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

含有「心理諮商」共 195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自從經歷大寶被保母虐待後,我就開始定期接受心理諮商。 經過一年多來、32次的諮商,我看到了自己的改變,更令我意外的是,這個改變發生在我與諮商師之間。 當時的我剛懷第二胎,同時面臨身體上的變化、工作責任增加、以及大寶復健等狀況,時間很滿、壓力也很大,因此詢問諮商師是否能降低諮商的頻率,
 8 歲的我,想當超人。 18 歲的我,想當一個有前途的人。 28 歲的我,想當快樂的人。 38 歲的我…… 怎麼都已經三月底了,氣溫還是不到 15 度,天空像是忘了上色,只有灰。冷空氣讓人透不過氣,彷彿連機車都感受到這股沉悶,發動時一陣猶豫。我的心情也是,不難過,但也不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生成吉卜力風格圖畫和AI取代心理師的議題,作者認為AI並非剝削創作者,而是提供新的創作和療癒途徑,促進知識普及,呼應水瓶時代的精神。
0/5出鞘的雙面刃:AI
「混沌少年時」中第三集的心理師與男主角的對談場景尤其引人注目,這種晤談技巧在台灣的司法精神鑑定中也有類似應用。臨床心理師透過測驗、觀察及晤談,提出心理衡鑑報告,協助釐清嫌犯的心理狀態。劇中,男主角試圖隱瞞犯案實情,但心理師巧妙地揭示了他的內在世界和犯罪心理。
Thumbnail
5/5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
彼得潘-avatar-img
1 天前
年輕時訂閱過“心靈”雜誌(主編:王溢嘉 老師)是偏向心理層面的好雜誌 涵括腦 身體 生心理 觀念甚至對愛情 性的剖析都非常到位 拜讀大作聊到心理醫師 當時雜誌也提到‘’嫌犯側寫‘’ 說是在案發現場觀察後和辦案人員聊幾句就能描述“可能”嫌犯的樣貌 性別 甚至膚色 身高和大約年紀和可能的國籍 還能素描出概略的長相和可能的犯罪動機。這太神奇讓我質疑 一如我對靈媒和寵物狗語師抱存疑態度 因為太離奇。 年歲漸增讓人寬容 不再較真 容許的灰色地帶越來越寬 他們說相信了才有奇蹟 也許吧 但我更相信奇蹟與我無緣就是! 翻拍 心靈雜誌74/7/15 49期 內頁條目:
穗波心理師-avatar-img
發文者
1 天前
1
彼得潘 心理側寫,psychological profiling 確實有這門技術,比較是從大數據得出的現在AI應該也做得
1
在今天晚上走進心理諮商室以前,我所能做到的,就僅僅是,「不去想」。 昨天,或許是我說話方式過於激進,或他最近壓力大,或其他原因,我不知道。 重點是,從未對任何人生過氣的同事,對著我,發脾氣了。 他很努力地在向我解釋自己為何這樣做,而不是那樣做。 我默默地點頭說瞭解了,真的很抱歉誤會你
根據臺灣自殺防治學會在110年發布的調查研究報告指出,全台約1/4~1/5的民眾有睡眠困擾,衛福部健保署在111年最新公開的資料中亦顯示,110年台灣約有441萬人服用安眠藥,相當於每5人中即有1人服用安眠藥。 雖然目前在台灣仍多以藥物來治療失眠,不過仍有為數不少的人不想單靠藥物,這些人即會透過心
這篇文章探討了個人在參與LGAT課程POP的親身經歷,描述了課程中具有爭議性的活動,以及課程中強烈的推銷下一階課程和同儕壓力。文章也批判性地分析了課程中聲稱的心理劇治療,並以實際案例指出其效果存疑,甚至可能造成負面後果。作者分享了停課後收入提升和生活改善的經驗,並對課程的有效性提出了質疑。
Thumbnail
有些人口口聲聲說「我想要被理解」,實際上他想要的是「你照我說的做!」,到底真正的理解是什麼呢?
Thumbnail
喵喵-avatar-img
3 天前
先理解自己再理解他人,與其希望他人懂,不如先把自己搞懂
當你難受時,好好哭一場。 然後問問自己: 「我為什麼哭?」 「我真的做錯了什麼嗎?」 還是,我只是沒有順從他們的期待,就被責難了呢?」
付費限定
願你我,都能在理解彼此之前,先學會好好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