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耘|國富論週記(04)・真實 vs 名目

2021/10/1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章致力區分商品以及勞動的【真實價格】與【名目價格】。前者以勞動或其他商品的數量來估計,後者則以金錢表示。


快速回顧

亞當.史斯密 認為每一件物品的真正價格,就是為了得到它所必須付出的辛勞,或者說它為別人省下多少辛勞。也就是說,它的價值包含一定數量的勞動
但要測量勞動實在太困難,不止是工時,也得一併考量花費的體力和腦力;所以實際上,則是交給【市場】買賣雙方討價還價來決定。就和 上一章 的討論串接起來,從以物易物,演變為金錢計價
⚠️ 勞動——抽象——真實價格。
⚠️ 具體——金錢——名目價格。
接下來分成兩條支線「講古」。
其一,以糧食價格,作為觀察「勞動價格變化」的代理指標;討論收取「永續地租」的案例,就地主的角度看待,究竟收租時是用金錢支付,還是用糧食支付為宜?
其二,關注幣與幣(金、銀、銅)的交換比例,誰是「記帳單位」誰就是老大;也檢視金屬的「條塊價值」與「鑄成幣的價價值」之間消長變化。


聯想

若要從現代找一個汲汲營營於【真實價格】的例子做呼應,可能是股票 😅。
不論是用 PEDCF 方式估計,不管模型設的簡單還複雜,價值投資者希望能找到一間公司的真實價格,再和現時的【名目價格】做比對,圖個逢低買進;但誰都沒法兒說得準,頂多抓個區間範圍,還得不時地打臉修正。
也許客觀上的真實價格真實存在,卻難以量測,看不透也摸不著。充其量,我們都活在主觀上,彼此交織成的(市場)均衡。
To be continued.

國富論週記連載中 👉 010203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9K會員
614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