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
avatar-avatar
零星辰
發佈於巾幗列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明末烽火連天,英雄輩出。在那個男權至上的時代,一位女子卻以巾幗不讓鬚眉之姿,挺身而出,書寫下忠孝雙全、英勇報國的壯麗篇章。她,便是明末抗清女將沈雲英,浙江紹興府萧山昭東瓜瀝鎮長巷村人,出身名門望族,自幼資兼文武,最終以血與火鑄成一段千古傳頌的英名。

 

世家出身,資兼文武

 

沈雲英出生於一個典型的武職世家,父親沈至緒,字鎮乾,為崇禎四年(1631)武進士,後授湖南道州守備。母親黃氏,端莊賢淑,尤重子女教養。雲英自幼便顯異於常人,雖為女子,卻不愛針黹,不戀脂粉,偏嗜經史百家,尤對宋代理學名家胡安國之《春秋傳》有深入研讀,能引經據典,議論風生。

她體魄健壯,身高馬大,膚色黝黑,卻性格溫婉,沉穩內斂。父親見其志趣卓異,便傳授弓馬武藝。她學有所成,不僅通文達禮,且擅長騎射,勇猛過人。這位長巷沈家的獨女,在亂世之中早已磨礪出堅韌的鋼鐵意志。

 

父殉國難,衝陣復仇

 

崇禎十六年(1643),張獻忠部率農民軍聲勢洶洶,圍攻道州。沈至緒率兵守衛,初戰告捷,卻誤中了“窮寇莫追”之計,在麻灘驛遭伏擊,壯烈戰死。雲英聞訊,如雷轟頂,悲痛之餘,怒火中燒。年僅二十的她,毅然束發披甲,親率十餘騎,直趨敵營,一聲怒吼,揮槍衝殺,連斬三十餘人,從千軍萬馬之中奪回父親遺體,殺得賊軍人仰馬翻。

回營之後,她毅然開營門,擺出決戰陣勢,敵軍不知虛實,心生畏懼,遂徹退圍城之兵。道州危局,因她一女之勇力挽狂瀾。湖廣巡撫王聚奎聞訊奏報朝廷,崇禎帝下詔嘉獎,追封沈至緒為昭武將軍,於麻灘驛建祠祀之。更敕封沈雲英為游擊將軍,令其代父坐鎮道州,統率其父舊部,繼續守疆衛國。從此,一位女將之名,威震江南。

 

婚嫁國士,再歷國殤

 

英姿颯爽的沈雲英,不僅是戰場上的奇女子,在情感世界中也曾歷經波折。崇禎十二年(1639),她結識時任都司的贾万策,對方年逾四十,為人正直勇毅,與雲英雖年齡懸殊,卻志趣相投。贾万策妻逝,遂有納雲英為繼室之意。初時黃氏母親不允,然贾氏誠意相邀,並聘以千金,終於崇禎十三年成婚。

婚後不久,因戰亂頻仍,兩人聚少離多,夫妻情緣未滿百日,便被戰火拆散。崇禎十五年十二月,贾万策於荊州抗擊農民軍時壯烈陣亡。雲英聞訊如遭雷擊,悲慟欲絕,毅然辭官返鄉,親扶父夫二靈柩還葬於長巷。此番喪父又喪夫的巨變,未能擊潰她的志節,反而讓她在亂世中愈發堅定使命。

 

守節興學,訓族養才

 

歸鄉後,沈雲英未以英勇自誇,也未困於喪偶的哀思。她明白,亂世之中,更需啟迪後人。於是,她在家祠中設塾講學,親自講授《春秋》、《左傳》等經史,並教授書法、兵法,培養本族子弟文武兼修。她堅持男女同教,尤其重視家國之義,常以自身經歷教導學子:“忠孝不分男女,報國不讓男兒。”

族中有青年沈兆陽,因深受雲英熏陶,熟讀《春秋胡氏傳》,終成一代名士。沈雲英以女子之身,撐起家族教育之綱,延續了家學淵源,亦為鄉里培育了無數忠良之才。

 

明亡志挫,欲殉國難

 

明清鼎革之際,山河變色。張獻忠、李自成先後攻陷中原,明廷元氣大傷,而洪承疇、吳三桂又相繼降清,引敵入關。錢塘江之戰,原是決勝千里之機,奈何馬士英、方國安二奸擾局,終致大敗。清兵勢如破竹,南下之勢不可阻。

