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last_publish_at
更新於 2024/10/22發佈於 2024/10/22

早上醒來,第一個念頭竟然是:在社大,「好」學生的定義是什麼?


前些年,我曾在臉書寫過,想不到離開正規教育(或者說,義務教育)那麼久了,好學生症候群還留在我身上,可見規訓的力量之強大。


但是,那些小時候可以稱得上是「好學生」的種種言行舉止或表現,在社區大學還適用嗎?


我由於進入社區大學的起手式,就是每週從花蓮搭飛機到台北上社大,(我通常會趕緊補充,自己絕對不是有錢人,只是用錢的想法和一般人不一樣。)因此,「那個住最遠的人」=勤學,大概就是我的基本形象。

如今又因為我有讀遍全國各社大的目標,

因此在基隆、在新竹,我還是「那個住最遠的人」,由於我是文山社大的黃埔一期學員,無疑在社大也是年資最久的學員(之一)。

但如果,只是每次都很費事地來到班上,

在社大最資深的學員,那並不足以構成「好」學生的要素啊!


社大本身的基本遊戲規則,不看學歷/力,

不看經濟條件(經濟弱勢還可以得到減免),也不是真的打什麼成績(出席達到2/3就結業啦~),不可能用成績論英雄/雌,

而因為鼓勵終身學習,於是大大翻轉了留級的形象。


儘管,社大「好」學生的定義不明,但是,對於何為「奧客」學生,各社大心裡都有一把尺,那個尺度不需(也不宜)言明,大致不會相差過遠。


我曾經是個同時具有「師、工、學」角色於一身的社大人,在不同的角色上,對於「好」學生的要點排序上也有所不同。


我剛開始當「社大教師」時,曾經陷入一種糾結:

到底,要以讓學員留在班上久一點好呢?

還是,要以讓學員離開這個班為目標,以便他們能進行更多元的學習呢?


但後來,我發現這些的決定權並不在於教師本身的自我設定,社大學員自己會有取捨,在社大待得久的老師,儘管都認真努力,但終究也都要很隨緣。


一直以來,我極少選那種學員很多的課,

也有可能是自己感興趣的課,人正好都不會多,由於當過社大教師,讓我特別注意到,如果人太少,會影響班上氣氛,可能也會打擊到老師的士氣(雖說,老師們自己也都知道要隨緣了啦~)於是,我會盡可能少請假,為的不是自己要全勤,而是要維持住班級的團體動力。


但這種心情,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想這麼做,也談不上「好」學生與否,不過,若老師知道有學生是這種心情,大概都會覺得「很感心」吧!


目前我又回到只是具有「學員」的角色,然而,曾經當過全國各社大評鑑、獎補助委員、部份縣市社大審議會委員的我,自然也不會只被當成普通的學員,(儘管,我自認為真的只是來學習,並不是來探社大的底,或來秘密品評社大米其林等級的~哈)。


目前的自我期許,就是成為班上的一種平衡力量,適時看出我所在的班級、當學期的狀態和需要,就在自己能力範圍內使力。而如果實在是走不下去的老師或課程,就是let it go吧!強求完全不是好事。


對現階段的我來說,能在班上現身就盡量現身,這是基本的,保持那個增進班級取得平衡的正向力量,當然,也要悠遊在我選的每一門課程裡。


下個階段,也就是2025年春天起,我的目標是跳出同溫層,試著去選過往26、7年自己認為不會選的課,看看在那樣的課程裡,

都有著怎樣的風景吧!


如果我有可能在社大學習50年(到80歲),

中途轉向,往其他自己不曾接觸的面向伸出觸角,甚至,適當地體驗學習的不順、甚至挫敗,應該也有助於從別的面向,看見自己吧!


我的終極目標是,通過50年的持續學習,

把那些所謂的「好XX」的標準,慢慢解構掉,當個自由自在,無入而不自得的人吧!

(但現在還沒辦法,還是很容易隨各種現象有所起伏。)

夏青青說文解字-avatar-img
夏青青說文解字和其他 2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