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砸狗頭
武進路中州路口有一個居委會食堂,是我常常光顧的地方。食堂門口有一個修筆攤,攤主是一位年約30的漢子。每當我用完餐無所事事時,總愛圍在攤檔旁看攤主修理各式各樣的鋼筆。攤主是一個喜歡孩子也喜歡聊天的人。看見我上前,會抬頭問我:「飯吃過了?」然後又問:「功課做好了?」我不管做沒做,例牌點頭,我感興趣的不是聊天,而是看他神奇的手藝,如何把一支漏水筆修復如新;怎樣為铱金筆的筆尖「點金」。攤檔其實是一張工作檯,檯上裝有一台迷你鑽機,動力來自腳踩驅動,有點類似腳踏縫紉機。當攤主踩動時,夾入鑽機的筆管會飛快旋轉。攤主手握小刀,在筆身前部刻出一圈圈的螺紋,然後從抽屜取出幾個筆帽,一一試戴,最後揀一個顏色匹配的套上,這支筆就戴上了一頂「新帽子」。攤主的工作檯工具繁多,應有盡有。我最感興趣的是台上那本拍紙簿,上面沒有一個字,全是重重疊疊、長長短短、彎彎曲曲、粗粗細細的線條。客人的筆修好了,攤主會先試筆,看看流暢與否。自己滿意了,再交給客人試寫。奇怪的是所有的筆主從不寫字,都是一個勁地畫線條。我多麼想看見客人在拍紙簿上寫「謝謝你」三個字啊,可惜沒有,從來沒有。文革開始了,攤主和圍觀的我們聊天,話題由「飯吃過了?」變成「好人好事做過伐?」再後來發展成「打倒劉少奇」、「砸爛他的狗頭」…...由於攤主的說話表情怪異,惹得人們哄堂大笑。自此之後我們叫他「砸狗頭」。69年我們不得不離開上海。79年又回到了這座不夜城。有時經過武進路,依然看見砸狗頭的修筆攤,砸狗頭依然兢兢業業地工作。十年過去了,他攤檔的業務擴展了,由單一修筆變成了附帶售筆。有一次,我在他那裡買了一支速寫用的美工筆,當時市面並無出售。砸狗頭朝我點頭微笑,我期待他問我一句「好人好事做過伐」,重溫兒時的溫馨,自然這是我的一廂情願。攤主遞給我拍紙簿,發現上面依然還是線條,沒有一個字,更無一個圖形公仔。
我試寫時,很想寫「謝謝你,砸狗頭」六個字,但筆尖一觸到紙時,即刻忍住了。我把謝意和敬意留在了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