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src

副標:誰都會來點的大師風格創作


那天我花了三個小時盯著螢幕,試著寫一篇「自己風格的短文」。


寫完一行,又刪掉;寫完一段,又全清空。

可能是因為太習慣了人工智能的完美輔助,對於自己那種拙劣的文字,反而越來越難以忍受。


忍不住請AI依照我的故事修改成《挪威的森林》風格

和剛剛自己寫的一比,忽然覺得——如果沒有人工智能,我大概連智能都談不上了。


不知道該怎麼排解這種鬱悶,打開「德布西風格 AI 作曲器」,試著把心情輸入其中。偶而寫寫音樂的心情好很多,就當作這是《貝加馬斯克組曲.第五章》,可我好喜歡。


喝了口冷掉的玄米茶,給剛完成的文章點了個讚,再把《貝加馬斯克組曲.第五章》放到動態


過去我們試著從別人身上找靈感,現在則是從演算法裡拼貼風格。

像是購物時乾脆讓網站決定今天該買些甚麼——也挺方便的

但也說不上好或不好,就像即溶咖啡,不難喝也說不上美味,

只是你喝著喝著,也就接受了那就是咖啡。


我記得大學時有門課叫「藝術與美感」。

那學期我用同一種筆寫完了三千字的報告,裡面引用了海德格、白先勇、吳淡如和某篇 PTT 熱門文章;報告拿了 92 分,老師只在最後寫了一句:「你還年輕,不需要有風格。」

當時我還以為,風格是某種等年紀大了就會自己長出來的東西。

到現在還記得老師那句話,儘管我已經不年輕了。


後來AI開始流行,分手時候讓 AI 幫我寫一封道歉信給女友,結果它用了「我誠摯地為這段經歷對你造成的困擾表達歉意」這種話。


讀了幾遍,覺得這樣超出我文化水平的道歉太不誠懇,但也無從挑錯。


於是用手寫的重新來過,還故意寫錯標點符號,刪掉幾個艱澀的部分

然後覺得,這才比較像我。

結果還是被搧了兩耳光,
也不知道是我分手信不夠誠懇,還是我其他不誠實的部分.
總之,我也覺得她打得好,於是再給自己兩下.


第七章的註腳:

如果可以有大師水平,誰還記得「本來的樣子」。


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風格。

但我還是寫了這一章,像是在拼湊一個舊版本的我,或者一個遲早會消失的念頭。

A-rod-avatar-img
A-rod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src

副標:誰都會來點的大師風格創作


那天我花了三個小時盯著螢幕,試著寫一篇「自己風格的短文」。


寫完一行,又刪掉;寫完一段,又全清空。

可能是因為太習慣了人工智能的完美輔助,對於自己那種拙劣的文字,反而越來越難以忍受。


忍不住請AI依照我的故事修改成《挪威的森林》風格

和剛剛自己寫的一比,忽然覺得——如果沒有人工智能,我大概連智能都談不上了。


不知道該怎麼排解這種鬱悶,打開「德布西風格 AI 作曲器」,試著把心情輸入其中。偶而寫寫音樂的心情好很多,就當作這是《貝加馬斯克組曲.第五章》,可我好喜歡。


喝了口冷掉的玄米茶,給剛完成的文章點了個讚,再把《貝加馬斯克組曲.第五章》放到動態


過去我們試著從別人身上找靈感,現在則是從演算法裡拼貼風格。

像是購物時乾脆讓網站決定今天該買些甚麼——也挺方便的

但也說不上好或不好,就像即溶咖啡,不難喝也說不上美味,

只是你喝著喝著,也就接受了那就是咖啡。


我記得大學時有門課叫「藝術與美感」。

那學期我用同一種筆寫完了三千字的報告,裡面引用了海德格、白先勇、吳淡如和某篇 PTT 熱門文章;報告拿了 92 分,老師只在最後寫了一句:「你還年輕,不需要有風格。」

當時我還以為,風格是某種等年紀大了就會自己長出來的東西。

到現在還記得老師那句話,儘管我已經不年輕了。


後來AI開始流行,分手時候讓 AI 幫我寫一封道歉信給女友,結果它用了「我誠摯地為這段經歷對你造成的困擾表達歉意」這種話。


讀了幾遍,覺得這樣超出我文化水平的道歉太不誠懇,但也無從挑錯。


於是用手寫的重新來過,還故意寫錯標點符號,刪掉幾個艱澀的部分

然後覺得,這才比較像我。

結果還是被搧了兩耳光,
也不知道是我分手信不夠誠懇,還是我其他不誠實的部分.
總之,我也覺得她打得好,於是再給自己兩下.


第七章的註腳:

如果可以有大師水平,誰還記得「本來的樣子」。


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風格。

但我還是寫了這一章,像是在拼湊一個舊版本的我,或者一個遲早會消失的念頭。

A-rod-avatar-img
A-rod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