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玥瑜
發佈於生活碎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刷短影片、社交謀體上的資訊碎片,甚至是一些把文章拆成flash card的app,真的很爽。加上每天不斷播報的新聞,我們的專注加被不斷爭奪。同時一直被餵食淺薄又表面的資訊,一方面令我們大腦資訊過載,帶來心理和認知能力的下降(aka腦腐);一方面令我們難以進行深入的思考,更易被不同的宣傳而影響。


最近還有新的MIT研究,長期使用Chat GPT等工具處理寫論文等作寫的人大腦活躍程度會有下降之勢。而且下降不止出現在進行複雜程度高的任務,在處理日常的生活任務中同樣活出現幵降。當然,用AI處理一些重複又鎖碎的事真的好用,用來做項目管理也不錯。但對於該進行深度思考的作業,還是自己完成吧。


不然總感覺在這樣依賴AI,用不著AI奪權等情節,我們就已經推了自己去AI末日中了。

玥瑜-avatar-img
玥瑜和其他 4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玥瑜
發佈於生活碎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刷短影片、社交謀體上的資訊碎片,甚至是一些把文章拆成flash card的app,真的很爽。加上每天不斷播報的新聞,我們的專注加被不斷爭奪。同時一直被餵食淺薄又表面的資訊,一方面令我們大腦資訊過載,帶來心理和認知能力的下降(aka腦腐);一方面令我們難以進行深入的思考,更易被不同的宣傳而影響。


最近還有新的MIT研究,長期使用Chat GPT等工具處理寫論文等作寫的人大腦活躍程度會有下降之勢。而且下降不止出現在進行複雜程度高的任務,在處理日常的生活任務中同樣活出現幵降。當然,用AI處理一些重複又鎖碎的事真的好用,用來做項目管理也不錯。但對於該進行深度思考的作業,還是自己完成吧。


不然總感覺在這樣依賴AI,用不著AI奪權等情節,我們就已經推了自己去AI末日中了。

玥瑜-avatar-img
玥瑜和其他 4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