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結局,是單身神話的破滅嗎?或許可以先回到電影發行的時空去討論這個議題。


在《第》原著中,複雜的男女關係、隱晦的同志描寫,到了電影全部被和諧。這其中當然有製作團隊的理念,但更多的是 — 為了逃避海斯法典(Hays Code)審查的不得已(海斯法典要到1968年才廢除,改由電影分級制度取代)。若不刪改,電影甭想拍攝,所以淡化性色彩、變成討喜甜美的異性戀浪漫喜劇,有了女主角被真愛「拯救」的結局,既是編導想法,也是時代下的不得已。


然而,荷莉的美好結局,看似保守,卻也是另類的逃逸路線。在這之前的1950年代,好萊塢的銀幕女性形象,不是像桃樂絲·黛(Doris Day )那樣的貞女,一定要婚後才肯發生性行為。要不就是瑪麗蓮·夢露( Marilyn Monroe )式的性感尤物,被無數男人渴望,但離「良家婦女」的標準有一段距離。


而向來是「好女孩」代表的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破天荒演出交際花,便是瓦解了傳統女性二元形象的框架。情慾自主的「壞女孩」也可以甜美可人、惹人憐愛。而「壞女孩」最後更不用被道德懲罰,可以擁有童話般的美好結局。


所以,與其說《第》破解單身神話,不如說《第》是開創單身神話的推手,《第》也成了1960年代影視女性形象的解放先鋒之一。


當年,保守的女觀眾發現,成為妻子不一定是唯一的道路,勇於表達對性與金錢的渴望不是壞事,像荷莉那樣五光十色的單身生活,似乎也不賴嘛?而想和帥哥在雨中擁吻,或流浪到巴西都可以,就看妳覺得自己被什麼所困、想掙脫什麼。總之呢,不會是倫理道德。

I'm just Ordinary
I'm just Ordinary和其他 2 人喜歡這篇
加入討論
1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