眼見故國淪喪,沈雲英痛心不已,悲憤難抑,誓以死明志,意圖投江自盡殉國。幸賴慈母苦苦哀求,方才免於一死。然而,她的精神已為大明而逝。自此之後,雲英日漸沉默,心神鬱結,終於清順治十七年(1660)秋,哀傷而終,年僅三十八歲。鄉人哀悼如喪考妣,八方扶柩相送,葬於瓜瀝長巷村水搬山上,後人立碑紀念。

 

名垂千古,傳頌不絕

 

沈雲英以柔肩擔起家國重任,其英名自明及清,歷久不衰。長巷村之沈氏宗祠內,今尚存“將軍講學處”石匾,以誌其功。鄉人為紀念其忠孝雙全、文武雙修之德行,特將故里改名為“雲英鄉”,直至民國,仍沿用不改,足見其德澤深遠。

其事跡亦廣為文人傳誦。著名革命家秋瑾曾作《題芝龛記八章》以頌女將,其中有詩曰:“百萬軍中救父回,千群胡馬一時灰。而今浙水名猶在,想見將軍昔日才。”字字鏗鏘,氣勢如虹,足以見當代人對其英烈風範之景仰。京劇大師程硯秋更曾據其生平改編劇目《沈雲英》,令後人得以借舞台一窺其風采。

 

忠孝不渝,巾幗楷模

 

沈雲英的一生,如流星劃過亂世長空,雖短暫,卻光芒萬丈。她是孝女,是烈婦,是將軍,更是教師。她在父喪之際披甲上陣,血戰奪屍;在夫殉國時守志終身,啟蒙育人;在國破家亡後,不屈不撓,以死明志。其忠,其勇,其義,其德,足以垂範百世,感召千秋。

千載之後,仍有長巷鄉人欲修將軍墓,傳其英烈之魂。沈雲英,那位以血性鑄就芳名的明末女將,已然化作長巷山水之靈、江南風骨之魂,永不泯滅。

李羊-avatar-img
李羊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零星辰
發佈於巾幗列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明末烽火連天,英雄輩出。在那個男權至上的時代,一位女子卻以巾幗不讓鬚眉之姿,挺身而出,書寫下忠孝雙全、英勇報國的壯麗篇章。她,便是明末抗清女將沈雲英,浙江紹興府萧山昭東瓜瀝鎮長巷村人,出身名門望族,自幼資兼文武,最終以血與火鑄成一段千古傳頌的英名。

 

世家出身,資兼文武

 

沈雲英出生於一個典型的武職世家,父親沈至緒,字鎮乾,為崇禎四年(1631)武進士,後授湖南道州守備。母親黃氏,端莊賢淑,尤重子女教養。雲英自幼便顯異於常人,雖為女子,卻不愛針黹,不戀脂粉,偏嗜經史百家,尤對宋代理學名家胡安國之《春秋傳》有深入研讀,能引經據典,議論風生。

她體魄健壯,身高馬大,膚色黝黑,卻性格溫婉,沉穩內斂。父親見其志趣卓異,便傳授弓馬武藝。她學有所成,不僅通文達禮,且擅長騎射,勇猛過人。這位長巷沈家的獨女,在亂世之中早已磨礪出堅韌的鋼鐵意志。

 

父殉國難,衝陣復仇

 

崇禎十六年(1643),張獻忠部率農民軍聲勢洶洶,圍攻道州。沈至緒率兵守衛,初戰告捷,卻誤中了“窮寇莫追”之計,在麻灘驛遭伏擊,壯烈戰死。雲英聞訊,如雷轟頂,悲痛之餘,怒火中燒。年僅二十的她,毅然束發披甲,親率十餘騎,直趨敵營,一聲怒吼,揮槍衝殺,連斬三十餘人,從千軍萬馬之中奪回父親遺體,殺得賊軍人仰馬翻。

回營之後,她毅然開營門,擺出決戰陣勢,敵軍不知虛實,心生畏懼,遂徹退圍城之兵。道州危局,因她一女之勇力挽狂瀾。湖廣巡撫王聚奎聞訊奏報朝廷,崇禎帝下詔嘉獎,追封沈至緒為昭武將軍,於麻灘驛建祠祀之。更敕封沈雲英為游擊將軍,令其代父坐鎮道州,統率其父舊部,繼續守疆衛國。從此,一位女將之名,威震江南。

