的父母,帶著追求個人的自由和快樂的心離開原本的角色,但是這個決定是否真能為自己帶來更大的能量,去愛其他人嗎? 姊妹的面色凝重,愁苦的心全寫在她那瘦弱的臉龐,她坐下來嘆口氣,氣若游絲地說到這段婚姻已經忍耐了廿年,實在不想再忍耐下去,「離婚」這兩個字廿年來已不知道
Thumbnail
「康橋幫忙打了深厚的英文基礎,讓我可以流利地說英文」,帥氣臉龐洋溢著自信,立言直率地說,康橋學校有很棒的英文師資,還有良好的學習環境,課堂上使用全英文對話,扎實的訓練聽力與口說能力,真的很有特色。而在康橋淬鍊的「軟實力」,更間接影響了後來的高中生活,甚至是大學的申請。
展望明年度的股巿仍然不樂觀,股災可能再持續一整年,但越是這樣越是投資建倉的好時機,聰明人是不會錯過每一次的股災。
總感覺自己的內在深處有個很深的恐懼,那種害怕別人的眼光和評論,不敢把自己的東西呈現出來,心裡覺得若把自己袒露出來會遭受到傷害。內心很恐懼衝突,當他人說話比較大聲或帶有恐嚇的情緒時,內在會嚇到只想把自己縮起來。 這樣的恐懼甚至影響到了生活,喉嚨像是被壓住般,無法把自己真實的想法
Thumbnail
洄瀾、後山、慢城,日治時的「陸上離島」、如今的「國旅天堂」。石雕博物館展出的〈花蓮跳浪藝術節:後花蓮八景〉,以七十年前溥心畬繪下的「花蓮八景」為引,召集十位出身花蓮的當代藝術家們,動用雙手、畫筆、甚至攝影機,進行後山的「故鄉考古」藝術創作。而我,也忍不住進行一場,專屬於花蓮的「記憶考古」...
Thumbnail
你知道在歷史上,澳洲的煤礦賣到東亞早有先例,可追溯到百餘年前嗎?關鍵線索之一,居然來自高職國文課本的一篇課文。
Thumbnail
紀錄片導演黃嘉俊以《一首搖滾上月球》拍出了罕見疾病家庭的酸甜苦澀成功吸取觀眾的目光。這次場景由陸地延伸至海洋,《男人與他的海》籌製超過三年,橫越8,500公里的距離拍攝海洋作家廖鴻基老師以及水下攝影師金磊的故事,在描繪出海人顛簸的流浪之旅外,更深層的教育意義是盼望透過兩位對海洋濃厚的眷戀,喚回身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