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us是小編很喜歡的一部家庭親情美劇,其細膩的描繪了每個角色的生命歷練與心境,十分入微的刻畫每段關係與互動
其中最令小編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在S2E11中,兒子Kevin因酒駕接受諮商治療,並邀請其兄妹Randall與Kate,以及他的媽媽Rebecca參與家族治療的過程。Kevin提及家庭問題並與Randall爆發衝突,當Rebecca欲阻擋要憤而離席的Randall時,出現了以下的對話(「」代表Kevin,『』代表Rebecca):

「你真的愛你的孩子一樣多嗎?」
『沒錯,我愛你們都一樣多。』
「不過在這裡你難道不想說出實話嗎?那就是你最愛的孩子其實是Randall吧!」
『不!沒有這回事!』
「好啊!那你說出一件只屬於我們兩個特別的事情!」
『Kevin拜託停止好嗎?你這樣對我讓我感到心煩,真的很不好。』
「那你就承認你最愛Randall,我們也不用再假裝這個家有多完美…」
『我沒有!那是因為他很省心(easier),我撫摸他他不會躲開,他在青春期時也沒有總是悶悶不樂,然後莫名其妙生我的氣,而且他沒有在你父親過世的時候拋下(abandon)我離開。』

關係是雙方互動之下的結果,只是多數情況下,我們看見的是自己的感受與對於事件的解讀,鮮少看見其中彼此的關係或是自己的態度與角色所帶來的影響,當我們都是負傷的人,不免都帶著傷痛與對方互動,因此在關係中難免會有不一樣的觀點、顧忌、擔心或卻步,進而影響彼此的關係。
當我們未曾告知對方自己的感受與狀態時,便容易使雙方的關係出現誤解,也可能使得彼此漸行漸遠,同時也讓關係持續帶著傷痛互動著。
在華人社會中,因社會文化脈絡,常造成親子間的溝通互動不易,有些家庭帶著權威,有些家庭帶著傳統的思維模式,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套相處方式,這樣的方式也影響著彼此在溝通與互動上的理解。

家族治療工作者薩提爾(Virginia Satir)指出,溝通是人們傳遞訊息、彼此將訊息賦予意義與詮釋,並且從個人內在與外在做出回應的過程。
因此溝通不只需要我們能夠表達自己內心的聲音,也需要去聆聽與理解別人所傳達的意思,不然這份互動便容易淪為各說各話的爭論。
然而我們都帶著傷,亦可能在溝通的過程中受傷或傷害到他人,所以在進入溝通前,都需要先照顧自己的內在傷痛,承認與看見那個受傷的自己,才有足夠的力量表達自身的感受,與面對可能出現的挫折。
在安頓與照顧創傷後,我們的內在才有空間看見關係的困境及理解他人的不易,因理解也是關係溝通重要的一環,往往理解與溝通是並行的,我們會在一來一往的互動中,試著表達與理解彼此的想法與感受。
當我們能夠理解彼此的立場後,才有辦法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並調整彼此的互動方式,找到一個關係最舒適的定位。

照顧受傷的自己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個人有屬於自己療傷的方式,我們可能需要花一些時間與心力,才有辦法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在需要的時候,我們可以藉由心理諮商,好好整理自己內在的狀態,安撫心裡的傷痛,也可以與心理師討論或透過演練,嘗試不同的溝通方式,以找到關係中更合適的互動模式。

#這就是我們 #Thisisus #美劇 #影集 #親子關係 #關係 #衝突 #溝通 #理解 #療傷 #情緒 #不正經 #不正鯨 #心理諮商 #諮商 #台南諮商 #王郁盛心理師 #高郁婷心理師 #黃琳幀心理師 #曾奕樹心理師 #溫國靖實習心理師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