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物價指數是觀察商品或服務價格的工具
台灣2016年至2024年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率
合計大約是➕14%
————————————————
2016:📈1.4 %、2017:📈0.6 %
2018:📈1.4 %、2019:📈0.6 %
2020:📉-0.2 %、2021:📈 2.0 %
2022:📈3.0 %、2023:📈2.5%
2024:📈2.2%,9年總增幅📈14%
(四捨五入至小數點後第一位)
————————————————
2016年正好是我們大學畢業的第一年
有考教師公職的、有當社工的、
有進入私企的、有回家接生意的、也有創業的
而物價指數這些年帶給我們什麼影響呢
如果想在2024年維持2016年相同的生活品質
消費習慣相同的狀況下,薪資必須成長➕14%
最基本的問題是,你的薪資成長有沒有達標
台灣從2016年起每年基本薪資都有調整
從20,008提升到27,470元(截至2024年)
基本薪資成長幅度是➕37.3%
但是大家都知道,如果薪水本來就超過基本薪資
有很大的機率,你老闆是不會調整薪水的
除了老闆可以壞壞地減少固定支出以外
還有就是,台灣過去幾年各產業成長狀況不一
資訊業、電子業快速成長,因投資徵才等需求
相關的金融業、房地產業也被帶起來
其他產業相對沒有起色,甚至出現缺工狀況
這些產業的老闆們要為員工加薪也有許多難處
回過頭來說,如果要維持生活品質
最直接就是觀察薪水增幅有沒有超過物價指數
如果沒有,能轉職到更有成長性的產業比較好
很現實地是,不是每個地方都有科技業
也不是每個人過去學習背景或個性都適合
因此可以透過股票,投資這些產業
以消費者物價指數年成長率來說
只要每年平均報酬率超過1.6%就達標了
至少可以確保自己存下來的錢不會被通膨吃掉
再更進階一點,如果可以利用低利貸款
以支付低利息,投資相對高報酬的項目
支出與報酬間的利差,無形中可以累積更多
而且許多人沒有發現的是
貸款本身也會隨著時間讓負債變小
因為貸款金額是固定的,利率則是有升有降
加上台灣本身出口導向體質,偏向維持低利率
嚴格來說,台灣利率有被出口產業綁架的傾向
而通膨基本上只會無止盡的向上爬升
如此以來,在過去債務減少的同時
也在不斷為你創造更多收入
要執行這樣這操作有幾項前提
1.款項不能買消費性產品,例如:手機、汽車
2.買股票建議不要選個股,選擇ETF比較好
3.貸款利率低於投入標的年均報酬至少2%(貸款利率2.5%,標的年均報酬建議至少4.5%)
4.貸款年限越長越好,貸款首重「繳得出來」,更長的年限跟期數,更容易持續穩定的支付,時間也會幫助你利用持續上漲的通膨降低實際債務。
5.款項最好跟日常消費使用帳戶分開,方便區分使用目的才能正確檢查成效。
消費者物價指數是觀察商品或服務價格的工具
台灣2016年至2024年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率
合計大約是➕14%
————————————————
2016:📈1.4 %、2017:📈0.6 %
2018:📈1.4 %、2019:📈0.6 %
2020:📉-0.2 %、2021:📈 2.0 %
2022:📈3.0 %、2023:📈2.5%
2024:📈2.2%,9年總增幅📈14%
(四捨五入至小數點後第一位)
————————————————
2016年正好是我們大學畢業的第一年
有考教師公職的、有當社工的、
有進入私企的、有回家接生意的、也有創業的
而物價指數這些年帶給我們什麼影響呢
如果想在2024年維持2016年相同的生活品質
消費習慣相同的狀況下,薪資必須成長➕14%
最基本的問題是,你的薪資成長有沒有達標
台灣從2016年起每年基本薪資都有調整
從20,008提升到27,470元(截至2024年)
基本薪資成長幅度是➕37.3%
但是大家都知道,如果薪水本來就超過基本薪資
有很大的機率,你老闆是不會調整薪水的
除了老闆可以壞壞地減少固定支出以外
還有就是,台灣過去幾年各產業成長狀況不一
資訊業、電子業快速成長,因投資徵才等需求
相關的金融業、房地產業也被帶起來
其他產業相對沒有起色,甚至出現缺工狀況
這些產業的老闆們要為員工加薪也有許多難處
回過頭來說,如果要維持生活品質
最直接就是觀察薪水增幅有沒有超過物價指數
如果沒有,能轉職到更有成長性的產業比較好
很現實地是,不是每個地方都有科技業
也不是每個人過去學習背景或個性都適合
因此可以透過股票,投資這些產業
以消費者物價指數年成長率來說
只要每年平均報酬率超過1.6%就達標了
至少可以確保自己存下來的錢不會被通膨吃掉
再更進階一點,如果可以利用低利貸款
以支付低利息,投資相對高報酬的項目
支出與報酬間的利差,無形中可以累積更多
而且許多人沒有發現的是
貸款本身也會隨著時間讓負債變小
因為貸款金額是固定的,利率則是有升有降
加上台灣本身出口導向體質,偏向維持低利率
嚴格來說,台灣利率有被出口產業綁架的傾向
而通膨基本上只會無止盡的向上爬升
如此以來,在過去債務減少的同時
也在不斷為你創造更多收入
要執行這樣這操作有幾項前提
1.款項不能買消費性產品,例如:手機、汽車
2.買股票建議不要選個股,選擇ETF比較好
3.貸款利率低於投入標的年均報酬至少2%(貸款利率2.5%,標的年均報酬建議至少4.5%)
4.貸款年限越長越好,貸款首重「繳得出來」,更長的年限跟期數,更容易持續穩定的支付,時間也會幫助你利用持續上漲的通膨降低實際債務。
5.款項最好跟日常消費使用帳戶分開,方便區分使用目的才能正確檢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