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法貝爾曼》/下圖《巴比倫》
2022年,兩部獻給電影的情書橫空出世,史蒂芬史匹柏的《法貝爾曼》與達米恩查澤雷的《巴比倫》,但我選擇去看《巴比倫》,我選擇《巴比倫》的原因,是因為達米恩的前作《樂來越愛你》有如魔藥迷幻著我,讓我愛上達米恩這位導演,再加上《巴比倫》瘋狂般的預告,加大我對《巴比倫》的注意力。
.
我並沒有在貶低史蒂芬史匹柏,我依然認為達米恩與史蒂芬還相差甚遠,但是《法貝爾曼》在宣傳上面與《巴比倫》比起來,沒有那麼熱烈,有可能《法貝爾曼》是史蒂芬的半自傳電影,裡面的劇情靈感來自於他小時候的家庭,深怕家人會討厭這部電影而蒙羞,不太想被別人看到,但這只是我的推測。
.
許多人看完《法貝爾曼》與《巴比倫》對此做出了比較,有人覺得《法貝爾曼》勝與《巴比倫》,也有人非常愛《巴比倫》,也有人認為兩部電影情書在同一年釋出顯得有點乏味(就像是2023年的《芭比》與《可憐的東西》),因為都是在講對‘’電影的愛‘’與‘’女性議題‘’,而當年我就是非常愛《巴比倫》的那群。
.
時至今日,我重看了史蒂芬的《法貝爾曼》,對此我也重新審視這兩部作品之間的關係,我認為這兩部是不能比較的作品,因為他們對電影的愛意是不同層面的,一個是在反映電影的初心,一個是在反映延續這份初心的後代們,他們可以說是連貫的,非常很適合放在雙片連映。
.
達米恩的《巴比倫》反映在無聲電影與有聲電影交界處,就像是《萬花嬉春》,這些曾風光在無聲時期的演員、導演、攝影師與其他工作人員們,該如何面對另一個時代颱風,有些人幸運地逃過去,有些人靠著努力與機智撐過去,但有些人無法經歷時間的考驗而被淘汰,可是他們真的是永久消失在大螢幕嗎?
.
無聲時代的確是結束了,但是他們作品與精神都會依然播放下去,繼續流傳到下一世代,甚至是好幾千年都有可能,《巴比倫》不是講述一個時代的結束,而是一個舊時代成就新時代的開端,並且影響著後代延續他們的精神與創意,拍出一部又一部的電影,在電影結尾的跨世紀蒙太奇,就是代表時代承襲的意象,你再想像把蒙太奇倒放,彷彿回歸到創造電影的初心,那顆一發不可收拾的奇異點。這也是我為什麼會爆哭的原因,‘’他們永遠都看不到自己創造了如此美妙的世界,但現在的我們,都看到了‘’。
.
史蒂芬史匹柏的《法貝爾曼》以一位叫Sam的小孩視角,講述他是怎麼看待電影的,以及電影是怎麼影響他的(當然也有最重要的家庭因素),Sam就是上述所說的‘’後代‘’,而舊時代就是他的父母、舅公以及他所看過的電影,父母促使Sam拍電影的興趣,在演藝圈翻滾過的舅公,授予Sam成為藝術人的精神與責任,電影賦予Sam想像力。
.
最能凸顯這點就在結尾Sam見到《驛馬車》導演約翰福特,約翰福特告訴Sam:「地平線以上跟以下的所發生的事情,才是大家想關注的,如果地平線在中間那他就會是一部無聊的電影。」在最後史蒂芬還調皮的把鏡頭往上抬,讓地平線在底部,愛了,愛了!!!
.
《法貝爾曼》透過後代視角,表達活在電影存在的世界是多麼榮幸的一件事,甚至是在創造屬於自己的電影,自己的世界時,是一件令人非常振奮的事情,而這些後代也成為我們尊敬的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馬丁史柯西斯、昆汀塔倫提諾、史丹利庫柏力克、達米恩查澤雷等等。
.
所以別再拿《巴比倫》與《法貝爾曼》做比較了,這兩部根本是連體嬰,而這兩部也剛好同時在Netflix上架,如果電影院不能雙片連映,那就在家體驗吧!(先看《巴比倫》,再看《法貝爾曼》,這樣比較有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