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發佈於

B 型肝炎是台灣盛行率相當高的慢性肝病。B 肝病毒感染人體後會潛伏在肝臟中,雖然病毒本身不會直接損害肝臟,但當病毒變得較為活躍時,人體免疫細胞會辨認出病毒所帶的抗原而對肝臟發動攻擊,導致肝臟發炎。當帶原者的肝功能指數 (ALT 和 AST) 上升至正常值的兩倍以上時,即應開始接受治療,否則病情會逐步惡化,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或肝癌。


治療 B 肝的藥物以核苷酸類似物 (例如 Tenofovir 和 Entecavir) 為大宗。核苷酸類似物的結構近似於組裝 DNA 的元件,因此可以有效干擾病毒的 DNA 複製過程。副作用少且抗藥性低是這類藥物的一大優勢。


干擾素 IFN 是治療 B 肝的另一種藥物選擇,可以抑制 B 肝病毒進入肝臟細胞,並且干擾病毒於肝細胞內的複製。干擾素的優點是療程相對較短 (一般以 6 個月為限),但是副作用較為明顯。患者可能會出現類似重感冒的症狀,或者是掉髮、白血球數目減少、精神狀態不佳、腸胃道症狀等不適。

丘筆兔【Qiu Bitu】-avatar-img
丘筆兔【Qiu Bitu】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