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Pax

(原作於2024/12/21於Cmoney股市爆料同學會)


閱讀了這期的商業週刊(1936期),其中的封面故事探討到了台灣螺絲業的情況,內文提到「兩年前的台灣螺絲業是僅次於中國德國以外,全球第三大螺絲扣件出口國。」

其中節錄裡面一些我有印象的論述,留意投資的公司的情況及位於產業是否有被淘汰的風險。這禮拜「台塑啟示錄」,其中台化率先跌破3字頭,雜誌裡面再次提到很重要的就是「想辦法避開中國競爭市場,才能增加存活率」。

關於這個主題讓我想到優分析前陣子的探討。標題為:「大家都知道石化產品供過於求,但到底為什麼:中國石化產能還是不斷增加?」

中國石化產能持續增加的原因是其設備較新,生產效率高,單位成本低,能以更低價格搶占市場。相比之下,歐美石化設備老舊,平均年齡超過30年甚至45年,維持穩定但無法與中國競爭。這種競爭策略在許多傳統且成熟的產業中相當適用,例如汽車、石化產品和太陽能等,因為這些產品對消費者來說差異性不大,而價格低廉往往成為主要的吸引力。

我個人在投資上,對於營收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的公司(即中國營收占比過高的公司),以及除了以台灣內需市場為主的產業(如營建業)以外的傳統產業,完全沒有興趣,因為這些傳統產業往往高度依賴中國市場,風險較大。

這種公司我會直接略過不看,再好都不買。

目前靠中國市場吃香喝辣的公司,未來是否能持續,我抱持極大的疑問。當中國市場遇到問題時,我認為這些公司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其他地區的客戶來填補獲利缺口。

以台塑四寶為例,當初 ECFA 早收清單為其帶來極大的紅利,現今早收清單尚未停止,這些公司已經顯得後繼無力。未來若真的取消早收清單,恐怕對這些企業的衝擊將更為嚴重,不敢想像其「股價」會變成什麼樣子。


(圖片出自於商業週刊1936期)

Bryan Liu-avatar-img
Bryan Liu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