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會變美積嗎?
川普上任前,大家就在猜,這一天,早晚要來!
只是強度差別!
政府要做什麼?能做什麼?
可能比你想像的多, 也可能比你想像的少。
MNCs(跨國公司)與國家間的競合,一直都是門功課。
在全球化之下,MNCs在各國建立全球產業鏈時,
其實是不希望本國政府干預,
甚至是想辦法減低政府或國家治理上「看不見的手」,
這個在歐洲的碳交易發展過程還有碳權買賣上,
可以看到這些MNCs的影子,
他們有時候甚至會拿著全球產業鏈的優勢,
回頭請母國量身訂製對他們有利的政策,
特斯拉就是個例子,
當中國市場大好時,他們是無視美國政府禁令的!!!
當他們可以自己跟中南美洲鋰三角談礦權,
跟印尼政府談交易時,
這些MNCs是不需要母國政府或國家的。
但有些時候,MNCs是需要政府的,
例如鋰三角的國家開始不買MNCs帳時,
母國政府就會出面用外交政策、安全承諾或優惠措施,
去跟這些國家「交換條件」,
因為這些MNCs大到不能倒,
是他們的護國神山。
是的,台積電一直都是台灣的護國神山,
也一直都有地緣政治的危機,
不是川普上任後才發生,
但她的母國政府,一直都覺得自己無能為力,
所以就一直甘願當配角。
有些時候,確實,
中小型國家茁壯的MNCs,不會聽政府的話,
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才是關鍵,
但台積電一直都不是這樣,
在全球化產業鏈下的思考,台灣晶片廠西進時,
她依然根留台灣。
只要台灣政府願意,
相信她是願意為這塊土地盡心力!!
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那些年政府與台積電可以一起努力,
把風險分散的歲月裡,
政府部門又做了什麼!
往者已矣!!現在還能做什麼?
我們還有時間,指責彼此的時候,
不如趕快進行產官學的大整合,
看看台灣還能用什麼方式,
至少讓手中為數不多的牌,還能打出安居樂業的未來。
從IPE的視角,
美國對台積電的強取豪奪,
難道不會讓其它「大國」緊張嗎?
如果有國家或政府力量,協助企業克服在其它國家發展的障礙,
或是用中小型國家策略聯盟的方式,
或是把晶片當成生存工具在兩強間搖擺,
或許還有一些活命的機會吧!!
當你只用「目標-功能-方法-結果」導向,
拉掉對彼此的指責與仇恨情緒,
有些時候,解方並不難找,
難的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