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6年來,我在(19所)社大修過最硬的一門課,非北投社大「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這門課莫屬了。
好不容易終於到了最後一堂課,所有人存心要來吃吃喝喝,結果還有課堂腦筋急轉彎*%$¥₩~
就說其中的2道題目吧!
Q1:上完了1或2學期的這門課,你對社大的看法,和以往有所不同嗎?
Q2:如果你要跟親朋好友介紹社區大學,你會怎麼說?
至於我答非所問的回答是:
A1:為什麼這樣的一門課,會在這樣的時空、出現在北投社大?(上學期第一堂自介,就說這是一門讓我等了25年的課,但出現得適得其時,也確實是很難提早啦!)從今而後,類似的課會繼續在其他社大出現嗎?
A2:我週邊幾乎是同溫層,即使不是在社大學習,也會有其他的學習行動。至於那些不可能的人,我已經放下他們了,何必為了不可能的人,捨棄大有可能的人呢?
我未來的挑戰,可能不是對同溫層介紹社大,而是如何讓非同溫層的人願意來接觸看看社大。
※※※※※
補充第二題的回答,我應該不會用單一的方式介紹社大,而是看對方的情況,給出怎樣的說詞。
基於我對絕大部份社大辦學的信心,我認為不管從哪一門、哪一類課程入社大之門,只要學員在社大待得下來、待得夠久,那麼某個「奧祕之門」就會為他們開啟,至於最初是什麼原因進來、因為什麼課進來,倒不是最最重要的關鍵。
坦白說,我一開始是要去上人本基金會的師培課啊!當時若不是人本在辦文山社大、社大課程又便宜那麼多,我怎麼會立刻變心、改投社大懷抱呢?
只是,當我涉入社大漸深,了解社大的成本結構與經費來源後,我就有可能違背人性,支持社大提高學費,讓辦學更加穩固一些。
為什麼要教育當局同意,才可以調漲學分費呢?
如果社大有可能公開討論較為健康的社大辦學經費結構與來源,甚至包括社大教師鐘點費二十多年來,只有調降、沒有調升的不合理現象,讓學員更加清楚這些狀況,是否有可能讓學員透過理性的思維,決定學費的調漲呢?
如果學員願意支持調漲學費,教育當局,真的會堅持不敢漲學分費嗎?
坦白說,當學員在社大越久、參與的社大事務越多、或年紀漸長、或有教師及志工、各種優惠身份,便有可能獲得各種打折的機會,並不一定就會付出全額的學費,但如果學費不調整、教師的鐘點費沒有調整空間,社大就不容易有更為健康、正常的運作機制。
當然,即使社大學分費、教師鐘點費得到調漲的可能,也不表示所有的社大都敢於跟進,辦學者還是會斟酌當地的消費能力與習慣,做出是否調漲的決定。
我總是記得,最初,當文山社大學分費從600元調漲到800元的過程,是經過校務會議討論機制的,而不是誰規定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