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
avatar-avatar
零星辰
發佈於巾幗列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在五代十國烽煙四起的亂世之中,北地風沙未歇,契丹鐵騎南下,幽燕失守,山東、河南盜賊並起。在這片血與火交織的土地上,曾有一位身影非凡、名號詭異的女子橫空出世,她名喚「白項鴉」,乃陳州一帶群盜之首,以一介女子而主兵驅眾,威震一方。


亂世草莽的崛起


白項鴉,生於後梁與後唐交替之際,約當公元九世紀末至十世紀初。時值中原政權頻繁更替,軍閥割據、百姓塗炭,南有楚、吳、閩、蜀等國自立為王,北有契丹鐵騎步步進逼。

尤以契丹於天福年間(約940年前後)犯闕為劇,京師大震,北地戎人心驚膽顫,盜賊亦隨勢蜂起,形成難以遏止的草莽勢力。

白項鴉即生於陳州(今河南淮陽),此地地處中原與東南交界,為兵家必爭之地。其名「白項鴉」乃是外號,緣於其形貌粗短、體膚黝黑,而頸項偏白,遠觀若烏鴉中一羽異色,故群盜稱其為「白項鴉」。

據記載,她年約四十許,體形矮壯,頭髮枯黃,面色如墨,五官粗獷,並非柔媚之姿。然其聲如洪鐘,舉止剛烈,非但能驅使男子,更能以威勢馭人。

她身處亂世,非但不依附男性,反倒以男子身份行走於權力場中,名姓服飾皆以男子標準示人,言行舉止俱威風凜凜。


女中豪傑,盜帥風雲


在契丹進犯京畿之初,白項鴉便已割據一方,手下數千人皆聽其號令。不同於草莽間浮沉無常的群賊,白項鴉以鐵血律法管束部眾,治軍有紀,令行禁止,深得部下信服。

她不僅精於馬戰,更擅左右騎射,挎雙弓而馳,盤矛擊劍皆得其法,傳言每日可疾行二百里,進退如風,無人能敵。

據《玉堂閒話》所載,彼時戎王(即遼太宗耶律德光)南征中原,為策反地方勢力,廣招地頭豪傑。白項鴉遂以男子身份前往會見,衣著冠帶、拜跪禮數悉如男子。

耶律德光對其才氣風采大感興趣,遂賜以錦袍銀帶、鞍馬坐騎,並授予「懷化將軍」之職,命其統領盜賊,招撫山東諸群雄。此舉可見其已不僅為地方豪賊,更成為一方軍政之主。

此時的白項鴉,雖受遼王器重,然其勢力仍游走於正邪之間。她既可為盜,亦可為將,既可獨立為王,亦可與諸侯周旋。

偽燕王趙延壽亦召見此女,問其能事。白項鴉自述騎射如飛、兵器純熟,言語間盡顯自負與自豪。其身旁男子皆聽命於她,有如女皇御軍,權勢赫赫。


情感傳奇,殺夫如麻


白項鴉之名雖響於戰場,其情感生活亦令人驚詫。據記載,曾有人問她可有丈夫,白項鴉大笑回應:「前後有夫數十人,稍不如意者,皆手刃之矣。」此語一出,聞者莫不膽寒。

她待男人如工具,視情感如兵法,稍有違逆,即棄如敝屣,斬草除根。其性情之烈,心志之絕,可謂超乎常倫。

更有傳言,白項鴉左右常有男侍相伴,一者形容艷異,騎馬隨行,有人斷言其乃人妖,或為女扮男裝之侍姬,或為被閹之俘虜,不得而知。

然此等安排,足見白項鴉對性別的任意操控與自主權威,在當時社會無疑為一大異數。

另據《激書》所記,白項鴉麾下有「侍夫百人」,雖號曰「侍夫」,實為其側室,然百人皆身著甲胄,兼職親兵。

此番安排,不僅反映其強勢與豪奢,更透露她於男性權威體系中,反其道而行之,建構出一種獨屬於女性霸權的秩序。


女將末路,命喪名臣之手


然縱橫一時的白項鴉,終究未能逃過命運的挫敗。隨著契丹勢衰,中原名將符彦卿平定盜亂,終於在兗州擒得白項鴉,親自將之斬殺,結束這位女盜帥的傳奇生涯。

符彦卿素以英勇果斷著稱,此戰斬白項鴉,既為清平地方之功,亦為一代奇女子畫下驚鴻落幕的句點。

白項鴉之死,為朝廷除去一患,亦為歷史收回一筆。世人或讚其英勇,或斥其殘暴,但無論愛恨與否,白項鴉以一女子之身,踐踏男權,建立屬於自己的秩序,其風采已成亂世之絕唱。


結語:一羽逆風的鴉影


白項鴉,其人如其名,宛如天際逆風孤翔的黑鴉,藏著不願屈服的鋒芒。她不是女中孫武,也非柔情貂蟬,而是一位在亂世中橫行的女性霸者。

她割據一方、率兵如雲、視人命如草芥,雖然不能善終,卻以血與火寫下不可磨滅的歷史篇章。

倘若身處太平盛世,白項鴉或許只能做個剽悍的鄉村野婦;然在那烽火不息的五代十國,她卻能以刀劍為筆,在歷史長卷上,書寫一頁駭人聽聞的女霸王傳奇。


馬克的生活隨手記-avatar-img
馬克的生活隨手記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零星辰
發佈於巾幗列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在五代十國烽煙四起的亂世之中,北地風沙未歇,契丹鐵騎南下,幽燕失守,山東、河南盜賊並起。在這片血與火交織的土地上,曾有一位身影非凡、名號詭異的女子橫空出世,她名喚「白項鴉」,乃陳州一帶群盜之首,以一介女子而主兵驅眾,威震一方。


