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感覺「記憶變差」,小時候學什麼都特別快,一看就記住,到了成年之後學習速度就變慢了,然後過了中年之後,記憶力變差,學起來就更慢了。

看了日本著名輸出達人「樺澤紫苑」寫的《最高學以致用法》

我才發現根本用錯方法記憶,我們總是「輸入太多,輸出太少」

難怪記憶力下滑,學習力也跟著大打折扣。

其實這是有根據的,美國國家實驗室測試人在學習的時候,用什麼方法記憶能維持最久?

記憶排序分別是:

「教其他人」> 「自己實踐」>「小組討論」>「講師示範」「視聽教材」「閱讀教材」「聽課」。

若一定要講前三名的共通點,就是「輸出」為主的主動式學習,後者則是以「輸入」為主的被動學習法。

輸入是把資訊放進大腦裡,輸出則是經過大腦處理,然後表現出來。

「聽」和「讀」是我們輸入資訊的方式,「説」和「寫」就是輸出。

現代人輸入太多,輸出太少,資訊的輸入與輸出要同時流動,就像開窗戶讓空氣流通一樣,就比如像是我們的呼吸,輸入是吸、輸出是呼,光是吸氣沒有吐氣也不太正常。

所以我們才需要學會輸出,讓輸入與輸出保持流動,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亞瑟‧蓋茲(Arthur Gates)實驗證實:

用30%的時間輸入,用70%的時間輸出,效果最好。

他找來百名學生來背「名人年鑑」,他讓學生先來「背書」也就是輸入,以及「答題」也就是輸出,目的是要測試找到效果最好的學習方法。

實驗結果發現,學生花費30%時間背書+70%答題的組別效果最好,對現代人來說,可能是70%輸入+30%輸出,甚至誇張點來說,有的人可能可以滑上一整天的手機,這代表你幾乎是零輸出的狀態。

不過你一定想問:

不擅長輸出的人,應該要從何學習輸出呢?

你一定要試試用「說」的懶人日記,因為說話是你每天都在用的「輸出」

想要學習輸出,就從「說話」練習起吧,最簡單的方式就是

描述前一天發生的事分享給其他人聽

無論是你看到的、聽到的或是體驗到的事,就練習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具體的方式是「陳述事實」加上「你的感想或意見」,只要盡量說出「你個人的意見」,熟能生巧,你就不再會那麼害怕輸出。

接著請你把這些感想用手機、紙筆記錄下來,也就是寫日記。

寫日記的好處多多,不僅可以提升你的輸出與寫作能力,也能提升韌性以及自省能力。

藉由說話寫懶人日記去把你的想法給表達出來,每天頂多5~10分鐘,輸出其實真的很簡單,而且也有人是利用社群媒體去練習輸出,例如你可以在臉書上分享想法,或是IG上分享照片並寫下當時的心境,這都是現代人很常見的輸出方式。

重點不是寫的好或壞,而是在於持之以恆。

總結5個增強大腦記憶的技巧 ! 💪

反轉你的金魚腦,越用越靈光。

➊ 「小組討論 」

➋ 「實踐想法」

➌ 「以教代學」

➍ 「說給別人聽」

➎ 「寫日記 」

丁雅鈴
丁雅鈴和其他 2 人喜歡這篇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