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聆聽王浩一先生的新書《量子糾纏的雨季:死亡通知書的日期自己填》的簽書會,因為主題的吸引,來到政大書城,儘管今日已經體力透支,來一場心靈精神的充電,充的是心,滿電的是身子,懂了「今天你起床的理由」。 去之前做了點功課,認識了王浩一先生,他是台灣著名的城市作家、文史工作者和生活浪漫美食家,數學系畢業。 擔任過美商公司總經理,40歲後轉型投入文創產業,深入研究台南府城文化,並跨領域探索歷史、建築和文化。 著有多部作品,如《台南舊城魅力之旅》和《慢食府城》,並與作家劉克襄共同主持公視節目《浩克漫遊》獲得金鐘獎。 在新書《量子糾纏的雨季:死亡通知書的日期自己填》中,他探討了中年後的人生課題,特別是「下半生」的潛意識與心理挑戰。 每人的「殘值」是生命的剩下部分,還是之前累積「加值」,在有限餘生發光發熱的善用,人生的喜悅在於終其一生每時刻的非凡價值。 書中強調,當衰老、失智、死亡不再遙遠時,我們仍有許多心靈自由的課題要學習,應以豁達與樂天知命的態度面對,將退休視為生命旅程的重新開始。他強調,這是最適合「富養自己」的重要時刻,掌握關鍵的思路,清澄透澈,活得更像自己。 他也提到,若能多一點洞悉自己的潛意識、察覺行為背後的動力,生命中的許多選擇或許就會有更多思考,結果不一樣,命運就不一樣了。 他強調學習日本的影視界的傳奇人物「樹木希林」(Kiki Kirin,1943-2018),她特別擅長飾演老年女性角色。曾出版過訪談錄、隨筆等作品,例如:《一切隨緣:樹木希林的生活哲學》(日文:《一切なりゆき 樹木希林のことば》)。這本書是她生前的訪談與語錄集,展現她獨特的人生觀和幽默風格,她以極簡的表演方式,真實呈現角色內心世界,能在細微的表情和語氣中傳遞深層情感。她的人生態度充滿灑脫和洞察力,主張「順其自然」,不刻意追求世俗的成功或完美。敢於面對生死:她曾罹患癌症,卻以平和的態度面對,並在生命最後階段仍積極參與演出,例如《小偷家族》(2018)。她的電影作品,如《步履不停》《海街日記》《小偷家族》,這些都能感受到她的獨特魅力。 王浩一的聲線逐漸從平穩到哽咽的停頓,聽得出浩一大哥聲音中流露著三明治親情的不捨與深刻真情。 他提到 「佛家無我、道家無為、儒家無惡」的生活階段,第一階段為失去,失去青春,職務,家人。第二階段為提醒,你是可以飛的,只是忘了。第三階段是方法,樹枝尖端繼續長出新綠嫩芽。發展自我覺察的能力,覺知有如火炬會照亮前面的道路,面對死亡是一場不帶行李的旅行,一個人何時才會發覺生命終點的來臨,就是當家族有許多長輩走了,在告別式中發現自己已站在觀景第一排了。 覺知的過程,潛意識塑造了性格 ,性格則左右了我們的選擇,選擇最後決定了我們的命運,莫瑞·史丹 男性心理發展區分為五的階段 1.母親:男孩的時代 2.父親: 兒子的時代 3.阿妮瑪:英雄的時代 4.自性: 傳道者的時代 5.上帝: 智者的時代 他強調了一種現象,家是相愛的地方,有時是相殺的地方。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麼深刻切中要害的描述。 他也提到隔代教養到底是好還是害,他希望祖父、祖母能提供的, 應該是更高的曠遠與豁達,更深邃的品味與善良。而非溺愛保護慣養。 浩一大哥最後用作家齊邦媛的話結語: 「日落月升,不虛此生,我即不孤獨,又不寂寞,因為快樂是自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