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sanli chen
發佈於語文天地

【美食典故】野菜風味——蓴鱸之思

(文/紫菡 2008-11-11 ) 自古以來,江南就是四季分明、物產富饒、文風鼎盛之地。春天,煙波浩渺的大小湖泊上,隨處可見那狀如荷葉幼芽、嫩滑爽口、據說是杭州特產的一種野菜——「蓴菜」。除此之外,尚有另一種與之齊名的「薺菜」,清明前後,外出踏青的人,在市郊區、野地上、田埂邊都可以隨手摘得,取來做羹、做餡真是清香鮮甜。在台灣由於精良的農業技術普及,所以能把各式品種的野菜以人工栽培出來,大量生產,再配合短程休閒旅遊之風的倡導,各地「民宿」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同時搭配品嚐都市難得吃到的各類野菜,於是台產的「過貓」、「山蘇」、「牧草心」等等野菜,也隨著饕客的口碑廣為流傳。


「蓴鱸之思」典故


張翰,字季鷹,吳江人(江蘇省縣名,在吳縣之南,位於太湖東岸)。據《晉書、張翰傳》記載:張翰在洛,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適志耳,焉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張翰是個才子,詩書俱佳,寫江南遍地菜花,有「黃花如散金」之句。他在洛陽當官,一天,因見秋風吹起,滿地落葉飛舞,於是一時之間,覺得時光這麼快就逝去,感慨萬千說:「人生貴在做事合乎心意,可怎麼能羈身在外做官,離家數千里之遙,卻只是為了要個名位、官爵呢?」於是叫僕從駕起了車回家鄉去了!


後來有很多騷人墨客,在詩詞作品中,只要是涉及思鄉情緒的描繪,都把它和蓴菜、鱸魚聯繫在一起創作。如此看來,張翰之所以留名於世,還是因為「蓴鱸之思」的緣故呢!當然他自己也有詩為證哪:「秋分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


FROM: https://www.epochtimes.com/b5/8/10/19/n2301996.htm

A-rod-avatar-img
A-rod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