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伊莉莎白出生在 1950 年代,是個女性難以真正平權的年代。 但她依然鍥而不捨地試圖取得化學碩士,還差點得到博士申請,雖然失敗的原因是因為她攻擊了試圖性騷擾的教授。
伊莉莎白與凱文的愛情故事,一如化學反應迸發驚人能量,凱文欣賞她的獨立與天賦,但仍試圖以保護另一半,他們在怪胎繁多科學界依然很特立獨行,但由於凱文的傑出,沒人敢多說什麼。但某日他卻遭遇車禍,意外離世。 伊莉莎白在學術圈的處境再度艱難,且發現凱文意外留下的禮物⋯。
■ 心得
最近剛好同時在看《第二輪班》,該書藉由田野調查描述了不同型式的家庭分工,因此我忍不住帶入思考,如果沒有意外發生伊莉莎白與凱文的育兒生活將如何度過。《第二輪班》中最有趣的一點是,主張自己是過渡型的男性,反而花在無酬家庭照顧 (第二輪班) 的時間低於主張自己是大男子主義的男性,而或許因為期望低,另一半的滿意度反而比同意分工的過渡型來的高。
回到故事,讀出凱文深愛著伊莉莎白的同時,我們不難看出他依舊以傳統男性的角度保護與照顧另一半,並避免直接出手傷害伊莉莎白自尊,深藏功與名的認為自己幫伊莉莎白爭取到了計畫,也強迫她運動和加入划船。 讓她不再孤軍奮戰,有了團體,不是一個人對抗整個世界。
當然我還是難以想像兩人如果組成家庭要如何分工和解決誰的工作優先的矛盾問題,或許作者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乾脆讓凱文升天。(無任何根據)
畢竟依當時的環境,誰的事業該優先結果顯而易見。
在女性試圖奪回主權的過程,除了地位受損、感到威脅的男性,還有許多來自於遵守這套規範的女性給予訓誡。
但我們不要忘了,除了試圖推翻父權的女性同胞,還有許多男性伸以援手,不管是梅森醫生、沃克利牧師、沃特、威爾森或者是凱文。 父權的推翻,需要男女攜手,因為在此架構下,兩性都是受害者。
書中亦如《完美歐姆蛋的化學》,在烹飪節目中行科普之實,大量解釋料理中的化學反應,如果你精於料理,這本書將告訴你,你同樣具備成為科學家的潛能。
三月份的尾聲,這則故事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