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霖的正念生活
avatar-avatar
冰淇霖的正念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c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


某天上班或上課時,

你開車或騎車出門,

沿途路上買了早餐,

你坐在已發動的車上,

正在趕往目的地途中,

突然,你右腳的鞋子裡有異物感,

這一路上你扭動著腳趾、轉動腳踝,

試著讓自己不要那麼不舒服。


最後到達終點,關掉引擎後下車,

你第一件做的事情會是什麼?


我會脫下鞋子,把異物倒出來。


藉由生活實例,我今天想談談,

為什麼,你會拖延?


主要有三個原因:

因為,你總是最先做不重要的事。

因為,你還沒嚐到最嚴重的後果。

因為,你現在的狀態還不夠難受。


就像那顆卡在鞋裡的小石子,

你可以忍,能走,也能開車。

但你會拖到最後才處理,

因為它還不至於讓你停下腳步。


真正讓你行動的,不是計畫得多完整,

而是你終於受夠了現在的狀態。


如何解決拖延症,我提出兩個解方:

1.使用「意象能力」。


如果繼續這樣拖下去,

一年後、三年後,你會變成什麼樣子?

失去什麼?將錯過什麼?


想像自己最後最糟的狀況,

或者想想你身邊的人的實例。

讓你的大腦提前「感受後果」,

它才會緊張,才會啟動行動。


2.創造「比現在更痛」的機制。


我們的大腦傾向逃避痛苦,

所以與其逼自己靠意志力,

不如換個做法——

讓未完成的事,變得「無法忽視」。


比如:

1.公告給朋友說幾點前要完成,

讓羞愧成為動力。


2.把懸而未決的任務,

貼在你最常看到的地方。


3.給自己設定懲罰或小挑戰,

觸發「不舒服→想解決」的機制。


讓那顆石子,

早點成為你「非處理不可」的事。

因為,

真正讓人行動的從來不是完美的計畫,

而是——受夠了不舒服的當下。


如果你也常在拖延邊緣徘徊,

試著從這一刻開始,

倒出那顆石子,

寫下你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

不用多,一小步,就足夠。


#拖延心理

#自我覺察

#自我成長

#寫作分享

marsha小潤-avatar-img
marsha小潤和其他 1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冰淇霖的正念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c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


某天上班或上課時,

你開車或騎車出門,

沿途路上買了早餐,

你坐在已發動的車上,

正在趕往目的地途中,

突然,你右腳的鞋子裡有異物感,

這一路上你扭動著腳趾、轉動腳踝,

試著讓自己不要那麼不舒服。


最後到達終點,關掉引擎後下車,

你第一件做的事情會是什麼?


我會脫下鞋子,把異物倒出來。


藉由生活實例,我今天想談談,

為什麼,你會拖延?


主要有三個原因:

因為,你總是最先做不重要的事。

因為,你還沒嚐到最嚴重的後果。

因為,你現在的狀態還不夠難受。


就像那顆卡在鞋裡的小石子,

你可以忍,能走,也能開車。

但你會拖到最後才處理,

因為它還不至於讓你停下腳步。


真正讓你行動的,不是計畫得多完整,

而是你終於受夠了現在的狀態。


如何解決拖延症,我提出兩個解方:

1.使用「意象能力」。


如果繼續這樣拖下去,

一年後、三年後,你會變成什麼樣子?

失去什麼?將錯過什麼?


想像自己最後最糟的狀況,

或者想想你身邊的人的實例。

讓你的大腦提前「感受後果」,

它才會緊張,才會啟動行動。


2.創造「比現在更痛」的機制。


我們的大腦傾向逃避痛苦,

所以與其逼自己靠意志力,

不如換個做法——

讓未完成的事,變得「無法忽視」。


比如:

1.公告給朋友說幾點前要完成,

讓羞愧成為動力。


2.把懸而未決的任務,

貼在你最常看到的地方。


3.給自己設定懲罰或小挑戰,

觸發「不舒服→想解決」的機制。


讓那顆石子,

早點成為你「非處理不可」的事。

因為,

真正讓人行動的從來不是完美的計畫,

而是——受夠了不舒服的當下。


如果你也常在拖延邊緣徘徊,

試著從這一刻開始,

倒出那顆石子,

寫下你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

不用多,一小步,就足夠。


#拖延心理

#自我覺察

#自我成長

#寫作分享

marsha小潤-avatar-img
marsha小潤和其他 1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