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看到某歷史網紅發文解釋,自己為何中國史做的比台灣史還多,他的解釋很直接:因為前者的市場大於後者。貼文下面看起來也沒什麼人出征他,大概就我自己在那邊感覺很複雜吧?
畢竟,不久前才有那麼多大咖的藝人紛紛做政治表態。而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理由不就是因為台灣的市場太小,中國才是這群反骨仔胚可以一展長才的舞台嗎?並不是預測該歷史網紅未來也會變成一員,而是,他的這種解釋,真的讓我很有既視感。
而且仔細想想也不對,能講會講中國史的人,(海外)中國人一定也不少,這種經營策略的被取代性不會很高嗎?中國史愈講愈多,他如果繼續紅下去,受眾有一天如果是中國華人多於台灣華人呢?那他打算迎合誰?
如果每個人都向主流靠攏,那些出台文書或繪本,堅持台語家庭的台灣人,是在哈囉?台灣人本來就是少數,如果連我們都不願意為自己多做點什麼,不說自己的母語,那世界上還有誰有義務來了解台灣人的歷史文化?當然,我講的都是理想,網紅迫於現實壓力,捨棄理想也是必然的吧!
最一開始看到他的節目,還想說台灣史或許能因此走出另一條不同的論述。但追著追著,愈看愈不對勁,有些歷史論述在處理國族認同上非常草率混亂,還呼籲那種虛無、遺忘式的島內族群和解。講難聽一點,換湯不換藥,看似很潮很FANCY,立場卻還是國立編譯本的那套,架空台灣主體的史觀。
不過,現實就是現實,或許他不這麼說,就會被視為激進異類,不會有流量吧?相比我這個流量幾乎零的人,他很會經營,比我厲害許多也是事實,也並非毫無可學可取之處。因為我本身並不是靠這些流量來賺錢生活(每天都要做實驗呀),所以對市場的敏感度很低(低流量也漸漸看開了)。但相對而言也不受制約,所以才會對他古板的發言感到困惑吧!
我如果只向主流靠攏的話,大可輕輕鬆鬆地把台灣文化鑲進大中華的框架,畢竟例證有多少就有多少,主流的觀點嘛,源源不絕。且不說做文化論述,幾乎沒有台派有興趣。接近國族主義,又會被在台華人恥笑是過時的老台獨,還可能揹上撕裂族群的罵名等等。重點是,寫出來流量極低,幾乎沒人看(當然,品質也有待加強)。
不過,即使是沒人看的文章,也是我一個非關科系出身,瘋狂翻書、查論文、親訪古厝或老照片,尋找各種台灣文化的可實證特異點,反芻好久,才好不容易擠出來一點點結論(為自己拖稿找個道貌岸然的藉口)。不找還好,一找才發現,我能參照的資料好少好少。常常都是看到:『台灣文化和中國不一樣』等論述,輕巧帶過,毫無例證,頭就很痛。
為什麼要這麼做?當然可以說是因為內心的自卑漩渦,傾向不斷捲入一些外部的知識來填補內心的無底虛空;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國外待久了,接觸許多外國人和他們對台灣的看法,深知『中華民狗』和『中華文化』對台灣有多毒,所以才開啟自我療癒的排毒人生。
只是,我能保持這樣的初衷多久呢?說不定會罵到以後的自己?只能先寫文降低焦慮,警惕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