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之地》
avatar-avatar
無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c

某天的星期四,一對年邁的夫妻走進單位,我原本以為他們是要規劃自己的身後事,我便從座位起身上前迎接「我們裡面請坐」一邊說一邊走向兩位。


這對夫妻的太太把我帶到邊邊的角落,輕聲地跟我說:「先生,你們做這行的,有沒有一些旁門左道可以讓我的兒子早點走」


這對夫妻的兒子5、60歲左右半身不遂,每週四夫妻倆會搭醫院的接駁車來醫院附設的安養機構探望兒子,由於兩位年事已高,怕自己死後兒子沒有人照顧。


我當下便告訴夫妻兩位現在有生前契約可以先簽訂服務內容契約,等到離開的時候拿出契約就可以履行。但夫妻倆仍然不放心。


我對安樂死的看法:

安樂死或許是一種對自己生命做出選擇跟負責的一種態度或方式,但在臺灣的社會中其實我們自己常常會因為要顧慮到整體的利益,而做出不得不的選擇,若是安樂死的合法,是否會造成一些因為受到環境壓力而不得不死的案例呢?

當然也有社會保險喪葬津貼是否可以請領?等等諸多一連串問題。


安樂死的概念我也認同,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是否已經足以支持這樣的方式可以適用於整體性較強的華人社會之中。


結論:

目前臺灣的社會仍存在諸多矛盾,安樂死要合法甚至是要讓大多數人認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努力,我們當前能做的就是關懷周遭的人事物。


求生是人的天性,是本能,而究竟是什麼狀況才會讓人有勇氣去坦然的面對死亡,老實講就連我每天接觸死亡的人,真正面對死亡,我也是感到未知無力甚至恐懼的。


順應自然的法則,適當的求助宗教靈性的幫助,試試轉念,接受生命的常態,這是我們脆弱卻又堅強的地方


我是禮儀師,但我更希望你活著,人都有脆弱的時候,一定會有人接住你的。


也歡迎各位留下自己的看法,我們一起努力。



投票
您們覺得現在的臺灣適合安樂死嗎?
JIA-avatar-img
JIA和其他 1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無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c

某天的星期四,一對年邁的夫妻走進單位,我原本以為他們是要規劃自己的身後事,我便從座位起身上前迎接「我們裡面請坐」一邊說一邊走向兩位。


這對夫妻的太太把我帶到邊邊的角落,輕聲地跟我說:「先生,你們做這行的,有沒有一些旁門左道可以讓我的兒子早點走」


這對夫妻的兒子5、60歲左右半身不遂,每週四夫妻倆會搭醫院的接駁車來醫院附設的安養機構探望兒子,由於兩位年事已高,怕自己死後兒子沒有人照顧。


我當下便告訴夫妻兩位現在有生前契約可以先簽訂服務內容契約,等到離開的時候拿出契約就可以履行。但夫妻倆仍然不放心。


我對安樂死的看法:

安樂死或許是一種對自己生命做出選擇跟負責的一種態度或方式,但在臺灣的社會中其實我們自己常常會因為要顧慮到整體的利益,而做出不得不的選擇,若是安樂死的合法,是否會造成一些因為受到環境壓力而不得不死的案例呢?

當然也有社會保險喪葬津貼是否可以請領?等等諸多一連串問題。


安樂死的概念我也認同,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是否已經足以支持這樣的方式可以適用於整體性較強的華人社會之中。


結論:

目前臺灣的社會仍存在諸多矛盾,安樂死要合法甚至是要讓大多數人認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努力,我們當前能做的就是關懷周遭的人事物。


求生是人的天性,是本能,而究竟是什麼狀況才會讓人有勇氣去坦然的面對死亡,老實講就連我每天接觸死亡的人,真正面對死亡,我也是感到未知無力甚至恐懼的。


順應自然的法則,適當的求助宗教靈性的幫助,試試轉念,接受生命的常態,這是我們脆弱卻又堅強的地方


我是禮儀師,但我更希望你活著,人都有脆弱的時候,一定會有人接住你的。


也歡迎各位留下自己的看法,我們一起努力。



投票
您們覺得現在的臺灣適合安樂死嗎?
JIA-avatar-img
JIA和其他 1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