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葛雋

25.附中少體校

小時候,無論小學還是中學,學生都沒有校服。進了中學,發現有資格著「校服」的,是「青少年業餘體育學校」簡稱「少體校」的同學。你若非少體校的學員,要外出比賽,學校也會暫借一套你。但比賽完了要歸還,而非似少體校的人,可以一直穿到畢業離校。

少體校的同學從早到晚穿著湛藍色的螺旋紋球衣球褲在校園出現,我並不羨慕,倒是他們在食堂打飯時,端在手上菜碟裡的那塊紅燒大排骨,或者兩條乾煎小黃魚,再不就是網球般大的紅燒獅子頭,實在令人垂涎欲滴!再看看自己的小菜碟,只有一個乒乓球大小的「迷你獅子頭」和幾片無精打采的老菜皮,對於這種明顯的「階級差別」,窮學生的也只能悻悻然。

換在今天,我早就怒髮衝冠兩眼冒火「潮州怒漢」上身:媽的憑什麼少體校有大排骨而老子沒有?他們訓練四肢需要營養,我們學習用腦難道不需要進補?不過那時候並無這種覺悟,眼眶不但不冒火,反而流露艷羨之光,還有就是口腔裡的唾液不爭氣地往舌尖湧,如今想想也真夠可憐。

不公不義的事情50年前就有了。也許你會辯解,認為那是少體校為學校為本地區爭光奪標應得的。那我問你:班上有同學也代表學校外出比賽,甚至有同學代表中國和日本比賽圍棋呢,為甚麼就享受不到大排骨、獅子頭和油炸小黃魚?

不平等的特權今天還是存在。諸如住院醫療,離退休待遇,食品特供,等等等等。你說「老一輩革命家」打江山有功勞,但他們死了第二代第三代就應該理所當然的繼續享受特權?說不通吧。

從少體校扯到特供,雖然離題千里,但性質是一樣的。


A-rod-avatar-img
A-rod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