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26發佈於 2024/08/26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於2017年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整部電影以沈穩且細膩的步調,描述主角Chiron在兒童、青少年與成人三個階段的成長經歷與自我認同發展脈絡,其中牽涉到了西方國家的種族議題、毒癮、脆弱家庭、校園霸凌、創傷經歷與酷兒認同等議題,剛好這週適逢台北同志大遊行,因此想要來聊聊主角同志身份的部分。


「你沒有被耍過,你在外面就混不下去了」
可能因為本身個性特質的緣故,Chiron從小不停被媽媽或同學叫「娘炮」(Faggot,為對同性戀者的歧視字眼),在學校也處處被針對與霸凌直到青少年,起初Chiron一直都選擇躲避與壓抑,直至有次霸凌者唆使Chiron喜歡的對象Kevin揍他,導致Chiron轉變並選擇反抗,並走上入獄、販毒的歷程,此時的他意識到,自己必須穿戴一身盔甲才能不再受傷。

這讓我想到一個概念稱為「拒絕敏感度(Downey & Feldman, 1996)」-意指個體因過去負向經歷的累積,導致他們傾向認為別人會拒絕自己,因此即便在中性或曖昧不明的情境下,也會擔心自己的需求被拒絕而產生高度的焦慮情緒,並轉成憤怒、退縮、攻擊等行為反應。
而後此一概念也被運用在少數族群(種族、性傾向、性別等),因為社會文化對他們的歧視與污名,使他們更容易有被拒絕的擔心,進而對外在刺激抱持高度的警覺,為了自保而閃避可能導致危險的情境,或是先發制人出現攻擊的反應,雖然這些行為避免了受傷的可能,但也影響了他們的人際互動關係。

在行政院去年針對LGBTI生活狀況調查報告中,指出這一年他們所感知到的社會歧視與敵意減少許多,但仍有多數人受到他人的言語、肢體或精神暴力的傷害,這些經驗的累積,便可能使許多同志族群像Chiron一樣生成帶刺的盔甲,雖然這樣的防衛機制有助於生存,但也容易損害到他們的身心健康。若我們能夠更共創尊重與包容多元的社會,他們便能慢慢卸下如此沈重的盔甲。


「你是唯一一位觸碰過我的人」
在經過數年之後,Chiron與Kevin無意間重啟了聯繫,即便對方曾經傷害了他,但也是唯一一位在Chiron感到脆弱、無助的時候,觸碰與安撫他的人。
這讓我想到2012年的電影《LOVE》,片中的小霓看似堅強、難搞且對許多事情毫不在意,卻在感受到被背叛時所說的:「我就是難搞又臉臭,可是那就是我啊!難道因為我不夠偉大,我就不配愛人,也不值得被愛嗎?」。許多時候,我們時常看見他人戴上的完美、堅強、陽剛、防備等面具,便容易忘記不論是誰,內心都會有脆弱的一面,也都需要被承接與理解。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內心能被接住,但要表達脆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能會有不被理解或被拋下的擔憂,因此大家可以看看我們上週的文章,找到讓你感到信任且安心的對象,並在確認對方的狀態與意願下,一點一點的傾訴自己的感受,以及表達自己的需求。循序漸進地展現脆弱的一面,能夠幫助我們慢慢消弭不被接納的害怕,也讓對方能有足夠的時間理解你的內心。倘若在這過程中,彼此意識到這些狀況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時,也請記得適時的尋求專業的資源。


「你必須決定自己要當什麼樣的人,不要讓別人替你決定」
近期在Dcard彩虹版有一篇文章,告訴男同志若要交到另一半的話,你應該或不應該呈現哪些樣貌或行為,例如「你應該要去健身變壯」、「你不應該留長頭髮」等,說著你要成為社會期待的樣子,否則你就不值得被愛。這些社會顯性或隱微的歧視,讓許多LGBTI陷入他人期許的巢臼,開始偽裝並壓抑自己真實的想法與感受。
「想成為怎樣的人」需要我們不停地探索與調整,而在「成為想要的模樣」的路上,很可能會因為跟社會的碰撞而受傷與挫折,經歷一段起伏顛簸的過程,這條路也許會很難過,但你可以不用獨自面對,除了找身邊的支持外,社會上也有許多的資源,例如同志熱線、台南彩虹街6號等機構,可以在你感受到無助或迷惘的時候給予支持。
最後想送給大家一首小編最近很愛的歌《行走的魚》裡的一段歌詞:「別後退聽我說,人們愛你的光,我偏愛你的黑、你的笨、你的錯」,希望大家記得不論自己是什麼樣子,都是值得被愛與呵護的,並記得好好照顧那些脆弱而真實的內心,也願你們都可以被溫柔的對待。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 #電影 #同志認同 #同志 #LGBTI #同志大遊行 #不正經 #不正鯨 #心理諮商 #諮商 #台南諮商 #王郁盛心理師 #高郁婷心理師 #黃琳幀心理師 #曾奕樹心理師 #溫國靖實習心理師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