亂世草莽的崛起


白項鴉,生於後梁與後唐交替之際,約當公元九世紀末至十世紀初。時值中原政權頻繁更替,軍閥割據、百姓塗炭,南有楚、吳、閩、蜀等國自立為王,北有契丹鐵騎步步進逼。

尤以契丹於天福年間(約940年前後)犯闕為劇,京師大震,北地戎人心驚膽顫,盜賊亦隨勢蜂起,形成難以遏止的草莽勢力。

白項鴉即生於陳州(今河南淮陽),此地地處中原與東南交界,為兵家必爭之地。其名「白項鴉」乃是外號,緣於其形貌粗短、體膚黝黑,而頸項偏白,遠觀若烏鴉中一羽異色,故群盜稱其為「白項鴉」。

據記載,她年約四十許,體形矮壯,頭髮枯黃,面色如墨,五官粗獷,並非柔媚之姿。然其聲如洪鐘,舉止剛烈,非但能驅使男子,更能以威勢馭人。

她身處亂世,非但不依附男性,反倒以男子身份行走於權力場中,名姓服飾皆以男子標準示人,言行舉止俱威風凜凜。


女中豪傑,盜帥風雲


在契丹進犯京畿之初,白項鴉便已割據一方,手下數千人皆聽其號令。不同於草莽間浮沉無常的群賊,白項鴉以鐵血律法管束部眾,治軍有紀,令行禁止,深得部下信服。

她不僅精於馬戰,更擅左右騎射,挎雙弓而馳,盤矛擊劍皆得其法,傳言每日可疾行二百里,進退如風,無人能敵。

據《玉堂閒話》所載,彼時戎王(即遼太宗耶律德光)南征中原,為策反地方勢力,廣招地頭豪傑。白項鴉遂以男子身份前往會見,衣著冠帶、拜跪禮數悉如男子。

耶律德光對其才氣風采大感興趣,遂賜以錦袍銀帶、鞍馬坐騎,並授予「懷化將軍」之職,命其統領盜賊,招撫山東諸群雄。此舉可見其已不僅為地方豪賊,更成為一方軍政之主。

此時的白項鴉,雖受遼王器重,然其勢力仍游走於正邪之間。她既可為盜,亦可為將,既可獨立為王,亦可與諸侯周旋。

偽燕王趙延壽亦召見此女,問其能事。白項鴉自述騎射如飛、兵器純熟,言語間盡顯自負與自豪。其身旁男子皆聽命於她,有如女皇御軍,權勢赫赫。


情感傳奇,殺夫如麻


白項鴉之名雖響於戰場,其情感生活亦令人驚詫。據記載,曾有人問她可有丈夫,白項鴉大笑回應:「前後有夫數十人,稍不如意者,皆手刃之矣。」此語一出,聞者莫不膽寒。

她待男人如工具,視情感如兵法,稍有違逆,即棄如敝屣,斬草除根。其性情之烈,心志之絕,可謂超乎常倫。

更有傳言,白項鴉左右常有男侍相伴,一者形容艷異,騎馬隨行,有人斷言其乃人妖,或為女扮男裝之侍姬,或為被閹之俘虜,不得而知。

然此等安排,足見白項鴉對性別的任意操控與自主權威,在當時社會無疑為一大異數。

另據《激書》所記,白項鴉麾下有「侍夫百人」,雖號曰「侍夫」,實為其側室,然百人皆身著甲胄,兼職親兵。

此番安排,不僅反映其強勢與豪奢,更透露她於男性權威體系中,反其道而行之,建構出一種獨屬於女性霸權的秩序。


女將末路,命喪名臣之手


然縱橫一時的白項鴉,終究未能逃過命運的挫敗。隨著契丹勢衰,中原名將符彦卿平定盜亂,終於在兗州擒得白項鴉,親自將之斬殺,結束這位女盜帥的傳奇生涯。

符彦卿素以英勇果斷著稱,此戰斬白項鴉,既為清平地方之功,亦為一代奇女子畫下驚鴻落幕的句點。

白項鴉之死,為朝廷除去一患,亦為歷史收回一筆。世人或讚其英勇,或斥其殘暴,但無論愛恨與否,白項鴉以一女子之身,踐踏男權,建立屬於自己的秩序,其風采已成亂世之絕唱。


結語:一羽逆風的鴉影


白項鴉,其人如其名,宛如天際逆風孤翔的黑鴉,藏著不願屈服的鋒芒。她不是女中孫武,也非柔情貂蟬,而是一位在亂世中橫行的女性霸者。

她割據一方、率兵如雲、視人命如草芥,雖然不能善終,卻以血與火寫下不可磨滅的歷史篇章。

倘若身處太平盛世,白項鴉或許只能做個剽悍的鄉村野婦;然在那烽火不息的五代十國,她卻能以刀劍為筆,在歷史長卷上,書寫一頁駭人聽聞的女霸王傳奇。


馬克的生活隨手記-avatar-img
馬克的生活隨手記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