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1
這章要描述的背景,從原始社會推進到「資本累積與土地私有制度成形」的社會,多了兩個角色:資本主和地主。
工資、利潤、利息
資本家僱用勞動,並且供應軟硬體,目的是出售員工的產品(服務)以後,扣除必要成本還有剩,作為其積極冒險的獎賞。
這種情況下,員工們創造出來的價值便分成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支付他們的【工資】,而另一部分則為企業家的【利潤】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資本家幾乎不用勞動,卻仍預期自己的利潤和資本保持某個正常比例。用當今的行話來稱呼,是「淨利率」的概念吧!
⋯
另一個同為「不勞而獲」的角色是地主,在其地盤上營生,就得繳交地租。
地主出借自己的實體資本供他人使用,把這概念延伸,金融資本亦可出借。則索取的代價,比較通用性的稱呼,稱之為【利息】。
⋯
經一番論述,本章的結論是,一切收入、交換價值的來源,追根究底都可拆解為三:
⚠️ 【工資】用勞動取得的收入。
⚠️ 【利潤】經營或雇用資本而取得的收入(做為企業家)。
⚠️ 【利息】將自己的資本借給他人使用(做為貸方)。
心得:三收入源,與三本書
原來在《
國富論》的字裡行間,早已為現代個人理財的主流觀念,奠定了基石啊!
以個人而言,若稍微對理財議題有涉獵,相信對「財務自由」一詞不陌生,甚至聽到有點膩;和這詞彙形影不離的拍檔是「被動收入」,不正是【利潤】和【利息】嗎?
每個成年人都應該好好思考,自己收入的三塊來源中,是怎樣的配置?安於現在的配置嗎?是否調整(開創)配置的比重呢?
近年來,搭上自媒體熱潮,
創造【利潤】不一定得投入大量資本,這是《
一人公司》中再三強調的。至於【利息】,或者說「金錢使用費」好了,坊間的教戰資源還會少嗎?若要鍛煉心法,推薦《
致富心態》。
但覺得最一開始,先穩扎穩打從【工資】存起才是,別妄想一步登天,除非你的開局是華麗首抽(遺產、樂透⋯⋯),讓《
習慣致富》做你的打氣教練吧!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