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Netflix上推出一部印度電影《誰偷了垃圾桶?》(Maharaja),經常登上排行榜,可以說是相當熱門的電影。不過,必須提醒的是這部電影對於時間的排序,時而倒敘,時而又回到原本故事的時間軸,必須要專注地看。並且,最好能夠將各個不同的角色,包括其年輕時的面貌都可以清楚釐清,才能夠掌握整個電影的故事脈絡。另外,這部電影充滿了人的罪惡、暴力,並且允許「私刑」的場面,在看電影的時候,有時會在不舒服、疑惑中讓人分心,這也是看這部電影必須先做好的心理準備。
從網路上的一篇關於這部電影的文章〈《誰偷了垃圾桶》的「拉希米」、瑪哈拉賈、以及眼鏡蛇,有什麼意義呢?〉,從印度教的神明來分析電影中的角色,是一篇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部電影的文章。其中,男主角瑪哈拉賈(Maharaja)在電影中扮演著女兒茱蒂(Jothi)的慈父,卻在關鍵時刻所展現的是充滿權柄的國王,或者是印度教神明的守護之神的毗濕奴(Vishnu)。而曾經保護女兒的垃圾桶,被當作拉希米(Lakshmi)在崇拜,原來拉希米是梵文中的女神,是守護之神毗濕奴(Vishnu)的妻子,也意味著是「引領人們前往目的與達成目標之神」。當然,在這篇文章中有更多從印度教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值得我們上網搜尋這篇文章細讀。
在這部電影中,男主角瑪哈拉賈透過到警局報案,向警方聲稱他有一個垃圾桶「拉希米」不見了,受到警察當作笑話看待。詭異的是,透過男主角的視角觀察,讓本應該代表正義的警察,他們卻處處想要佔罪犯或者一般民眾的便宜,甚至透過各種貪污的方法得著好處。而電影中的另外一個故事的軸線,聚焦在三個經常犯罪的人身上,他們尋找可下手的目標,好讓他們可以搜刮別人的財產。一旦他們闖入時,有人看到他們的長相,便兇狠地將他們殺害,絕不會留下任何的活口。整部電影似乎表達出每個人都有其軟弱的一面,即使警察本應該是正義使者的化身,卻也充滿著罪惡。但是,這一點都不陌生,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少有人很完美地扮演「正義使者」,反倒是大部分的人都是既有正義感,卻在某些時刻所展現出來的是罪惡、軟弱的生命。
不過,即使再怎麼極度邪惡之人都有其柔軟的一面,就如同三位罪犯中的塞爾旺,面對他的妻子、女兒,所展現的溫柔與他在逞兇鬥狠時的模樣,簡直是天攘之別。不過,這樣的慈愛之心卻因著他所犯的罪惡完全地抵銷,就如他的妻子知道他是一個十惡不赦的罪犯時,拒絕他和女兒有任何的接觸,並且詛咒他,還說「就算我死了,你也別出現,也別來我的喪禮。」這樣的場景確實讓人感到不勝唏噓。相對地,男主角瑪哈拉賈在面對自己的女兒受到侮辱,即使私刑對於現代司法的角度是不被認同的,施加暴力的場景也讓人不捨;不過,他所作所為卻被認同,因為在電影中他是慈愛與公義的化身。
最終,出人意外的情節卻在最後爆發出來,在電影中,原本男主角以垃圾桶不見當作報案原因,其實是為了調查警察局有人參與了對她女兒施暴的案件,所以,他才隱瞞著真正的報案原因。當電影情節慢慢揭曉謎底的時候,三位兇手受到了報應,為了自己的犯行付出代價,電影似乎八股地傳達善有善報的觀念。然而,就在茱蒂親自與罪犯塞爾旺見面時,對他說「我期待來這裡見到世上最可恥的人,而我現在正在看著他。」並且拿出一袋的黃金給他,並說「別以為你這麼做是件多麼了不起的大事,我不會崩潰的,我會忘了這件事。如果你也有個女兒,回頭問問她,每天會遇到幾條像你一樣骯髒的狗。」最後又說「如果我沒過來,你早就被我爸殺了,記住,不是你對我慈悲,是我對你慈悲,饒了你一命,你可以活下去。」最後,在茱蒂轉身之後,塞爾旺發現茱蒂背部有一個疤痕,確定了茱蒂是他的女兒。他發現自己成為親自傷害女兒的父親,他開始崩潰,最後自殺。
最後的爆點讓這部電影所要傳達的焦點從邪不勝正、惡有惡報的情節脫離出來,反倒是提醒一個人的罪惡不只是傷害他人,終究也傷害自己的生命。特別是當茱蒂說她自己不會崩潰、會忘記被傷害的事,因為她受到瑪哈拉賈的慈愛守護著,即使受傷了,也會留下疤痕,生命卻可以繼續往前去。而本來傷害人的賽爾旺,成為這部電影中受傷最嚴重的人,妻離子散,並且讓自己破碎的心完全沒有癒合的機會。在我們的生命中也是如此,活在罪惡中,一心想要傷害別人的人,最終所得到的最大報應,就是誤以為受傷的是別人,反倒是自己傷得最重。然而,被傷害的人看起來是軟弱的,即使這些傷害影響到其往後的人生,卻仍可以在慈愛的圍繞中漸漸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