 

婚嫁國士,再歷國殤

 

英姿颯爽的沈雲英,不僅是戰場上的奇女子,在情感世界中也曾歷經波折。崇禎十二年(1639),她結識時任都司的贾万策,對方年逾四十,為人正直勇毅,與雲英雖年齡懸殊,卻志趣相投。贾万策妻逝,遂有納雲英為繼室之意。初時黃氏母親不允,然贾氏誠意相邀,並聘以千金,終於崇禎十三年成婚。

婚後不久,因戰亂頻仍,兩人聚少離多,夫妻情緣未滿百日,便被戰火拆散。崇禎十五年十二月,贾万策於荊州抗擊農民軍時壯烈陣亡。雲英聞訊如遭雷擊,悲慟欲絕,毅然辭官返鄉,親扶父夫二靈柩還葬於長巷。此番喪父又喪夫的巨變,未能擊潰她的志節,反而讓她在亂世中愈發堅定使命。

 

守節興學,訓族養才

 

歸鄉後,沈雲英未以英勇自誇,也未困於喪偶的哀思。她明白,亂世之中,更需啟迪後人。於是,她在家祠中設塾講學,親自講授《春秋》、《左傳》等經史,並教授書法、兵法,培養本族子弟文武兼修。她堅持男女同教,尤其重視家國之義,常以自身經歷教導學子:“忠孝不分男女,報國不讓男兒。”

族中有青年沈兆陽,因深受雲英熏陶,熟讀《春秋胡氏傳》,終成一代名士。沈雲英以女子之身,撐起家族教育之綱,延續了家學淵源,亦為鄉里培育了無數忠良之才。

 

明亡志挫,欲殉國難

 

明清鼎革之際,山河變色。張獻忠、李自成先後攻陷中原,明廷元氣大傷,而洪承疇、吳三桂又相繼降清,引敵入關。錢塘江之戰,原是決勝千里之機,奈何馬士英、方國安二奸擾局,終致大敗。清兵勢如破竹,南下之勢不可阻。

眼見故國淪喪,沈雲英痛心不已,悲憤難抑,誓以死明志,意圖投江自盡殉國。幸賴慈母苦苦哀求,方才免於一死。然而,她的精神已為大明而逝。自此之後,雲英日漸沉默,心神鬱結,終於清順治十七年(1660)秋,哀傷而終,年僅三十八歲。鄉人哀悼如喪考妣,八方扶柩相送,葬於瓜瀝長巷村水搬山上,後人立碑紀念。

 

名垂千古,傳頌不絕

 

沈雲英以柔肩擔起家國重任,其英名自明及清,歷久不衰。長巷村之沈氏宗祠內,今尚存“將軍講學處”石匾,以誌其功。鄉人為紀念其忠孝雙全、文武雙修之德行,特將故里改名為“雲英鄉”,直至民國,仍沿用不改,足見其德澤深遠。

其事跡亦廣為文人傳誦。著名革命家秋瑾曾作《題芝龛記八章》以頌女將,其中有詩曰:“百萬軍中救父回,千群胡馬一時灰。而今浙水名猶在,想見將軍昔日才。”字字鏗鏘,氣勢如虹,足以見當代人對其英烈風範之景仰。京劇大師程硯秋更曾據其生平改編劇目《沈雲英》,令後人得以借舞台一窺其風采。

 

忠孝不渝,巾幗楷模

 

沈雲英的一生,如流星劃過亂世長空,雖短暫,卻光芒萬丈。她是孝女,是烈婦,是將軍,更是教師。她在父喪之際披甲上陣,血戰奪屍;在夫殉國時守志終身,啟蒙育人;在國破家亡後,不屈不撓,以死明志。其忠,其勇,其義,其德,足以垂範百世,感召千秋。

千載之後,仍有長巷鄉人欲修將軍墓,傳其英烈之魂。沈雲英,那位以血性鑄就芳名的明末女將,已然化作長巷山水之靈、江南風骨之魂,永不泯滅。

李羊-avatar-img
李羊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