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秦松先生
我讀中學的第一位班主任是秦松老師。第一次看見老師是在1965年9月附中的操場。那一天是開學日,我們中一的新生全部聚集室外,等候班主任來接學生進教室。我留意到戊班的班主任是一位相當年輕的男士,矮矮的個子,濃黑的眉毛,帶著笑意的雙眼,潔白的短袖襯衫,配上深色的褲子,在一群老師之中格外精神。當年才14歲的我十分雀躍,慶幸可以有年輕的教師來教我們,因為六年的小學生涯,教過我的教師,都是四五十歲甚至快六十的人。
秦老師教我們英語。當時我們分成兩班實行「小班教學」,由於老師的精心教學,給我們日後的學習打下了牢固的基礎。記得學校派發我們的英語教材,是十六開人手裝訂的枯黃紙頁,內容也是蠟紙打印的英文單詞和句型,紙上還飄有油印機濃濃刺鼻的火油味。
至今仍記得當年背誦的教材課文內容,例如「we should learn from Wang Jie,where there's danger , there he goes; where there's difficulty , there he goes …...first ,he is not afraid of bearing hardships, second, he is not afraid to die …...」這幾句意思是說「我們要學習王杰,哪兒有危險他去哪兒,哪兒有困難,哪兒就有他。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雖然文法有錯漏屬典型的「chinglish」,但琅琅上口的背誦,培養了我們的語感和學習興趣。後來我在香港教育學院進修三年,成績單上唯一得過的一個A就是英文口語,這個A而且是英國教師給的,看到這個A,我就想起秦老師替我們打下的穩固基礎。
秦老師對英語讀音教學一絲不苟,為避免造成學習差異,他會一個一個地叫我們站起來讀單詞,然後糾正我們。為了示範,老師還會對著學生「呲牙裂嘴」,有女生會捂嘴偷笑,可是老師不為所動,繼續不厭其煩的「人肉示範」。今天再想想,有哪位血氣方剛的青年人會如此耐心對待少不更事的孩子啊?你不想學習還笑我老師?一早把你請出課堂外了。
印象中老師很少開懷大笑,有時還會流露憂鬱的神情。但有一次我把老師逗樂了,他笑得那麼開心,幾乎眼淚都流出來。那一天我們參觀市少年宮,宮裡展出一個巨大的木殼「機器人」。這個機器人會說人話,和今天蘋果手機的siri一樣「有問必答」。我們排隊同機器人對話,輪到我時,靈機一動用英文問道:「Can you speak English?」想不到機器人傻眼了,等了半天也吐不出一個字來。
六十年前中國科技落後,飯都吃不飽,哪有可能造出真正的機器人啊?所謂的機器人是假的,只是有一個真人躲在機器人巨大的木殼裡和小孩子對話,恰好這位老先生不諳英語,因而在我面前出了洋相。
老師大笑著,身體都顫動了,笑得話都說不出來,只向我伸出大拇指。我知道老師想說什麼,他是為自己的學生居然用英語難倒了「機器人」而驕傲。
1968年3月15日老師含冤離世,年僅24歲。那一幕我不想回憶,卻未敢忘記。好在50年後我們回到附中,經過大家的努力,終於為老師討回了一點可憐的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